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冲击对人工快渗系统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影响

    陈佼陆一新黄雯李洋涛...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人工快渗(CRI)系统启动厌氧氨氧化处理低基质浓度污水,分别考察了(20±1)、(15±1)、(10±1)、(5±1)℃低温冲击对其脱氮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低温冲击后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可恢复性.结果 表明,在(30±1)℃条件下,CRI系统经83 d运行后可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稳定运行期NH4+-N、NO2--N、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7%、99.8%、91.3%.(20±1)℃低温冲击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较小,厌氧氨氧化在20~30℃范围内均能高效稳定的运行.受(15±1)、(10±1)、(5±1)℃低温冲击后,CRI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较低温冲击前降低了5.7%、20.9%、59.3%,低温冲击对厌氧氨氧化的抑制作用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恢复(30±1)℃运行后,受(15±1)、(10±1)℃低温冲击的CRI系统分别于6、19 d后恢复至受冲击前水平,而受(5±1)℃低温冲击后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低温冲击厌氧氨氧化脱氮恢复人工快渗系统

    天津河水和地下水主要离子特征及成因分析

    李双建薛冬梅杨梦凡张兵...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天津地区主要河流及地下水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其水化学特征的分析,以期探讨其水体组成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地区水体的优势阳离子为Na+,阴离子地表水以Cl-和SO42-占主导,地下水以Cl-和HCO3-为主.地表水随河流流向直至入海水体呈现为由HCO3-Na(Ca)型过渡为Cl(SO4)-Na型直至演化为Cl-Na型;地下水体随径流方向(从北至南),呈现为由HCO3-Ca型向Cl-Na型水演化.水体的离子组成和水化学特征均呈现出显著的水平地带分布特征.(2)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是天津地区水化学类型的主导因素,且沿径流方向呈现为岩石风化向蒸发-浓缩机制的转换.(3)影响天津河水水化学成分的基岩主要为硅酸盐岩,地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影响.此外,海水入侵以及离子交换对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特征也有重要作用.

    天津河水地下水水化学成因

    Cr(Ⅵ)踪迹指标现场测定用于铬污染地下水源解析

    边超蔡五田吕永高张维...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研究区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该文选定与Cr(Ⅵ)极强相关,且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的钠离子作为研究地下水中Cr(Ⅵ)迁移规律的踪迹指标,并采用钠离子复合电极建立了踪迹指标现场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钠离子浓度在5~500 mg/L线性范围内的电极响应斜率为-61.09 mV/pNa(103%),方法检出限为0.69 mg/L,加标回收率为92.8%~103.4%,现场测试结果与实验室测试结果一致.该研究根据踪迹指标钠离子与污染物现场检测数据,构建了钠离子与Cr(Ⅵ)浓度比值的对数函数,并有效识别出主污染源、次级污染源、污染物迁移主路径、潜在污染区、潜在影响区及背景区,为铬渣类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及污染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踪迹指标迁移规律钠离子现场检测

    大型溞强化生物操纵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研究

    刘煌曹琳许国静王图锦...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大型溞对生物操纵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文章通过大型溞投放实验,分析大型涵影响下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大型溞投放后能够迅速增殖成为优势种,并引发水质的显著改善.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达到最大水深2m.Chl-a、TP、SRP、TN、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下降95%、92%、82%、56%、61%和69%.藻细胞密度较实验前降低了83%,表明大型潘能有效控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蓝藻比例大幅度降低,藻类多样性得到提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重度富营养化降低至中营养水平,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得以消除.

    富营养化大型溞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操纵

    贵州农村污水典型抗生素污染水平及生态风险

    刘邓平李彦澄李江谢锋...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残留物是一种新兴的微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及生物样品中,长期暴露在抗生素环境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潜在威胁.由于农村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大、农村地区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受经济、地理地形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治理设施,进而导致抗生素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农村环境,可能会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为了解贵州农村污水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及处理后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作者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LC-MS)联用技术,选取贵州省3处典型农村地区,对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进出水中典型抗生素(包括6种磺胺类、3种四环素类、1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浓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3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进水和出水中均检出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浓度范围分别在ND~417.57 ng/L和ND~253.68 ng/L,其中土霉素浓度最高,进出水的浓度分别为417.57、253.68ng/L;其次是氧氟沙星,在进出水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278.75、183.73 ng/L.3处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对抗生素的去除率在-58.32%~45.52%,对目标抗生素的去除率较低.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农村污水相比,所选地区的进出水中抗生素的浓度较高.通过生态风险评估发现,经处理后的污水中均含有一种RQ≥1的抗生素物质,并且发现氧氟沙星为处理后污水中的高风险污染物,污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

    抗生素农村污水污染水平生态风险

    模拟降雨下磷石膏堆场地表径流的磷污染研究

    严嘉璐谌书王彬周明罗...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磷化工企业不同形态磷元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对防控磷污染物的环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16.8、46.8、96 mm/h)磷石膏堆场中不同形态磷元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 表明:径流中不同形态磷(TP、TDP、TPP和PO43-)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即在雨水径流形成初期,各含磷污染物浓度下降迅速,并随着降雨时间延长其浓度下降速度变小,直到降雨后期(30 min以后)污染物浓度逐渐趋于平衡.其中,TPP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与TP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为0.9.3次降雨事件均存在冲刷效应,其强弱受降雨强度、降雨量等降雨参数的影响,其中降雨事件2(降雨强度46.8 mm/h)的冲刷效应最强.

    模拟降雨磷石膏降雨强度地表径流

    水杨酸在植物缓解重金属镉胁迫中的作用

    宋雅娟李师翁
    177-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重金属镉(Cd)是威胁有机体最大的重金属之一,它不仅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还会通过植物的吸收与累积威胁人类及动物的生命健康.因此,缓解重金属Cd对植物的毒害是植物及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当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胁迫时,SA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特异性反应的表达过程,提高植物的抵抗能力.SA对植物Cd胁迫的缓解作用已得以广泛研究,文章就内源SA、外源SA对Cd毒性的缓解作用,内在缓解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出现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植物镉污染水杨酸缓解机理

    基于改进DRASTIC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朱飞熊丽君吴建强赵诣...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DRASTIC模型易使用,在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浅,DRAS-TIC模型需根据其特征进行改进,目前应用尚不多见.该研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水文地质特征,选取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厚度、水力阻力及含水层渗透系数5个指标改进DRASTIC模型,基于GIS软件构建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HC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例计算与评价.结果 表明上海市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较高”和“高”占全市总面积45.27%,“中等”占33.08%,“低”和“较低”占21.65%.各指标的单参数敏感度分析和地图移除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权重与理论权重大小排序基本一致,每个指标去除均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说明DRAHC模型在平原河网地区应用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上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为类似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平原河网地区DRAHC模型地下水脆弱性GIS敏感度

    典型岩溶断陷盆地耕地承载状况时空分布特征

    林尤跃李旭尧姚望李明强...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人地矛盾尤其突出.为研究云南小江流域耕地生态承载状况,以2008、2011、2014、201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和GIS技术在修正耕地产量因子的基础上从地貌分区对小江流域耕地4个节点的生态承载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耕地生态足迹增长迅速,其中沉积平坝区、峰丛洼地区和台地槽谷区增长较快;耕地生态承载力先减后增,整体变化幅度较小;流域内除了岩溶河谷区北端耕地生态盈余以外,其余地区皆为生态赤字,对耕地的过度消耗利用,导致耕地处于高负荷状态,很不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自2014年开始赤字状况有所好转.整体来看,岩溶中山区和河谷区赤字状况要优于沉积平坝区、峰丛洼地区和台地槽谷区.

    小江流域耕地地貌分区生态足迹模型耕地承载状况

    贵州荔波喀斯特洞穴水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徐承香晏翰林张思强雷莉莎...
    204-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荔波洞穴水的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水平,文章对13个洞穴水中的8种重金属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饮水暴露途径下重金属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风险水平.结果 表明,重金属的平均浓度大小为:Zn>Cr>Cu>As>Ni>Cd>Pb>Hg,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水标准.荔波洞穴水重金属含量总体低于(或少部分接近)洞穴外地表水和地下水.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Pb、Cu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d和H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s和Cr、Hg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洞穴水重金属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健康总风险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r>As>Cd>Cu>Hg>Ni>Pb>Zn.Cr和As(85%的洞穴)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个人平均年健康风险均超过了瑞典环境保护局、荷兰建设环保局、英国皇家协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说明如果长期饮用洞穴水会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Cr和As对成人和儿童总健康风险的平均贡献率均为99.60%,故Cr和As应作为荔波洞穴水优先控制管理的污染物.儿童的健康总风险(5.46×10-6~3.97×10-5 a-1)高于成人(4.80×10-6~3.51 ×10-5a-1),需加强对儿童饮用水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洞穴水荔波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