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污染土壤中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功能差异研究

    程玉王继华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化工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阐释污染胁迫下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功能,该研究以化工污染场地中3种典型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预测群落功能.4种土壤pH均超过8,4种土壤含水量介于25.6%~30.9%之间;全氮均多于444 mg/kg;全磷均多于462 mg/kg;氯化物含量介于22~29mg/kg之间.根际微生物群落共检出细菌17门、43纲、87目、124科、174属,其中玉兰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其他群落.基于UPGMA聚类树与LEfSe分析可知不同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差别较大,菌群相对丰度表现出植物特异性,莲子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性最高,红叶石楠与玉兰根际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FAPROTAX基因预测表明,莲子草根际细菌群落拥有更强的化能异养、光营养、甲醇电氧化、甲基营养、氢化物氧化、硝酸盐脱氮、硫化物氧化功能,而红叶石楠根际细菌群落只有固氮功能基因数量多于其他细菌群落,玉兰根际细菌群落中尿素分解、碳氢化合物降解功能基因数量较多.该文通过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研究了植物根际效应,为今后污染场地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化工污染土壤修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预测

    蚯蚓对土壤-植物系统中抗性基因的影响

    何文程陈明龙史鑫成包灿鑫...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蚯蚓对不同类型土壤-植物系统中抗生素及其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消减规律,文章通过盆栽实验种植草本类马唐与叶菜类上海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从根际土、植物叶际和植物根部3个不同介质分析磺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与磺胺类抗性基因、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喹诺酮类抗性基因的丰度.研究表明,蚯蚓可以有效降低根际土、植物叶际和植物根部的抗生素含量,分别降低5.55%~8.31%、5.89%~13.36%、18.76%~45.6%;蚯蚓可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植物叶际、根内生菌的ARGs丰度,分别降低34.71%~64.97%、53.68%~60.13%、18.99%~31.51%.结果表明,蚯蚓对不同介质ARGs影响有所差异,对于根际土壤,蚯蚓对磺胺类抗性基因sul2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叶际部分,蚯蚓对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M的去除率最为显著;而对于根内生菌,蚯蚓对草本类马塘中的tetM去除率最高,但对叶菜类上海青中的sul2去除率却为最高.通过热图分析,tetM在土壤-植物系统中丰度分布最为稳定,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G在植物体内中的丰度分布显著高于根际土壤.

    土壤-植物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蚯蚓

    电化学传感器检测不同水环境中砷(Ⅲ)的研究进展

    刘瑶薛强王荣畅春文...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天然水中,砷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As(V)和As(111)是最常见的离子,但As(Ⅲ)具有高毒性,长期暴露于As(Ⅲ)含量超标的环境中,会导致人体出现皮肤角质化、皮肤癌等慢性砷中毒症状.因此,开发快速、有效的检测水环境中As(Ⅲ)的方法十分重要.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易于原位监测等优点.该综述总结了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环境中As(Ⅲ)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并且讨论了电极的改性方法和材料.与此同时,也更加关注电化学传感器在不同水环境中检测As(Ⅲ)的实际应用,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以为今后开发水环境As(Ⅲ)电化学传感器提供新的思路.

    电化学传感器水环境检测

    零价铁对污水处理厂ARGs归趋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汶倩刘心怡卢媛媛庞丽娜...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具有极大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污水处理厂是其重要的源汇之一;同时,零价铁(ZVI)作为一种强还原性物质,被广泛用于污水的强化处理且作用显著.该文基于现有研究,首先概述了污水处理厂中ARGs的赋存情况和传播机制;其次基于污水和污泥处理环节,评述了污水处理厂中ARGs行为对ZVI强化的处理技术(主要是生物和化学过程)的响应及相关机制,发现ZVI虽能选择性降低ARGs的丰度和多样性,但仍存在处理后出水ARGs丰度的回弹,目前新型ZVI(硫化ZVI、活性炭负载ZVI、银杏叶提取物修饰的纳米ZVI等)有望进一步提高ARGs消除效率并全面控制ARGs潜在风险.

    零价铁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水污泥处理

    电子供体对Fe(Ⅱ)EDTA络合NOx产物还原的影响研究进展

    陈佳琦王建芳钱飞跃程美霞...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氧化物(NOx)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而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因子.络合吸收-还原技术利用金属螯合物提高NO,的气液传质效率,结合化学还原或生物还原实现络合吸收产物的循环再生,是经济的、可持续的NOx治理技术.Fe(Ⅱ)EDTA作为最常用的高效络合吸收剂,络合吸收产物的还原是限制性步骤,电子供体对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文章阐述了络合吸收-还原的原理,主要针对还原过程的不同电子供体进行论述,探讨其还原机理、还原效果以及温度、pH等因素对不同电子供体还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Fe(Ⅱ)EDTA络合吸收NOx技术的展望.

    氮氧化物络合吸收-还原烟气脱硝电子供体

    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

    莫姝王婷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全球变暖,发展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率双赢的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金融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选取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首先考察了省级碳排放强度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演变和时空格局,然后在STIRPAT模型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索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总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金融发展则持续增强,但碳排放强度和金融发展分别呈现模糊和明显的两极分化;(2)中国各省份的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自相关和聚集性;(3)金融发展会显著增加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但在更大程度上显著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因此总体效果为金融发展会抑制碳排放强度.

    金融发展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空间溢出

    岩溶洞穴滴水δ13CDIC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张恒周忠发黄静朱粲粲...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岩溶洞穴滴水中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与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作者在2019年夏季和冬季2个时期分别对麻黄洞进行监测.通过对麻黄洞滴水水化学指标和滴水δ13CDIC进行监测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结果表明:(1)麻黄洞滴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个滴水点SIc、SId均大于0,滴水处于饱和状态.(2)麻黄洞滴水水化学指标表现出不同季节和空间的变化趋势,MH1和MH2的滴水δ13CDIC值呈现出夏季偏轻、冬季偏重的季节变化特征,响应外界降水变化.(3)麻黄洞上覆受人类活动影响,其中产生的SO42-、NO3-等离子介入导致MH1和MH2的δ13CDIC发生偏重的变化,因此研究麻黄洞气候响需考虑SO42-、NO3-的影响.

    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稳定碳同位素外源酸气候变化

    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小分子DOM的变迁规律研究

    许航张茜沈桢王月婷...
    14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深入探究某浅水型湖泊为水源的水厂中原水、混凝沉淀出水、臭氧活性炭出水、砂滤池出水和出厂水中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分子组成、质荷比、芳香性等变化.研究表明小分子DOM中CHOSP(含有C、H、O、S、P元素的小分子DOM,15.99%~25.99%)占主导地位,CHOP(2.26%~5.30%)占比最小.加氯消毒工艺对小分子DOM影响最大,CHONSP和CHOP分子式种类分别增加183.59%和141.91%,各类小分子DOM相对丰度均明显增加,芳香性及不饱和度趋于降低.总体上小分子DOM逐渐向低H/C、高O/C转移,出水中碳水化合物类、稠环化合物类和单宁酸类增加较为显著,类蛋白类也有所增加,脂质类、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类和木质素/CRAM类减少,小分子DOM的芳香性或不饱和度在动态变化中没有明显规律.

    小分子DOM分子特性FT-ICRMS水处理工艺

    基于VIIRS数据的山东省秸秆焚烧时空变化研究

    曹惠明孟祥亮孔梅于会泳...
    15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快速地了解山东省秸秆焚烧现象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提高秸秆焚烧预警能力和监督核查能力,该文借助卫星遥感大面积同步监测的技术特点,利用2015-2020年9-11月长时间序列VIIRS传感器火点产品VNP14IMG为主要数据源,辅以MODIS传感器地表覆盖产品MCD12Q1,提取了山东省区域秸秆焚烧火点,并分析了全省秸秆焚烧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滨州市、临沂市、聊城市、潍坊市、东营市、菏泽市等地区火点最为集中,6年累计火点数量占山东省的62.5%,威海市、日照市火点数量最少;时间上,2015-2020年,山东省秸秆焚烧火点数量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2016-2017年平均年降幅达50.0%,2018-2020年降幅较小,滨州市、聊城市、德州市、菏泽市、东营市等地区火点数量减少最为显著,降幅均在80%以上,大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现象主要集中在9-10月.近年来,山东省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秸秆焚烧VIIRS山东省遥感监测时空分布

    敦煌莫高窟PM10浓度年变化及影响因素

    徐瑞红杨小菊武发思张国彬...
    162-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敦煌莫高窟窟区环境和旅游旺季应急开放洞窟内微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Metone ES-642移动式粉尘颗粒物监测仪对窟区和第100窟内PM10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结果表明,窟区与第100窟内实时PM10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994.0 μg/m3、0~997.6 μg/m3,年平均值分别为24.0 μg/m3和24.6 μg/m3,最高值均出现在夏季(8月)的一次沙尘暴期间,PM10浓度日均值范围分别为1.64~547.19 μg/m3、4.49~537.86μg/m3;窟区和第100窟内PM10浓度的年超标率分别为8.77%和9.32%,超标率较高的月份都集中在沙尘暴频发的春、夏两季;ρ1/ρo值的年变化表现为监测期2016年6-10月以及次年的5月(即旅游旺季)比值大于1,游客参观活动对窟内颗粒物浓度影响较大;比较预约参观日和应急开放日PM10浓度发现,游客数量的突增及扰动是导致窟区和窟内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的主要原因.

    敦煌莫高窟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因素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