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酶活性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陈影陈苏冯天朕李超凡...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辽河保护区辽河干流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文章研究了辽河干流23个样地土壤养分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特征,并分别进行了河岸带土壤微生物和植被与酶活性、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土壤重金属与酶活性及土壤酶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各种酶活性均呈波动性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酶活性受土地利用类型、植被恢复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辽河干流河岸带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植被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速效氮和速效钾分别对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酶活性受重金属影响较大,抑制和促进作用均存在,其中镉对酶的抑制性最明显.

    辽河河岸带土壤酶活性土壤酶相关性

    压力作用后的蓝藻在太湖中的生长控制机理

    潘阳陈旭清张铮惠朱晔宸...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原位加压控制太湖蓝藻的效果和机理,实验研究了加压蓝藻在太湖中的垂直分布规律、生长衰亡趋势及沉淀稳定性.结果表明,0.7MPa加压处理可使一定范围内的水体表面不再有蓝藻聚集,水体藻类叶绿素a平均浓度降低98%以上,加压后的蓝藻数量呈上少下多的竖向分布,且处于较低水平;经加压后的蓝藻沉淀至湖底无光区,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繁殖,也无法大量生成新气囊而上浮至水体上层接受光照而繁殖,经过120 h左右失去活性而彻底衰亡.

    蓝藻加压垂直分布生长衰亡沉淀稳定性

    基于PSO算法的河流突发污染事故溯源研究

    刘晓东张广涵吴偲孙卫红...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突发污染事故溯源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该文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与一维水质正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种突发污染事故溯源方法,利用数值试验重点探讨了监测时间间隔、监测断面距事故源的距离、降解系数对溯源结果的影响,该方法不仅能实现事故源源强单参数反演,而且能够同时对源强和位置进行联合反演,具有较高溯源精度.利用实验室水槽试验数据和野外观测数据对溯源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表明溯源方法可以应用于实际河流中的事故溯源,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粒子群优化算法瞬时源溯源突发污染事故反演

    MATLAB环境下分形维数在活性污泥SEM图像中的应用

    郝凯越李远威张宁阿旺顿珠...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基于不同HRT和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的A2O工艺,对活性污泥进行了扫描电镜实验,采用MATLAB对数字图像和分形维数进行编程,得到了Otsu法、迭代法的二值化阈值及其分形维数,研究了分形维数与HRT和紫外线照射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HRT的减小,微生物的优势菌种由杆菌转化为丝状菌再转化为球菌;紫外线的照射时长对丝状菌和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杆菌的影响不大;Otsu法与原图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程序简单,比迭代法更加适用,阈值的增大导致图像整体黑色百分比增大;活性污泥结构越复杂,盒维数值越大,其中的微生物也越难辨认,而且3种方法的盒维数值与紫外线的照射时间呈正相关,均随其增大而增大.

    SEM图像MATLAB分形维数活性污泥Otsu法迭代法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研究

    罗珊李新钟铭潘志成...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结合运行参数调控,考察了不同接种物对低碳氮比(C/N)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9~13 ℃)、较高的溶解氧(DO 3.0~4.0 mg/L)条件下,接种常规活性污泥难以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接种氨氧化菌剂,并调整DO(0.5~1.5mg/L)、pH(8.0±0.1),第4天亚硝氮积累率达到96.69%,实现短程硝化;受进水低COD值影响,反硝化细菌难以快速繁殖,反硝化效果差,TN去除率仅为16.61%.接种反硝化菌剂,控制DO 0.5~1.5 mg/L、pH 7.8,第14天,亚硝氮积累率为8849%,成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此外,生活污水进水波动较大,通过添加组合填料可有效提高CAST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该研究可为低C/N比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快速启动提供参考.

    短程硝化反硝化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氨氧化菌群亚硝酸盐氧化菌反硝化菌群

    南宁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秦贱荣张新英黄炯丽莫招育...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南宁市城区大气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该文2018年利用HORIBA元素分析仪连续监测PM2.5中Cd、Hg、As、Pb、Cr、Cu、Zn、Ni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运用地累积指数、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8种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运用美国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法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布有明显时间特征,As、Pb、Cu的浓度冬季高于其他季节,Cd、Hg、As、Cu的浓度春冬季高于夏秋季节;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分析显示Cd、Hg属于重度富集元素,8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范围分别为0~9.80、0.52~2 899.98;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PM2.5中重金属主要来源是煤炭源、交通源、工业源和自然扬尘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的总非致癌风险均<1,致癌重金属的总致癌风险均>10-4,Cr致癌风险在8.21×10-5~5.81×10-4之间,风险较大;儿童的致癌风险高于成人,5种元素致癌风险的大小顺序为:Cr>As>Pb>Ni>Cd.南宁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较低,在人群可接受范围内;致癌风险>10-4,具有较高致癌风险.

    PM2.5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地累积指数南宁市

    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海南省臭氧污染的影响

    符传博徐文帅丹利佟金鹤...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15-2018年海南省18个市县3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O3和前体物(NO2)连续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统计分析了NO2以及气象因子对海南省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省最大8h平均O3浓度(O3-8h)与NO2浓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607,通过了99.9%的显著性检验.秋季O3-8h浓度最高,冬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O3-8h浓度与降水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降水量、降水日数和相对湿度对O3-8 h浓度影响较大.海南省区域性O3污染(O3-8h浓度超标市县≥3个)发生时,O3-8h浓度与NO2浓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降水偏少、湿度偏低和日照时数偏长是海南省区域性O3污染发生的有利条件.部分区域性O3污染日发生在日照时数<4h/d的条件下,表明外源输送也有可能造成海南省O3浓度超标.

    O3NO2气象因子海南省

    江苏省PM2.5和PM1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高振翔叶剑周红根王晓彬...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利用江苏省2015-2018年72个环境监测站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江苏省PM2.5和PM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PM2.5和PM10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者均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特征以及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PM2.5和PM10浓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2)江苏省PM2.5和PM10浓度与气温、湿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特别是大部分地区在东风、东南风风向上易出现较高的PM2.5和PM10浓度.该研究结果为江苏省PM2.5和PM10浓度的监测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PM2.5PM10变化特征气象因子江苏省

    打印阶段PM2.5一次排放、碳组分谱与二次生成

    黄虹圣莉贺冰洁邹长伟...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在基本密闭的箱体实验仓内放置打印机,进行打印阶段、打印结束后仓内空气中PM25的采集、称重,并分析测定PM2.5中碳组分,研究打印阶段PM25的一次排放和打印结束后仓内PM25的二次生成.结果表明:HP1008型、HP104W型打印机打印时PM25的排放速率分别约为2.18、2.62 mg/h;HP1008型、HP104W型打印机在30 m3室内连续打印1h会使室内PM25浓度分别增加约72.5、87.2μg/m3;HP1008型打印机打印排放的PM25中碳组分占比5.42%,OC2、OC3是优势碳组分;HP104W型打印机打印排放的PM25中碳组分占比45.43%,OC1、OC2、OC3是优势碳组分.HP1008型打印机排放的PM2.5中OC/EC特征值为5.75~15.99;HP104W型打印机排放的PM2.5中OC/EC特征值为83.87.不同型号打印机排放的PM25中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受碳粉及打印机工作条件(温度、激光等)的影响;打印结束后仓内PM2.5及碳组分的分布反映打印阶段一次排放的PM2.5对于PM25的二次生成有一定的贡献.

    激光打印PM2.5碳组分二次生成

    VOCs走航系统在响水环境应急监测中的探索应用

    徐亮宋兴伟梁宵王攀攀...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介绍了以移动监测车为载体的集成了VOCs在线质谱仪、GPS信息记录仪、气象参数仪等设备的VOCs走航观测系统,该系统对VOCs的测定限优于10-9(V/V).在连续走航模式下,可在5s、27m内产生一组监测数据,实现了VOCs的高时空分辨监测.在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中,将该系统探索性地应用于对事故核心区域附近VOCs的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走航观测(2019年3月22日-26日)及核心区域外围点位的定点观测(2019年3月27日-30日).监测过程发现:苯为主要污染物,最高瞬时浓度为43.4 mg/m3,其次为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污染物;2019年3月22日开始,污染物浓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爆炸点600m范围内VOCs浓度较高;主要受影响区域为爆炸点2km范围内,另外VOCs的分布有着巨大的时空差异;定点观测发现,事故处置期间在距离爆炸点1.4km处偶有检出较高浓度的苯.

    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观测系统在线质谱仪"3•21"爆炸事故应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