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环芳烃污染与儿童内暴露负荷的关系

    金梦李彦希黎玉清李诗妮...
    21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空气PAHs污染与儿童内暴露负荷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在儿童尿液中未代谢PAHs以及代谢PAHs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获取了连续3d空气中PAHs污染浓度.对环境空气中PAHs和尿液中未代谢的PAHs的分析表明:除Nap和Phe以外的其它PAHs单体在环境空气和尿液中占比一致,而且环境空气和尿液中PAHs组成特征一致,均表现为2环PAHs>3环PAHs>4环PAHs的规律;3d中仅有A-Nap和U-Nap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R2=0.999 6).对尿液中代谢的PAHs和尿液中未代谢的PAHs分析表明:儿童尿液中排出的Nap、Flu和Phe主要以羟基代谢物为主,仅Pyr与OHPyr基本一致.尿液中未代谢PAHs与代谢的PAHs组成特征一致,表现为Nap>Phe>Flu>Pyr和OHNap>OHPhe>OHFlu>OHPyr的规律;仅U-Nap和OHNap 3d中均存在相关性,U-Phe和OHPhe、U-Pyr和OHPyr仅1d存在相关性.结合PAHs污染与儿童内暴露负荷的共同研究表明,PAHs内暴露标志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PAHs污染的时间变异性.

    多环芳烃内暴露相关性

    对二氯苯、四氯乙烯和镉联合污染对草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刘晓宛张平龚霞王桂燕...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水生污染暴露试验和Marking相加指数评价法,研究了对二氯苯(P-DCB)、四氯乙烯(PCE)和重金属镉(Cd2+)对草鱼的联合毒性.结果 表明:单一P-DCB、PCE和Cd2+污染对草鱼的24、48、72和96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依次是10.11、9.04、8.52、7.97,46.13、41.58、36.51、34.56和45.58、34.81、28.63、24.05 mg/L;由此可见,它们的单一毒性均为高毒,并且其毒性顺序为P-DCB>Cd2+>PCE.P-DCB、PCE和Cd2+对草鱼的联合毒性,在浓度1:1时,表现出暴露时间为24、48、72和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0.75、-0.46、-0.32和0.11,联合作用结果为先拮抗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拮抗作用减弱,最后转为毒性剧增的协同效应.而在毒性1:1时,表现出暴露时间为24、48、72和96h的AI分别为-0.41、-0.37、-0.17和-0.14,所以联合作用结果是为拮抗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拮抗作用减弱.

    草鱼对二氯苯(P-DCB)四氯乙烯镉(Cd2+)联合毒性

    中草药净水与抗菌效果研究

    郑尧杨晓曦钱信宇朱悦洁...
    22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N、TP去除为标准,选择薄荷、虎杖、水龙、夏枯草、鱼腥草作为候选中草药,文章采用大藻作为阳性对照,对中草药的净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测量TN、NH3-N、NO2--N、NO3--N、TP、PO43-P等水质指标,对种植后细菌总数进行统计,提取鱼腥草挥发油,鱼腥草和虎杖乙醇提取物对水产常见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研究.结果 表明鱼腥草、虎杖、水龙、夏枯草、薄荷具有降低TN、TP效果,绝大部分中草药对水体细菌总数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1鱼腥草挥发油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效果,鱼腥草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生长,虎杖提取物能抑制无乳链球菌生长.

    中草药净水池塘养殖吉富罗非鱼水产病原菌

    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多环芳烃分布及风险评估

    齐月关潇贺婧付刚...
    229-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黄河三角洲滨海滩涂湿地7个样地共1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和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 表明,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平均含量为415 ng/g,其中PAHs以2~3环为主,属于中等污染水平.空间分布上,黄河口附近样地低于黄河三角洲北部和南部滨海滩涂湿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但不同样地间及距低潮区不同距离间PAHs含量均差异不显著.特征比值法分析表明,不同样地中PAHs来源不同,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的样地6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草木和煤燃烧,而位于黄河三角洲北部的样地2表层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燃烧、生物质燃烧和原油污染,其它样地的PAHs来源以原油污染为主.采用毒性当量因子评价法(TrEQ)和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分析,发现不同样地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TEQ值均小于40 ng/g,且15种PAHs的m-ERM-Q值均低于0.1,表明PAHs的生态风险较低.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多环芳烃源解析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