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过程有机物特性分析

    李海青刘欣艳孙宇蔡晓博...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生活垃圾焚烧厂新鲜渗滤液经过好氧-厌氧-MBR系统-纳滤(NF)-反渗透(RO)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有机物去除效果以及组分变化特征,文章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结果表明:整个处理过程COD、BOD、TOC去除率达到99%以上,其中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去除率低于90%.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结构复杂难生物降解,主要通过膜深度处理去除;厌氧和好氧处理过程主要去除易降解的蛋白类物质,而富里酸物质和腐殖酸物质经过MBR膜、纳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去除.渗滤液处理各工艺单元对不同组分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不同,需对处理渗滤液有机物机理进一步了解.该研究为指导选择合理、有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垃圾渗滤液三维荧光气质联用有机物处理工艺

    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污染现状

    高灵飞王惟儒刘文欣张思远...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将中国水环境分为6个区域,简述了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了各区域水环境PFASs污染水平、组成特点、来源解析与时空分布特征,将污染程度从高至低排序: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华西.基于研究现状,探讨了PFASs水环境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对未来的研究聚焦方向提出了如下建议与展望:根据链长度和同分异构体,建立对PFASs污染水平和毒性效应的系统认识;着重关注饮用水PFASs污染水平,以明确评估其人体健康危害;针对PFASs治理手段,进一步研究其实际应用情况.

    水环境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时空分布来源解析

    潮河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张義于一雷李胜男朱耀军...
    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河作为北京市地表饮用水源密云水库的主要入库河流,其水质对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为探讨潮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作者于2016年沿河流上游至入库口选取12处监测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测定沉积物中As、Cu、Pb、Ni、Cr、Zn和Cd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基于单因子指数、Hakanson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潮河沉积物中除重金属Ni和Pb外,其余5种重金属(As、Cu、Cr、Zn、Cd1)含量均高于北京市土壤环境质量背景值,其中以Cd的累计程度最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状态,其中Cd和Cu呈现出高度离散性;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Cu>Cr>Zn>As>Ni>Pb,其中Zn-Cr、Ni-Cd-Pb-As之间存在较好的同源性;多元统计分析表明Ni可能来源于自然源,Zn、Cr和Cu可能来源于废水、农药化肥和交通污染源,Cd和Pb可能来源于汽车尾气、交通运输等污染输入源,As可能来源于废水;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由强至弱依次为Cd>Cu>As>Cr>Ni>Pb>Zn,其中仅Cd具有极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潮河沉积物重金属总体上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但除了京通线铁路和省道滦赤路河段监测点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等级较高外,其它采样点及密云水库入库口处监测点均处于低风险危害等级.

    潮河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沉积物污染分级评价

    武汉市长江沿岸带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朱晛亭罗红陶良祝安安...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武汉市域全段长江沿岸带地表水化学成因与水质情况,以武汉市长江沿岸1km范围为研究区,于2019年8-11月进行水样采集,应用数理统计、Gibbs图、离子比例法进行分析评价.武汉市长江沿岸带地表水水化学类型较复杂,但水化学组分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分为汉江为界的长江沿岸上、下游,以及点状分布的工农业区段,分别主要表现为碳酸钙型、无主导型以及钠钾型水.地表水的原始水化学离子来自以碳酸盐矿物为主,硫酸盐、硅酸盐多种矿物为辅的共同溶解作用,从上游到下游,硅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逐渐增强.长江沿岸上游受阳离子交换作用,Na+浓度较高;长江沿岸下游受外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农业段同时还受蒸发-结晶作用影响.长江沿岸地表水整体受工矿活动影响较强,农业、生活污水的影响程度则表现不均.

    水化学离子比例武汉市长江沿岸带

    西藏扎囊县水化学组成及演化特征

    耿婷婷刘丹丹刘廷曹月婷...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西藏扎囊县流域水化学特征以及演化,文章先后采集河水25组、井水15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流域内的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内以HCO3-Ca型水和HCO3-Ca•Na型水为主;区内地下水与地表水pH值一般在7.5~8之间,为中性水;TDS均<300 mg/L,地下水与地表水的TDS变化不大,均为低矿化度淡水;水化学样品均分布在Gibbs模型左中部,说明该流域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

    西藏水化学特征离子浓度化学风化离子来源

    枯水期环梵净山河流溶解态重金属空间分布

    赵海杨周涂成龙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环梵净山河流溶解态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文章测定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间(枯水期)其水体中Cr、Mn、Cu、zZn、As、Se、Cd、Sb、Pb等9种溶解态重金属含量.水质评价表明,除牛尾河的Sb含量略微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值外,所测其他7条河流9种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相应的国家Ⅰ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9种重金属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中PCl(Mn、Cu、As、Cd和Pb)主要受自然地质背景的影响,PC2(Cr)来源于板岩的风化与侵蚀过程,PC3(Zn)主要与交通运输过程中释放的重金属密切相关,PC4(Sb)主要由历史上采矿活动贡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除Sb的污染指数值略大于1外,环梵净山河流中其他8种重金属污染指数值均低于1,Sb超标仅出现于牛尾河,其他7条河流均未出现污染状况.

    梵净山溶解态重金属枯水期空间分布

    三氯蔗糖的环境污染及痕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岳扬曲宝成刘鹰
    200-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氯蔗糖(SUC)作为一种新兴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其在环境中检出频率较高,且在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程中难去除,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等因素,正引起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文章从SUC的理化性质入手,介绍了SUC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并综述了近年来环境介质中SUC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基于质谱检测器的痕量检测技术策略,具体分析了前处理技术、色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在SUC检测方面的应用及不足,以期为客观评价SUC在环境中的污染负荷提供科学的参考.

    三氯蔗糖污染状况痕量检测

    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台辉秦富仓王迪海李龙...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苹果园作为一种农林耦合特殊生态系统,不仅提供农产品,还具有维持自然环境条件与效应的生态服务功能.该研究选取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永寿县苹果果园为评价区,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市场价格法、价值替代法等评价方法,评估苹果园生产农副产品、负效应等9项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永寿县苹果园生态系统在2019年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价值为41 495.66万元,其中正效益为45 096.33万元,负效益为-3 600.67万元.在选取的9项苹果果园生态系统服务指标中,生产的价值最大,为21 793.71万元,远大于其他生态服务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8 247.49万元)>保育土壤(8 066.69万元)>负效益(-3 600.67万元)>涵养水源(2 779.32万元)>文化娱乐(1814.83万元)>固碳释氧(1440.45万元)>净化调节(708.22万元)>林木养分固持(245.62万元).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为中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苹果园为该地区林木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服务价值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推动经济林建设、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生态服务功能果园残塬沟壑区苹果

    阿克苏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子分析

    艾克旦•依萨克满苏尔•沙比提阿曼妮萨•库尔班赵景啟...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地带,降水量不多,植被覆盖面积较少,存在较多荒漠化问题,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影响下,新疆生态安全目前已成为中国稳定发展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阿克苏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明确其主要影响因子,该研究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法,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域生态安全水平在2009年后呈现出改善趋势;(2)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指标是响应指标.阿克苏河流域绿洲的生态安全逐年向较好的态势发展,结果将为阿克苏河平原绿洲生态建设、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生态安全PSR模型影响因子阿克苏河流域

    黄河流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测度

    吴艳霞李宇殊王彦龙
    22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态城镇化水平测度对区域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和环境治理政策及措施具有重要建设性意义.该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立足生态城镇化内涵-城镇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利用2010-2018年黄河流域9省份面板数据,将生态位宽度理念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得到了具有生态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的城镇-生态共生系列指数并进行省域生态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最后根据测度结果进行指标回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城镇化水平整体表现较低且未体现出明显升高的趋势,2010-2018年9省份生态城镇化水平处于绿色健康省域的总数量(19省域,占比23%)明显少于处于亚健康省域和恶化省域的数量(62省域,占比77%).(2)黄河流域生态城镇化水平发展格局不均衡性突出,西南区域和东部区域生态城镇化水平较高,西北地区生态城镇化水平较低,红色恶化区域呈现出西北-东南-东北-中部的转移路线.(3)生态城镇化水平不仅依赖于资源环境禀赋能力,还取决于城镇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共生协调状态.

    黄河流域生态位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生态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