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素-乙醇胺化学固碳柱固定CO2

    郑金宇李学军黄冠棋曾群玉...
    15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纤维素基质负载乙醇胺的方法制备固碳柱,搭建化学固碳装置和解吸装置,文章系统地考察了化学固碳柱的吸收和解吸效果,并应用于实际废气中CO2的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直径为13 mm的U型玻璃管作为吸附柱,当填充5 g负载了75%乙醇胺溶液的纤维素,固定CO2的饱和容量为0.46g,当应用于吸收空气、模拟废气和汽车尾气中CO2时,均可使空气或废气中CO2的浓度降低至300×10-6(体积百分比).吸附CO2的纤维素化学固碳柱可在150~160℃温度下完全解吸,化学固碳柱可重复利用.

    纤维素乙醇胺CO2固碳柱吸收

    氨水改性石墨毡阴极电芬顿降解效能研究

    张亚平王勇崔梦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氨水改性石墨毡(GF),研究了改性GF(M-GF)的物理化学性能,并考察了将其用作电Fenton阴极对实际垃圾渗滤液的降解效能.FT-IR图谱、接触角、SEM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GF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增多、亲水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大.实验结果表明,M-GF的吸附性能和电催化产H2O2性能都明显增强,180 min内,GF和M-GF电催化产H2O2浓度分别为526 mg/L和763mg/L.M-GF阴极电Fenton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降解效能显著提升,180 min内GF阴极电Fenton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CO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1.88%和43.37%,而M-GF阴极电Fenton体系的COD、氨氮去除率分别达47.96%和97.10%;阴极电Fenton过程中存在部分铁量损失,但M-GF体系的铁量损失较小且其亚铁离子再生能力增强.

    阴极电芬顿石墨毡垃圾渗滤液过氧化氢亚铁离子再生

    微塑料在水中的检测与鉴别方法研究

    刘振中江文王金鑫吴阳...
    16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在于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存在状况已有相关文献进行了阐述,该文归纳了微塑料的收集、预处理及检测方法.目前,针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定量定性分析尚未建立相应的标准,一些研究数据之间可比性较差.急需开发相应的收集、预处理及检测方法,以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及精确度.

    微塑料收集检测预处理标准

    北方某稀土矿区地下水对小鼠肝、肾生物损伤评价

    袁婷张海红姜欣颖杨慧...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为评估北方某稀土矿区地下水污染对生物的毒理损伤程度,首先调查了矿区2个地下水样点中重金属含量,其次系统性研究了受污染地下水对小鼠在“个体-器官-组织-细胞”水平的生物损伤程度及其相关性.综合结果表明:白云鄂博矿区地下水中主要污染重金属为Mn、Pb和Cr,尤其Mn含量超标严重,其中重金属在肝脏中积累量为Zn>Cr>Cu>Mn>Ni>Pb>Cd>Co,在肾脏中积累量为Cr>Zn>Mn>Cu>Ni>Pb>Co>Cd,且肝脏中蓄积的重金属Cu、Zn、Cd与肝体比呈显著负相关(r>o.8);肾脏中蓄积的重金属Mn、Cr、Co、Pb、Cd与肾体比呈显著负相关(r>0.8).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形态学检测发现,矿区地下水对小鼠的肝、肾在组织和细胞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且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损伤效应.结果 表明该稀土矿区地下水中重金属会对小鼠肝、肾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物损伤.

    稀土矿区重金属小鼠生物损伤

    腹腔注射BDE-153在鲫鱼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路径

    张付海田丙正张敏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BDE-153在鲫鱼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转化过程,揭示可能的生物代谢途径,文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将BDE-153暴露于鲫鱼体内,采用加速溶剂同时萃取和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ASE-GC-MS/MS)方法分析了鲫鱼不同组织中BDE-153及其代谢产物.在鲫鱼体内除母体化合物外定性定量鉴定出6种BDE-153的代谢产物,分别是2个四溴-BDEs(BDE-47,BDE-49),2个五溴-BDEs(BDE-99,BDE-100)和2个六溴-BDEs(BDE-154、BDE-138),检出浓度最高的是脑中BDE-47,母体化合物BDE-153和主要代谢产物主要分布在鲫鱼的肝脏和脑组织中,体现了明显的组织差异性,揭示了脱溴可能是BDE-153在鲫鱼体内主要代谢途径.

    腹腔注射BDE-153代谢产物鲫鱼

    小尚泡柱状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和污染评价

    王百灵肖海丰王小丽李秋凤...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取自连环湖小尚泡湖心的柱状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采用SMT连续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柱状沉积岩芯中总磷(TP)及各形态磷的浓度,结合有机质(OM)、总氮(TN)、粒度和沉积年代的测定,研究了该湖泊自1940年以来沉积物各形态磷的演化历史,并对柱状沉积岩芯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柱状沉积物TP浓度范围是163.09~526.33mg/kg,平均值为298.77 mg/kg,IP是TP的主要组成,Ca-P是IP的主要组成.在1964年以前TP、Ca-P和IP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波动较大,有2次明显降低阶段.1964-1982年,各形态磷、OM、TN浓度变化较稳定.1982-2009年,各形态磷浓度波动幅度较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磷元素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输入,连环湖小尚泡沉积物磷元素的人为输入主要以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的流失为主.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沉积物进行污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TP在近表层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沉积物磷形态有机指数小尚泡

    嘉兴北部湖荡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分布及评价

    迟明慧马迎群曹伟张雷...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嘉兴市北部湖荡区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指数对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氮磷进行评价,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 表明,研究区的有机氮、总氮、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3.57%、0.77 mg/g和0.73mg/g,根据有机指数评价结果,研究区88.89%的区域属于Ⅲ级尚清洁状态.重金属中Cr、Ni、Zn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89.09、36.88、149.75和2.37 mg/kg,均超过嘉兴市嘉善县土壤背景值,特别是Cd超49.5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7种重金属元素中Cr、Ni、Pb、Zn、Cu和As两两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说明这6种重金属污染来源相近.而Cd不与其他元素具有相关性,表明其来源与其他几种元素都不同.综合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嘉兴市北部湖荡区表层沉积物中Cd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很强的生态危害.

    表层沉积物营养盐重金属污染评价潜在生态危害嘉兴北部湖荡区

    安固里淖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吴庭雯袁磊韩双宝李甫成...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固里淖内陆河流域为严重缺水区,多年来,该区域的地下水研究集中于水资源量及其开发方向,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质情况受到了忽视,其中硝酸盐污染、原生氟化物超标、排泄区TDS过高是安固里淖内陆河流域最突出的水质问题.该研究采集流域地下水样品共258组进行全分析检测,分析水化学特征并评价水质.结果 表明,流域补给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a为主,阴离子类型沿流向向HCO3· SO4、HCO3·Cl、Cl· HCO3、Cl型过渡;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部分地区硝酸盐超标严重,超标率达44.3%,来源主要为农业化肥;排泄区蒸发浓缩和原生地质环境共同导致流域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片状分布,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并有地方病风险;流域下游地下水埋深浅,且内陆河流域蒸发量大,导致排泄区TDS普遍较高.

    安固里淖内陆河流域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水质评价

    改性红土应急除藻及水质改善评价:水库现场应用

    邹楚钧薛现光朱德平李文灿...
    206-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藻水华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蓝藻水华的控制特别是应急除藻技术中,改性黏土絮凝沉降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除藻技术,目前国内外已研发出各类改性黏土材料.该文以广东省广泛分布的天然红土为材料,通过FeC13改性以提高其除藻效率,并利用自主研发的喷洒艇在省内某发生蓝藻水华的水库进行工程应用.工况为:每小时FeCl3絮凝剂20 kg,红土100kg,喷洒面积20 000m2.结果 表明,改性红土喷洒后1h,蓝藻被高效絮凝沉降至水库底部,表层蓝藻的去除率超过95%;同时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浊度,增加透明度,且对水体pH、Fe浓度无显著影响.因此,上述改性红土是一种高效、低廉、环境友好的除藻材料,可应用于蓝藻水华的应急处理.

    改性红土Fe(Ⅲ)蓝藻水华水质评价

    中度污染情景下的武汉市空气质量改善研究

    刘畅王飞飞胡辉
    214-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空气质量模式对在中度污染天气下保障武汉市空气质量优良的3种减排措施,即对武汉市1+8城市圈的工业、电力、交通实施不同程度的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估.模拟的基准时段为2015年1月7-12日.首先,该文采用武汉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同期的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浓度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随后,通过模式模拟了3种减排措施实施后的武汉市空气质量.结果 表明,武汉市处于中度污染天气状态时,当城市圈各属地内工业源减排30%(减排情景1)时,PM2.5削减率基本在10%以内;当城市圈各属地内工业源、电力源和交通源都减排30%(减排情景2)时,PM25的削减率在9%~14%之间;当城市圈各属地内电力源减排30%、工业源减排50%、交通源减排50%(减排情景3)时,PM2.5的平均削减率可达18.78%,且空气质量可达到优良状态.

    空气质量改善WRF-CMAQ微细颗粒物减排情景污染物削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