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化对河流中细菌菌群和耐药基因谱的影响

    张红娜翟真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生态系统中耐药基因(ARG)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但关于城市化对其影响目前还鲜有报道.该研究选取大汶河上游的山区段和城市段,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2个地理位置水体中细菌菌群、ARG谱和致病菌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并分析了其潜在健康风险.大汶河上游山区段和城市段之间的细菌菌群结构具有差异;城市段水样品中ARG丰度显著高于山区段.在36个水样品中共检测到308个ARG亚型,属于16个ARG型,其中杆菌素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是主要的ARG型,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主要的ARG载体.经Procrustes分析和网络分析发现,不同地理位置中细菌菌群结构对河流中ARG的分布和散播起重要作用.此外,12株携带ARG的潜在人类致病菌均在城市段水体中检测出.城市化改变了河流水体中细菌菌群结构,促进了ARG的污染程度,对公共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研究表明,为更好地管理河流生态系统,应考虑城市化和人为活动强度的影响.

    大汶河山区段城市段菌群结构耐药基因谱

    Y型河流交汇区污染物扩散模拟研究

    米潭姚建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河流交汇常形成复杂的水流结构,使得交汇区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难以明晰.文章通过建立平面二维自由表面流MIKE 21 FM模型,对中国西南某Y型河流交汇区的污染物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当汇流比分别为0.50、0.67时,COD形成的污染带面积较汇流比为0.33时分别增加30.0%、93.8%,纵向浓度梯度降低1.8%、3.2%,横向浓度梯度增加1.1%、2.3%,交汇后未出现明显的COD均匀混合位置;NH3-N污染带较汇流比为0.33时分别增加4.4%、10.6%,纵向浓度梯度降低1.9%、3.3%,横向浓度梯度增加2.3%、3.3%,在汇流比为0.33、0.50、0.67时分别于1 820、1 960、2 050m处均匀混合.结果 显示,较大的汇流比会导致污染带分布变广、污染物纵向浓度梯度变小、纵向扩散距离变长,同时,汇流比的增加会增大污染物的横向浓度梯度变化,加剧污染物在交汇口的扩散趋势.

    Y型河流交汇区MIKE21FM输移扩散数值模拟

    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及影响因子分析

    石泳昊贾良文张恒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TELEMAC数值模型系统,该文将可溶性污染物作为示踪剂加入到二维水动力模型中,引入水体滞留时间的概念,并计算了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主要结论如下:(1)洪、枯季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4.9 d和10.5 d.枯季,上游河流的径流量较小,不足以对湾内的水体起到明显的净化冲刷作用,水体滞留时间较长;(2)枯季大、小潮期间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8.9 d和9.5d.大潮时期的潮汐动力作用比小潮时期的潮汐动力作用强,大潮时期的研究区域水体滞留时间较短,污染物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流通稀释;(3)枯季湛江湾内湾(特呈岛以北)、湛江湾(特呈岛以南)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13.0 d和12.0 d.湛江湾外围由众多岛屿组成,它们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阻碍了水体的交流与进出.而内湾位于特呈岛北面,位置靠近内陆,海湾形态更为封闭,海水流动速度慢,污染物稀释能力弱,水体滞留时间长;(4)风暴潮、静风场情况下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10.6 d和12.0 d.风暴潮使整个研究区域的海水流动加快,整体减小了研究区域的水体平均滞留时间;(5)建堤前、后V区(东海大堤西侧)水体滞留时间分别为9.5 d和11.5 d.东海大堤的建设阻碍了东海大堤两侧的海水流通,尤其是西侧,使污染物难以在周边海域稀释,周围海域的水体滞留时间增长.

    湛江湾水体滞留时间风暴潮东海大堤

    基于LEAP模型的鹤壁市农村生活碳排放研究

    刘惠王真曹丽斌蔡博峰...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控制CO2排放,以按期完成中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对农村家庭生活的能耗进行严格的管控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此,该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LEAP模型预测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及强化低碳情景下鹤壁市2017-2030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3种情景下鹤壁市农村家庭部门的能源消费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主要缘于2017年颁布及实施的清洁采暖政策;而CO2排放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017-2020年迅速下降,之后10a保持平稳的状态.该文针对农村生活节能减排,提出应优化能源结构、提供基础设施、推广节能方法和培养环保意识.

    碳排放LEAP模型情景分析减排路径

    北京市除夕烟花燃放对PM2.5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

    许刚龚晨张博恩焦利民...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获取北京市35个监测点2014-2016年除夕前后PM2.5小时监测数据,研究除夕烟花燃放对PM25浓度时空变化的影响.以19:00作为烟花燃放影响PM2.5污染的起始时间,并将此后24 h作为烟花燃放影响PM2.5污染的完整过程,将此前24h作为对照.研究表明,除夕夜PM2.5浓度受烟花燃放影响经历了2次上升过程,分别为19:00-21:00和00:00-02:00;其中污染峰值时段(01:00-02:00)全市PM2.5浓度达433 μg/m3,单个监测点(平谷监测点)峰值时段PM2.5浓度高达808 μg/m3.在整个烟花燃放时段(19:00-01:00),郊区点PM2.5浓度一直高于其他类型监测点,研究区中东部郊区是烟花燃放加剧PM2.5污染的典型区域.污染峰值时段,强烈的烟花燃放显著增加PM2.5污染的空间异质性.研究表明,除夕跨年时段和中东部郊区的烟花燃放应加强管控.

    空气污染PM2.5烟花燃放时空变化假日效应

    半干旱地区土壤中PPC地膜与普通地膜的降解特征研究

    杨晓庭吴景贵李建明朱文悦...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大田网袋填埋试验,研究聚碳酸丙烯酯(PPC)地膜和普通地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特征.结果 表明:(1)0~150 d时间周期内土壤中的PPC地膜因降解反应逐渐发生破碎现象,降解率逐渐增加,降解率最高为39.67%.而普通地膜表面无变化,最高降解率仅为1.52%.(2)在0~150 d时间周期内,PPC地膜化学结构内亚甲基C-H键吸收峰、C=O吸收峰、C-O-C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C-OH振动吸收峰和C-O吸收峰强度均降低,普通地膜的特征吸收峰无明显变化.(3)在0~150d时间周期内,PPC地膜和普通地膜的力学性能指标:断裂伸长率和伸拉力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且PPC地膜的力学性能始终低于普通地膜.150d时PPC地膜的伸拉力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08 MPa和114.17%;普通地膜的伸拉力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79 MPa和190.15%.(4)PPC地膜的降解率与力学性能呈幂指数函数关系,降解率增加其力学性能会降低.与普通地膜相比,PPC地膜在干旱地区土壤中可达到降解效果,为可降解地膜在干旱地区的使用提供依据.

    PPC地膜普通地膜降解率化学结构力学性能

    杭州市政污泥中重金属污染及形态特征

    林敏姚建国马贞依郁志杰...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集了杭州6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分析了其基本理化性质,并重点研究了污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和赋存形态,为研究杭州市政污泥资源化处置途径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杭州市政污泥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主要重金属含量低于污泥土地利用限值.各元素含量(均值)为Zn(380.3 mg/kg)>Ni(91.9 mg/kg)>Cu(89.1 mg/kg)>Pb(48.0 mg/kg)>Cr(46.6 mg/kg)>As(14.7 mg/kg)>Hg(2.7 mg/kg)>Cd(1.4 mg/kg).形态特征分析表明不同污水厂间污泥重金属形态分布基本相似,As和Cd的生物可利用比例>80%.Zn、Ni、Cu的生物可利用态也较高,应重视其潜在生态危害.根据Cd、Hg和Ni等关键重金属的主要赋存形态,污泥资源化利用前可考虑使用生物淋滤法脱毒.

    市政污泥形态特征土地利用生物可利用态

    四川雷波磷矿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田建民徐争启张富贵李涛...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关的环境案例屡见不鲜.该研究以过河拉达河在四川雷波上田坝磷矿区的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矿区水和水系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水化学指标和水系沉积物中砷、镉、钴、铬、汞、铜、锌、铅8种重金属浓度,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化学分析表明研究区水体属于HCO3--Mg2+-Ca2+型水,控制因素为岩石风化作用.地累积指数法分析表明As和Cd是研究区2种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As、Cd生态危害达很强级别,Hg生态危害中等,其他重金属生态危害轻微.重金属相关性研究表明As和Hg有较好的相关性.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空间分布均显示污染程度高和生态风险高值区域位于河流上游和中游.

    重金属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磷矿

    碳酸氢盐对沉积物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

    黄中情杨常亮张璟宋梦萍...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砷污染湖泊阳宗海的沉积物及其上覆水为对象,考察了在有微生物存在与没有微生物存在2种情况下,提高上覆水中HCO3-离子浓度,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砷的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覆水中HCO3-离子的竞争吸附作用对沉积物中砷的溶出量只起到微弱的促进作用.铁砷(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能在实验初期解吸释放出砷和铁,但铁与砷的浓度变化趋势并不同步,Fe的还原性溶解只是造成砷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而微生物的还原活动是砷解吸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活动增加了As(Ⅲ)在总砷中的占比,提高了砷的生物有效性,增加了造成二次砷污染的生态风险.

    砷迁移沉积物解吸HCO3-

    磁性易分离CuFe2O4/坡缕石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

    陆艳侠黄春胡真虎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采用新型磁性易分离的CuFe2O4/坡缕石(CuFe2O4/Pal)活化PMS,实现了RhB的高效降解.文章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RhB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初始pH为3.0,RhB浓度为1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0.3 g/L,PMS浓度为0.1 g/L时,降解120m in,RhB的降解效率为99.99%.CuFe2O4/Pal活化PMS降解RhB符合伪一阶动力学模型.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鉴定结果表明,在CuFe2O4/Pal+PMS体系中1O2和O2·-是降解RhB的主要自由基.稳定性分析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4次,RhB的降解效率都可以达到91%以上.

    过一硫酸盐CuFe2O4/坡缕石活化降解罗丹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