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污泥堆肥对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影响及风险评估

    宋繁永杨笑乐郭可欣傅晓文...
    17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土培实验、BCR连续分级提取法和简化生物可给性提取in vitro方法,研究了污泥堆肥的添加对农田土壤中Cr、Cu、Pb和Zn形态分布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堆肥的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总量.随污泥堆肥添加量增加,4种重金属残渣态的比例下降幅度在12%~42%之间,同时生物可给性呈上升趋势.风险评估编码评估表明,添加污泥堆肥的农田土中Zn呈低至中等生态风险,Cr呈低生态风险,而Cu、Pb不构成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估表明,添加污泥堆肥的农田土中经口摄入的4种重金属元素对儿童和成人产生的总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添加污泥堆肥土壤不会对人体和生态产生显著风险.

    污泥堆肥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体外方法生态风险健康风险

    污泥炭对厌氧发酵沼液的吸附特征

    江汝清余广炜王玉邢贞娇...
    17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城市污泥热解炭化产生的污泥炭作为吸附材料,开展厌氧发酵沼液吸附实验研究,探究污泥炭对厌氧发酵沼液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与总磷(TP)的吸附去除特性和吸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污泥炭对厌氧发酵沼液的COD和TP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效果,最佳添加量为50g/L,其对COD和TP的吸附去除效率高达85.45%和86.14%;吸附后的污泥炭经再生处理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对COD的吸附去除率仍然可达74.25%,且对TP吸附去除效率提升至89.32%;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污泥炭对沼液中的COD、NH3-N和TP的吸附过程;污泥炭表面结构粗糙且具有多孔质感,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和表面活性位点,在无机矿物组分的协同作用下,有效增强对沼液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污泥炭作为厌氧发酵沼液处理的低成本吸附净化材料,可为实现市政污泥与厌氧发酵产物的协同处置提供新思路.

    污泥炭厌氧发酵沼液吸附循环再生

    Cu2O/CuO/BC复合材料活化PMS降解TC

    吴德勇苏积珊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缺氧热解法以果皮为原材料制备生物质炭(BC),沉淀-缺氧煅烧法制备Cu2O/CuO/B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表征.以盐酸四环素(TC)废水为降解对象,研究材料活化过硫酸氢盐(PMS)处理有机污染物能力.结果表明,Cu2O/CuO/B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活化PMS降解TC能力,Cu2O/CuO/BC降解速率常数(0.118 8 min-1)大于BC(0.016 4 min-1)与Cu2O/CuO(0.073 3 min-1)之和,表明BC和Cu2O/CuO具有协同活化PMS降解TC效应.通过静态实验,研究复合材料组分比、材料剂量、PMS浓度、pH值对Cu2O/CuO/BC复合材料活化PMS降解TC性能的影响.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Cl-、CO32-、NO3-)和腐殖酸抑制了Cu2O/CuO/BC活化PMS降解TC,其中CO32-抑制作用最强,其降解速率常数降低到0.036min-1.同时研究Cu2O/CuO/BC复合材料活化PMS降解其他有机污染物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40 min可降解91.04%MB,5 min内彻底降解MO.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在Cu2O/CuO/BC复合材料活化PMS降解TC过程中,·OH和1O2起到主要作用.

    生物质炭Cu2O/CuO过硫酸氢钾活化降解

    CaCO3结晶对束丝藻水华原水的同步控藻除嗅

    王奕睿聂小保封汇川万俊力...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束丝藻水华原水中藻细胞和致嗅物质二甲基异莰醇(2-MIB)的同步去除,文章采用CaCO3结晶进行同步控藻除嗅,考察了 Ca2+投加量对同步控藻除嗅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结晶产物镜检、ζ电位和XRD分析,探讨了 CaCO3结晶同步控藻除嗅机制.结果表明,CaCO3结晶对柔细束丝藻细胞的去除以结晶颗粒及其团聚体的网捕卷扫为主,对2-MIB的去除以吸附电中和为主,实验条件下束丝藻和2-MIB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3.7%±1.7%)和(82.0%±4.7%).随着Ca2+投加量的增加,上清液pH降低,结晶产物ζ电位由负变正,这有助于2-MIB和浊度物质的去除.CaCO3结晶体系经3 mg/L聚合氯化铝混凝后,2-MIB和浊度物质去除率得到显著提升.含藻水中CaCO3结晶产物晶型为方解石,主要以团聚体形式在柔细束丝藻丝体表面团聚.研究成果可为束丝藻水华原水的同步控藻除嗅提供新思路.

    束丝藻CaCO3结晶同步控藻除嗅网捕卷扫电中和

    基于超磁分离磁性4A分子筛/壳聚糖吸附氨氮

    马加加柯博瀚钟锦堂刘曦...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组成为四氧化三铁、4A分子筛及壳聚糖的磁性复合材料(M-CS-MS),对M-CS-MS进行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与磁强表征,研究M-CS-MS吸附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探讨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与吸附机理.以M-CS-MS为磁种进行超磁分离处理模拟废水.结果表明:5 g/L的M-CS-MS吸附氨氮,氨氮去除率达到80%以上.氨氮的去除率随着M-CS-MS投加量增大而有所增大,随着氨氮初始浓度增大而下降,而吸附量却增大.pH值为6时,M-CS-MS对氨氮去除效果最佳.M-CS-MS磁性良好,可通过磁分离从水中回收.氯化钠溶液能有效再生M-CS-MS,在弱碱性下M-CS-MS再生效果最佳.M-CS-MS吸附-再生循环3次,氨氮去除率仍在70%以上.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为放热反应,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以M-CS-MS为磁种的超磁分离工艺处理模拟废水,具有同步去除氨氮、浊度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效果.在M-CS-MS为6g/L时,氨氮、浊度及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分别在80%、96%、58%以上,且磁种可通过廉价的氯化钠溶液实现再生循环使用,以M-CS-MS为磁种的超磁分离工艺对于废水处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超磁分离氨氮吸附4A分子筛壳聚糖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研究进展

    黄锐宋云杰田亮王小蓉...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氨氧化工艺因其节省碳源和能源的优势,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生物脱氮工艺.然而该工艺会生成一部分硝态氮,并且无法单独处理实际废水中的有机物,出水难以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建立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反应耦合(SAD)系统可以弥补上述缺陷.该文综述了近年来SAD工艺最新研究进展,对比了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特性,认为维持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反硝化停留在短程反硝化阶段,是该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其次针对碳源量、碳源种类、pH以及厌氧氨氧化菌聚集形态等参数讨论了维持SAD工艺平衡的控制策略;最后总结了 SAD扩展工艺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该工艺能在市政污水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并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展现出极佳的应用前景.

    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AD碳源市政污水

    超声辅助水洗、酸洗对飞灰浸出特性的影响

    查甫更戴佳敏王少海金苏...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飞灰中重金属的分离效果,文章采用超声辅助水洗或酸洗处理飞灰,考察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率、重金属形态、浸出毒性、氯离子浸出量和XRD及SEM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频超声辅助水洗(或酸洗)处理后Pb、Cd、Mn和Ni 4种重金属的最大浸出率分别为水洗(或酸洗)的3.43、2.95、3.24和3.42倍(或2.19、1.70、2.06和1.55倍);超声辅助水洗(或酸洗)后,飞灰的平均粒径更细小,大量可溶性物质的XRD谱峰消失,表面形貌更蓬松或光滑,残渣态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氯离子浸出量显著降低;双频超声辅助酸洗后,飞灰的浸出毒性分别为:Pb 0.41 mg/L,Cd 0.84 mg/L,Mn 1.24 mg/L和Ni 1.35 mg/L,氯离子浸出量减小到1.8 mg/g;最后,探讨了超声波辅助处理飞灰的作用机制.

    飞灰超声辅助水洗超声辅助酸洗浸出特性

    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快速测定

    刘珂黄焕婷李青倩王锦...
    23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使用微口径短色谱柱,建立了水中13种酚类化合物快速测定的气相色谱法,可在5.8min内完成全部分析.快速法13种酚类化合物的出峰顺序与常规法完全相同,而且很好地实现了基线分离.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比对数据显示,快速法和常规法的方法参数相近,均达到了国家分析标准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快速法在测定大量样品时相对于常规法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显著提升分析效率.

    水质酚类化合物快速法微口径短色谱柱

    信息动态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