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活性污泥驯化及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姜鹏曾小伦邹嘉豪张泽...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驯化活性污泥中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混合菌群并解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该研究采用好氧瞬时补料(ADF)工艺以乙酸钠为碳源驯化活性污泥合成PHA,并运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H7.0、乙酸钠4g/L驯化出的混合菌群PHA合成能力最强;积累的PHA为聚羟基丁酸酯(PHB),含量达到14.72%,浓度达到1.92g/L.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驯化后的污泥细菌群落多样性远低于驯化前的污泥,说明驯化过程中一部分细菌被淘汰.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细菌群落分析表明驯化前后优势细菌类群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驯化后的污泥细菌群落中优势菌属包括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均为已报道的PHA积累菌属.

    活性污泥聚羟基脂肪酸酯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结构

    Ni(OH)2/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Cr(Ⅵ)吸附

    赵梦奇胡文莉陈德军米红宇...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石墨烯为支撑,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氢氧化镍/石墨烯(Ni(OH)2/GNS)复合材料,其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在复合材料中平均粒径约1.5 μm的花状微球Ni(OH)2均一地生长在石墨烯表面,形成了特殊的三维结构,其中石墨烯所占的质量分数约为20.1%;复合材料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其对Cr(Ⅵ)水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最高去除率约达90%,实验饱和吸附量约为52.5 mg/g,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和0.925,相差不大.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常温下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

    水热法Ni(OH)2/GNS复合Cr(Ⅵ)吸附

    不同水热条件对污泥中氮磷钾及重金属的影响

    赵玉婷陈钰何李文泽王杰...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分别设置不同反应温度(120、150、180、210、240℃)和不同反应停留时间(0.5、1.0、2.0、4.0、8.0h),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污泥进行水热处理.研究水热处理对污泥中氮、磷、钾含量及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且对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滤液的pH值逐渐降低,溶解性COD(SCOD)浓度逐渐升高.此外,液相中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磷酸盐(PO43-)浓度呈现递增趋势,而固相中总氮和钾呈现递减趋势.固相产物中OP向IP转化,NAIP向AP转化,TP、IP和AP含量升高,OP和NAIP含量下降.水热处理对Cu、Ni、Zn、Pb4种重金属具有稳定化作用,Zn由极高污染风险等级降为高污染风险等级,Cu由中度污染风险降为低污染风险,Ni和Pb的风险值都有所下降.总体来说,水热温度对污泥的影响效果比水热时间更显著.

    污泥水热处理重金属风险评估

    黑臭底泥的电渗脱水特性及污染物迁移规律

    胡天怡胡悦赵立坤王旭...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电渗处理底泥的可行性,明确电渗处理中污染物迁移规律,该研究以实际湖泊污泥作为对象,开展了不同电压条件下的电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强度增加,电渗出水累计量和出水速率增加,电压为20 V时底泥含水率从43.3%降低到24.5%,24 h累计出水量是对照组的3倍.电渗促进底泥中的氨氮、磷随电渗出水迁移,电压20 V处理24 h后底泥中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2%、8.4%.电渗出水的溶解性有机物光谱学分析证实电渗处理有助于底泥的腐殖化程度降低.底泥中的酸挥发性硫化物含量在电渗处理后下降了约76%,说明电渗能有效缓解底泥的致黑臭程度.总体而言,电渗处理有助于底泥中氮磷营养盐、溶解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迁移和降解,有效缓解底泥的黑臭程度.

    电渗处理污泥脱水电压强度污染物迁移

    CRI系统净化抗生素磺胺甲恶唑的数值模拟研究

    罗景城江禹友张启文郑雨蒙...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便捷、准确地获取CRI系统对抗生素类痕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为抗生素类污染的阻控研究打下基础,该文以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为研究对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Hydrus-1D软件构建了SMX在CRI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模拟模型,并针对CRI系统填料性质改变对SMX去除的影响,给出了评价填料优劣的公式.研究结果认为,非平衡两点吸附模型(TSM)能很好地模拟SMX在淋溶柱中的穿透过程,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94 6,TSM模型也能够准确地模拟SMX在CRI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结果与分层取水试验结果误差在2%之内,R2为0.998 3.CRI系统对SMX的降解系数随系统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CRI系统中填料饱和含水率、残余含水率、吸附参数、微生物降解参数的增大,CRI系统对SMX的去除率逐渐增大,而CRI系统对SMX的去除率几乎不受纵向弥散度的影响.

    磺胺甲恶唑CRI系统填料Hydrus-1D数值模拟

    高浓度水性油墨印花废水的脱氮处理

    蔡豆豆孙建坤张宾王宝弘...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高浓度水性油墨印花废液为原料,采用混凝-热固化法将固液分离,分别得到高氨氮废水和油墨污泥.油墨污泥经磺化改性处理制备磺化油墨污泥,将2种污泥用作吸附剂,分别用于混凝-热固化后废水的脱氮处理,并以FT-IR、SEM测试表征污泥的官能团变化和形貌特征.文章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粒径、吸附时间、废水初始pH值、温度、振荡频率等因素对2种吸附剂去除废水中氨氮效果的影响,并与工业常用的吸附剂磺化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初始氨氮浓度为5 100.06 mg/L,pH值为9,吸附剂投加量为12 g/L,过100目筛,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90 min,振荡频率为150 r/min时,磺化油墨污泥、磺化煤和油墨污泥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78.25、272.29和142.78 mg/g,其对废水的氨氮去除率依次为88.99%、64.07%和33.59%.磺化油墨污泥吸附氨氮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

    油墨污泥磺化磺化油墨污泥脱氮效果吸附

    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变化特征

    周明建乐俊超魏梦琪王东...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上海某大型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质量分布、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在组合工艺的不同处理单元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原液的主要物质组成为脂肪族有机物、色氨酸类和富里酸类物质,其分子量主要分布在<2 kDa和>10 kDa区间,占比分别为51%和24%.厌氧-两级A/O工艺对<2 kDa的DOM即脂肪族有机物和色氨酸类物质去除效果较好,其SUVA254值由0.116升至1.174;超滤-纳滤单元能截留大量难降解的芳香类和富里酸类物质,其SUVA254值由1.174降至0.497.UV254值随各处理单元由0.557逐级降至0.009,说明组合工艺能显著降低渗滤液的芳香度,最终纳滤出水中仍残留部分以小分子DOM为主要构成的色氨酸类物质.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溶解性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光谱分析

    多粘类芽孢杆菌农用菌肥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王分分徐哲刘浩周思宁...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对木薯酒精废水进行发酵制备农用菌肥并施用于植物生长,以解决木薯酒精废水处理达标困难的问题,同时实现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资源化有效利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中心复合设计实验得到如下结论: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废水含量61%(COD 16.2 g/L)、初始pH 7.67、培养温度38.7℃.在该条件下,培养21 h,微生物活菌数可达1.34×109 cfu/mL,满足《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要求.使用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下的发酵液进行盆栽实验,得到如下结论:与对照相比,多粘类芽孢杆菌菌肥使蔬菜的鲜重、干重、株高以及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69.7%、19.1%、8.9%、29.2%.多粘类芽孢杆菌菌肥可以起到替代尿素的效果,有助于减少施加尿素引起的蔬菜硝酸盐积累.

    多粘类芽孢杆菌微生物菌肥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心复合设计(CCD)盆栽实验

    MoS2/CaIn2S4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VOCs性能研究

    葛道文刘富坤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热法合成立方相CaIn2S4的基础上,作者利用光照沉积法将MoS2原位沉积到CaIn2S4表面的活性位点,制备了MoS2/CaIn2S4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RD、TEM和XPS对合成产物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下降解甲苯和甲醛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合成的温度和时间对CaIn2S4光催化降解甲苯的性能有明显影响,最佳制备条件为180℃水热反应12 h;MoS2的沉积可以显著提高CaIn2S4的光催化性能,其中,1%MoS2/CaIn2S4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性能,在75%相对湿度下降解甲苯和甲醛的反应速率分别达到0.026 8和0.017 8 min-1,分别是CaIn2S4的2.68和1.89倍,在30%相对湿度下降解甲苯和甲醛的反应速率分别为0.019 6和0.016 9 min-1,分别是CaIn2S4的2.61和2.96倍,表明MoS2在活性位点的原位沉积可以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

    光催化挥发性有机污染物MoS2CaIn2S4

    2004-2018年四川省AOD时空格局及趋势分析

    吕鑫郭庆彪姜传礼黄海虹...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卫星监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在四川地区的适用性及该地AOD长时序时空格局,文章基于四川省2004-2018年AOD数据,利用地基颗粒物监测数据(PM2.5和PM10)和气象数据,建立经标高订正的AOD与经湿度订正的PM2.5和PM10的线性相关模型.结合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对四川省AOD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订正后的AOD和PM10与PM2.5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 0和0.841 7;AOD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显著,15年间轻度增加、基本不变和轻度减小的区域比重分别占46.61%、39.97%和13.94%;AOD年变化率为-0.001 32(p>0.005),各年均值主要在0.6~0.8范围内波动,季节均值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月均值呈"正梯形"周期变化,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川南地区月均值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9月和12月.

    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趋势分析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