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植方式对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马晓玲吴洪生杨光耀张绪美...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间作花生、秸秆还田等不同种植方式方式对大田玉米生长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该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合理选择样方计算作物产量,测定果实品质.结果 表明,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花生田块CO2、N2O排放减少13%以上,玉米秸秆覆盖(YF)处理的CO2、N2O排放量分别减少23.7%、29.5%;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生长前期.研究表明间作花生、秸秆还田能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玉米花生间作秸秆覆盖温室气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徐淮地区冬季AOD时空特征及气象因子研究

    郑硕薛兴盛白杨吴艳兰...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高分一号(GF-1)的WFV数据实现对徐淮矿区及周边区域的AOD深蓝算法反演和时空特征分析,并结合AERONET站点数据进行反演精度验证.同时,将研究区AOD反演结果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AOD反演结果与AERONET站点数据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R2为0.899,RMSE为0.158,说明深蓝算法对于矿区及周边城市的AOD反演较适用;(2)研究区2014-2017年AOD高值区呈现逐渐扩张趋势,人口密集区显著高于高植被覆盖区;(3)空气污染时期气溶胶浓度的增长会对气温产生冷却效应,与相对湿度呈一定正相关性,且抑制降水生成.此外,研究区西北部相山的高地形和盛行西北风也可能是阻碍高空气溶胶颗粒物扩散的重要条件.

    高分一号AOD徐淮矿区气象因子

    气溶胶粒度分布的在线测量实验研究

    张漫妮袁昊巫世晶王晓笋...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雾、霾等气溶胶引起环境问题的加剧,对大气气溶胶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该文重点研究了光学粒径谱仪在气溶胶粒度分布在线测量上的应用.通过对比3款典型粒径谱仪的测量原理、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特征,选用光学粒径谱仪系列(OPs)是比较适合在线测量自然环境下大气气溶胶粒度分布的.通过一系列对大气气溶胶中典型的固体和液体气溶胶的在线测量实验,发现更换HEPA过滤器对在线测量的结果有影响,而不同采样时长和不同通道区间不会影响OPS对大气气溶胶的在线测量.

    气溶胶粒度分布粉尘盐雾光学粒径谱仪

    融合Lamb-Jenkinson分型法和LSTM神经网络的PM2.5预测研究

    段雯瑜陈敏东黄山江戴美魁...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NCEP/NCAR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利用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法对张家口大气环流进行分型,分析环流型与PM25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并针对PM2.5浓度的预测,提出一种融合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和LSTM神经网络混合模型的方法,即以环流指数为预测因子基于LSTM方法搭建PM2.5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影响张家口地区的主要环流型有反气旋型、气旋型、偏北平直型、西南平直型、偏西平直型、东北平直型等、西北平直型、偏东平直型.PM2.5污染日出现的主要环流型为南气旋平直型、东南平直型、偏南平直型、偏东气旋型、西南气旋平直型、偏东平直型、气旋型等,而反气旋型和反气旋式平直环流型不利于污染出现.张家口地区的PM2.5污染与地面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存在PM2.5污染时,张家口地区处于日本海高压后部的均压场区域,污染越严重,日本海高压中心强度越强.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9.88、平均绝对误差为5.84、拟合优度达0.80,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环流分型法PM2.5预测模型LSTM神经网络

    中国碳排放轨迹特征、驱动因素及减排策略

    杨顺顺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1979-2017年数据,对中国中长期碳排放规律和减排对策进行了综合讨论,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存在碳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2012年开始进入“碳拐点”前期阶段,“碳拐点”预计在2026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约为120亿tCO2e.(2)HP滤波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碳排放存在1979-1996年、1997-2011年2个长周期和2012年启动的不完整周期.(3)Tapio脱钩弹性分析表明,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经历了“弱脱钩-扩张连结-弱脱钩”的变化历程,目前正处于弱脱钩向强脱钩过渡的转变期.(4)LMDI分解分析表明,当前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助长性因素是经济增长效应,其次是人口规模效应;主要抑制性因素是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影响相对较小,但其负贡献增长速度较快.(5)“碳拐点”前期减排机制优化方向应着眼于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工业过程碳排放控制、进出口贸易优化以及更好地运用市场化减排机制方面.

    碳排放拐点碳排放轨迹驱动因素减排策略

    东南沿海地区春季典型臭氧污染过程模拟研究

    洪小琴陈璋琪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应用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东南沿海地区2017年4月28日-5月1日的天气变化过程以及大气污染过程,并以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泉州市为研究区域定量分析了春季外来输送对泉州市臭氧浓度贡献.模式准确地模拟了泉州大气臭氧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我国东部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臭氧空间分布状况,较好地再现了天气形势以及大气臭氧污染的演变过程.在春季研究时段内,来自华北及长江三角洲长距离输送的污染物与本地排放相互作用,在局地海陆风作用下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臭氧污染.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东南沿海地区发生高臭氧污染时,外来输送对泉州市区臭氧污染贡献约占38%.

    东南沿海地区臭氧污染WRF-CHEM

    澜沧江下游过饱和TDG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

    董婷傅开道鲁洪均宋晓瑞...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澜沧江下游流域过饱和总溶解气体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澜沧江下游10个断面TDG过饱和度监测数据,采用空间数据统计方法和IDW插值法探究该流域过饱和总溶解气体时空分布规律,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TDG过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1)澜沧江下游干、支流水体TDG过饱和度均呈枯水期略大于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季节分布规律.(2)从空间看,干流TDG过饱和度从大朝山到允景洪水电站整体呈沿程下降趋势,但糯扎渡坝上明显高于临近的上游、下游河段;3条主要支流从上游到下游同呈下降趋势.(3)澜沧江流域下游水体TDG过饱和度与pH和溶解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氧化还原电位、总溶解固体、盐度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TDG过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为固体溶解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

    TDG过饱和度澜沧江下游时空分布影响因素

    雾炮作业对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的消减效果

    查慧敏张笑微王钰达钱金平...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雾炮作业已经被许多城市作为降低空气颗粒物(PM)浓度的常规手段在使用,但其对PM浓度的降低效果如何目前缺少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受雾炮作业影响和不受其影响监测站空气PM浓度对比分析,就不同条件下雾炮作业降低空气PM浓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雾炮车对降低城市空气中PM浓度效果非常有限,PM10和PM2.5浓度的降幅为0~2%,有效作用时长为10~15 min,在5~10 min时效果较好;雾炮作业对空气中PM2.5的降低率略高于PM10;雾炮作业在污染物浓度上升期、PM10和PM2.5浓度为优和轻度污染、高相对湿度环境下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这些环境条件下有利于雾炮产生的雾滴在空气中的存留.文章研究结果对于规范当前中国城市的雾炮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气污染PM2.5PM10雾炮涞源县

    亚铁添加条件下潜流湿地中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应

    张燕伏春燕李新华阎百兴...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强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和去除化学需氧量的效果,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不同浓度的亚铁(Fe2+添加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Fe2+影响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和去除化学需氧量的能力,而且各形态的氮素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添加高浓度Fe2+(≥50 mg/L)促进了湿地系统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其去除率分别超过67.7%和72.6%;而对铵态氮去除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添加低浓度Fe2+(≤ 10 mg/L)限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去除,而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弱.添加高浓度Fe2+(≥50 mg/L)显著促进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其去除率均高于91%,而添加低浓度Fe2+(≤10 mg/L)对促进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但其去除率略高于对照组,表明添加Fe2+可以提高水中易降解有机物的去除能力.Fe2+进入湿地系统后,水中可溶性总铁、Fe2+和Fe3+浓度迅速下降,5h后基本保持平稳,其中可溶性总铁浓度低于3.2 mg/L.添加Fe2+明显降低了人工湿地出水的pH和氧化还原电位,并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添加适宜浓度Fe2+(50 mg/L)可促进水平潜流湿地对氮素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可以为人工湿地强化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芦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氧化还原电位

    游离氯联合湿干比调控启动CRI系统短程硝化研究

    陈佼陆一新张颖李洋涛...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为解决人工快渗(CRI)系统脱氮效率低的弊端提供了新思路,通过适宜的调控方法启动短程硝化是实现该工艺的关键.为此,考察了游离氯和湿干比对CRI系统内氮素污染物转化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阶段的菌群活性和结构特征,探究了游离氯联合湿干比调控启动CRI系统短程硝化的可行性.结果 表明,连续添加3mg/L游离氯23d后NO2--N积累率稳定在70%左右,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活性将受到严重抑制且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此时调节湿干比为1:5,NH4+-N平均去除率、NO2--N平均积累率分别升高至97.41%、94.80%,成功启动短程硝化.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CRI系统内氨氧化菌(AOB)的主要类型为Nitrosomonas、Nitrosovibrio,NOB的主要类型为Nitrospira.CRI系统短程硝化启动成功后,AOB的相对丰度由启动前的4.21%增加到6.69%,而NOB的相对丰度由4.34%降低到0.17%.因此,游离氯联合湿干比调控能选择性抑制NOB活性和促进AOB增殖,可为CRI系统启动短程硝化提供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游离氯湿干比短程硝化CRI系统硝化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