首页期刊导航|黄金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金科学技术
黄金科学技术

时民

双月刊

1005-2518

Hjkx@lzb.ac.cn

0931-8277791

730000

甘肃兰州天水中路8号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黄金科学技术/Journal Go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系由国家科委批准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由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主办。本刊印刷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光盘版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网络版由《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出版。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为了使刊物内容最能反映当前我国黄金科技发展的水平,推动我国黄金科学技术向前发展,《黄金科学技术》将注重宣传报道我国及世界黄金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介绍并进行学术交流等。本刊设综述评述、地质找矿、采·选·冶技术、新技术、新方法、黄金经济信息报道等栏目。本刊适合黄金科研、企业、矿山技术部门及生产和管理人员、勘探和选冶工作者、黄金材料及金融工作者、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集成树算法的岩石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预测方法

    李地元杨博刘子达刘永平...
    847-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石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是岩石工程设计及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其直接测量需通过多组三轴或剪切试验,耗时多且成本高.基于4个易获取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纵波波速VP、密度ρ、单轴抗压强度UCS和巴西抗拉强度BTS),构建了用于预测c和φ值的智能模型.共收集了199组含不同岩石类型的数据,采用5种集成树算法开发预测模型,使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模型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其中极端随机树模型表现最佳(测试R2>0.97).敏感性分析表明:VP、UCS和BTS对c值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大,ρ对φ值的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金川矿区,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开发的图形用户界面便于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黏聚力内摩擦角机器学习集成树算法贝叶斯优化智能预测

    不同含水率下秦王川黄土抗剪强度与细观结构特征研究

    李杰林李大千杨承业张童...
    860-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含水率下黄土的抗剪强度和细观结构特征,以秦王川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四联自动直剪仪和核磁共振仪进行了直剪和核磁共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秦王川黄土重塑土的总体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降低,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内摩擦角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含水率变化对土体黏聚力的影响较大,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土样内部孔隙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水分不断从小尺寸孔隙向中大尺寸孔隙扩散,且土体内部的小尺寸孔隙有不断扩展和贯通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土样的延性和塑性也得到增强,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由应变软化转变为应变硬化;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土样内部水分的形态也逐渐变化,由强结合水主导不断向弱结合水主导发展,最后变成自由水主导,导致土颗粒之间的胶结作用力、水膜作用力以及基质吸力减弱,进而导致土样总体抗剪强度降低.本研究成果可为地区黄土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黄土含水率核磁共振黏聚力内摩擦角孔隙率

    根土复合体增强矿区排土场边坡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刘伟闫晓宇刘庆朋孙欣然...
    87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矿区排土场边坡沙柳根—土复合体的固土护坡机理,对根系如何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行了量化分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矿区排土场作为研究区,设置了试样主根含量为0根、5根、10根和15根共4个梯度,对沙柳根—土复合体进行50 kPa、100 kPa和150 kPa垂直应力下的大型直剪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主根含量的逐渐增加,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也相应提高,剪切破坏时,含根试样的黏聚力相较素土增大了3.28~5.43倍;(2)对主根含量、垂直应力、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构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根—土复合体的黏聚力与主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953),主根含量和垂直应力与内摩擦角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3)由于根系与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与根系周围大量土颗粒团聚体的积聚,共同形成一种锚固加筋结构,使得黏聚力显著增大.研究结果为矿区排土场边坡通过种植植物来进行生态修复,以及有效地预防浅层滑坡和水土流失等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沙柳根—土复合体矿区排土场边坡抗剪强度植被护坡大型直剪试验

    世界最大未开发金矿之一将投产

    矿业界
    881页

    基于LM-LSO算法的磷石膏堆场边坡形态与稳定性智能优化方法

    李垚熠陈国庆石明汉周玉新...
    882-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欠稳定边坡阻碍了人类工程活动,亟需采用合理的优化方案来确保工程安全.为此,提出了基于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和光谱优化算法(Light Spectrum Optimizer,LSO)的边坡形态智能优化方法(LM-LSO).首先,采用LM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其次,采用拒绝不可行解方法处理稳定性系数的约束问题;最后,利用LSO搜索最优方案,并与另外4种算法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应用于四川省某磷石膏堆场边坡优化,得到了最小挖方量的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边坡优化的经济性和稳定性,保障了堆场的堆填方量和安全.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光谱优化算法非线性拟合稳定性系数挖方量磷石膏堆场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模型

    张泽群钟文杨华泽周伶杰...
    894-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指标因素概率分配过程和权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工程地质环境、岩体质量、力学响应指标、声发射参数特征和几何形态5类信息源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7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多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此确立了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D-S证据理论的识别框架及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通过引入正态隶属度函数及改进的K-L距离对指标因素概率分配和权重分配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多源信息融合的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评价模型.选取某分段空场嗣后充填开采矿山5个典型人工矿柱(充填体)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等级分别为AP-2、AP-3和AP-5(Ⅱ级)>AP-4(Ⅲ级)>AP-1(Ⅳ级),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前期位移、声发射现场监测分析评价和数值模拟分析评价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科学有效性.该模型为人工矿柱(充填体)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综合评价方法.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人工矿柱(充填体)多源信息融合稳定性评价模型D-S证据理论隶属度函数

    软破矿岩条件下胶结充填法转分段崩落法研究及应用

    鲁旭谭宝会龚臻粟登峰...
    905-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川集团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充填采场发生失稳事故后,采矿方法由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法转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时,面临着软破矿岩条件下覆盖层形成和采场稳定性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这2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崩落法首采分段回采工作的进行,采场复合顶板经历了破坏裂纹萌生、零星散块冒落、拱形批量冒落和柱塞状整体冒落等阶段,当首采分段回采结束时,顶板复合岩层冒落能够为崩落法采场提供足够厚度的覆盖层,且在崩落法采动地压下软破矿岩采场能够保持稳定.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在崩落法采场首采分段采用"阶梯式退采均匀扩展采空区+总量控制出矿"的技术方案,能够安全、高效地形成覆盖层,并通过增补"钢拱架+钢筋网+锚杆"的技术方案,解决在崩落法采动地压下维持破碎矿岩采场稳定性的问题,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西二采区的扩大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胶结充填法软破矿岩覆盖层采场稳定性龙首矿

    局部制冷降温技术在井下长距离掘进中的应用

    郭忠磊崔嵛王春龙
    916-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玲珑金矿深部长距离掘进巷道的高温问题,结合井下低温涌水条件,通过对输冷方式和换热方式进行分析,制定了以水源热泵技术为基础的局部制冷降温技术方案,采用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方法,模拟不同供风温度和供风量条件下巷道的温度场变化情况,分析得出了最佳制冷参数,并开展了制冷系统的设备选型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750 m中段长距离掘进工作面的制冷最佳温度为10℃,供风量为5.0 m3/s;根据制冷方案和制冷参数分析结果对局部制冷降温技术进行了应用,有效解决了系统供水不足和供风沿途冷损大等难题,掘进工作面温度由37.0℃降至26.2℃,降幅达10.8℃,距工作面50 m范围内运输巷道温度平均降幅分别为8.9℃和2.9℃,掘进巷高温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该局部制冷通风降温技术的应用对类似矿山的深部热害治理具有技术参考价值.

    矿业工程深井热害长距离掘进局部制冷降温技术玲珑金矿

    全球铝土矿贸易格局演化及中国贸易特征

    易璐李云云郑明贵谢柳燕...
    926-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铝土矿资源供给长期难以满足需求,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的优质铝土矿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研究经济政策等要素对铝土矿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以2012-2022年全球铝土矿贸易额作为数据来源,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铝土矿贸易随机网络和加权网络,对全球铝土矿贸易格局演变、主要贸易国地位演变和中国铝土矿贸易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铝土矿贸易网络规模具有稳健性,但其贸易网络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较为分散,全球铝土矿贸易呈碎片化特征.(2)全球铝土矿贸易国家中,澳大利亚与中国分别为出入强度最大的国家,但二者中介控制能力均有待加强,印度的中介控制能力较强,起到"桥梁"的作用.(3)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铝土矿进口国,出口贸易额排名也不断上升,且进出口市场格局均较为集中.未来中国扩大铝土矿进口市场格局,潜在可选范围较为广泛:一方面中国仍然可以继续对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圭亚那等传统贸易国家加大进口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对土耳其、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铝土矿进口.

    复杂网络铝土矿贸易格局演化社团划分

    贵州铜仁又有2个勘查区块发现富厚锰矿体

    《中国矿业报》报社
    9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