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生态学理论与评估方法

    张蒙殷培红杨生光和夏冰...
    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定量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范畴、生态学理论、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最后进行了研究展望.研究指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以及随时间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波动的状态.建议未来相关研究重点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1)厘清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范畴;2)研究制定实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框架,针对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系统的演替阶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指标,同时进一步探索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量评估方法;3)加强对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的评估,为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支撑.

    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基础评估指标评估方法

    2000-2019年雄安新区地表温度时空动态分析

    叶家慧韩永伟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大气校正法分析了 2000-2019 年雄安新区地表温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来看 19 a间高温区面积呈上升趋势,2015-2019 年增幅较大,这可能是 2017 年雄安新区的设立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结果;19 a间低温区面积也呈上升趋势.2)水体的低温区面积呈上升趋势,高温区呈下降趋势;林地的高温区面积也有所下降;2000-2015 年建设用地高温区面积逐渐增加,而 2015-2019 年可能受到雄安新区的生态规划建设影响,高温区的扩张得到缓解.3)耕地以中温区为主,林地由于面积少且碎片化,平均温度相对较高,水体低温区占比最高,各年份平均占比约为 50%,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建设用地是高温区主要的分布范围.

    地表温度雄安新区热岛效应时空动态变化

    水力条件影响下的福山水道富营养化分析

    邹霞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道整治工程使福山水道水力条件发生变化,采用平面二维水力水质模型MIKE21 进行研究,分析了在现状水力条件作用下,丰枯水期和支流引排水不同的工况下,福山水道水域的TP、TN和CODMn随时间迁移扩散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计算福山水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分布,结果显示支流排水及排水结束后水道内水域呈中—轻富营养状态.由此表明:在福山水道水动力条件弱,水体交换缓慢的状态下,全年中的春秋及初夏,在水道上段的局部水域,容易导致藻类暴发,引起水华现象.此结论为该水道后期管理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决策支撑.

    福山水道水质模拟富营养化MIKE21水力条件

    基于高光谱数据藻类水华重要参数——叶绿素a的定量反演模型研究

    洪琴胡清华陈文惠李翠萍...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库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问题严重影响了饮用水的利用和保护,而水体叶绿素a在营养化水体中比例稳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水体的营养状况,是水华监测的重要参数.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较为典型的富营养化水体,对中/贫营养化水体的研究较少.以莆田东圳水库为研究区,随机选取 112 组叶绿素a浓度数据和高光谱数据中的 72 组数据进行模型构建,剩余 40 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在对叶绿素a浓度和光谱反射率曲线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分析和统计分析,筛选出单波段、波段比值、三波段、四波段、荧光峰高度、荧光峰位置、峰谷距离等特征参数建立反演模型.通过模型精度验证的对比分析,确定了最优叶绿素a浓度的反模型.结果 表明,经过 900 nm处归零化预处理的单波段模型和四波段模型对东圳水库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效果最佳,其决定系数R2 均为 0.91,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 1.82 μg/L和 2.81 μg/L,MAPE分别为 22.53%和 21.53%.对于叶绿素a浓度较低、跨度较小的库区水域,波段算法类模型建模精度优于荧光算法类模型.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东圳水库的常规水质监测和水华预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叶绿素a浓度反演高光谱中/贫营养水体东圳水库

    基于文献计量的自然湿地研究态势分析

    李悦王雪王巍于炜瑞...
    32-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湿地因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受到全球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自然湿地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9-2018 年自然湿地研究领域发表的SCI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表明:1)自然湿地研究在全球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近 10 年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趋势,中国和美国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是发文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2)中国科学院在自然湿地领域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都位居首位;3)《Ecological Engineering》《Wetland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是该领域刊载论文量排名前 3 的期刊;4)自然湿地领域发展涉及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水资源学、工程学、地质学、海洋和淡水生物学等多学科协作,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明显;5)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管理、植被恢复、泥炭地碳排放、湿地水文特征等方面.文献计量学分析能够为自然湿地范畴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增进国际、各研究机构交流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机理性研究等应是未来一段时间自然湿地领域的重点方向.

    自然湿地WebofScience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

    芦竹生长及生理特性对淹水胁迫的响应

    梁乐杨塞易自力吴胜兰...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陆生和淹水环境对不同芦竹基因型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筛选获得一批适应洞庭湖湿地季节性干湿交替生境的优良种质,为退化湿地的修复提供材料支撑.以来源不同的 3 份芦竹种质为材料,设置淹水处理和陆生对照处理,观察分析不同基因型间在植株表型、光合特征指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及生理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丙二醛)上的差异.研究显示,芦竹是一种喜水的两栖植物类型,既可以适应陆生环境,也可以适应长期(>4 个月)淹水环境.相较于陆生环境,淹水可以促进芦竹植株的生长.在供试的 3 个芦竹基因型中,来自新西兰的G1 基因型在淹水与陆生环境下均表现最好.较强的蒸腾速率和较高的SOD活性是保证G1 基因型表现最为优异的支撑.研究明确了芦竹用于洞庭湖退杨还湿地及退化湿地恢复修复的可行性,并筛选得到了优异种质,为洞庭湖退化湿地修复提供了理论及材料支撑.

    洞庭湖湿地植物修复淹水胁迫光合特征逆境生理

    东西连岛邻近海域绿潮发生前后浮游植物的群落变化

    高舒静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长时间的现场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了绿潮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共鉴定出6 门52 属 91 种,分别为硅藻(67 种,占 74%)、甲藻(19 种,占 21%)、金藻(1 种)、裸藻(1 种)、绿藻(2 种)、蓝藻(1 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8.16±7.48)×104 cells/L,其中,甲藻细胞丰度为(1.10±1.05)×104 cells/L;硅藻细胞丰度为(4.75±6.36)×104 cells/L.共发现 16 种优势种,各个时期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所差别.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水温、溶解无机氮和盐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浮游植物优势种有一定变化,在本次调查期间绿潮发生时,中肋骨条藻不再占优势,而在历史同期时间,骨条藻仍是本海域重要的优势种之一.绿潮的暴发对浮游植物群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绿潮浮游植物群落环境因子连云港

    不同添加剂对鸡粪堆肥中氨气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顾沈怡钱锟詹永冰申卫收...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肥是将畜禽粪污进行资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氮素的流失会造成堆肥产品质量的降低,堆肥过程排放的氨气(NH3)和温室气体(N2O、CH4、CO2)会加剧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减少堆肥过程中这些气体的排放,不仅可以提高堆肥产物的氮素含量,还可以减缓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前期研究表明,加入添加剂(沸石、过磷酸钙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或添加剂与菌株联用可以显著减少NH3 和N2O的排放、实现堆肥产物保氮.为了进一步明确这 3 种添加剂对于堆肥中NH3 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选用鸡粪作为原料,将沸石、过磷酸钙、硫酸亚铁进行配伍组合,共设置 8 个试验处理进行室内模拟堆肥.结果 表明,添加过磷酸钙和硫酸亚铁的处理(GL)对于NH3 的减排效果最好,为 39.00%;添加沸石和过磷酸钙的处理(FG)对N2O的减排效果最好,为 7.19%;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堆肥氮损失中主要是由于NH3 的排放.CO2 是堆肥过程中气体排放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各处理对于CO2 排放均有减排作用,其中添加硫酸亚铁的处理(L)、添加沸石和硫酸亚铁的处理(FL)对于CO2 减排效果显著,减排率分别为 46.78%、34.26%.将上述 3 种温室气体转化为CO2 排放当量可以发现,3 种添加剂均能减少CO2 排放当量,其中L处理的减排最好,减排率为45.57%,其次是FL处理、GL处理,分别为33.30%、32.48%.另外L、GL、FGL处理的堆肥产物中NH+4-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沸石、过磷酸钙和硫酸亚铁不同组合中对NH3 和N2O、CH4、CO2 的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对NH3 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和保氮能力,最后得出GL处理能作为一种较好的配伍组合,利用添加剂自身的吸附作用、pH等性质改变堆肥环境,减少堆肥中NH3 和N2O、CH4、CO2 的排放,这为畜禽粪便绿色高效资源化和减污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堆肥氨气温室气体添加剂

    长袋法在废弃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凌秀权
    61-6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陡岩质边坡上采用防护网和长形生态袋约束结构边坡防护技术,可有效改善裸露岩体面貌,迅速恢复矿山环境裸露岩体生态植被.该技术是近年来新型高陡岩质边坡防护网和长形生态袋约束结构.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为例,介绍了防护网和长形生态袋约束结构边坡防护技术具体施工流程,并对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可为今后的废弃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长袋法生态修复岩质边坡废弃矿山

    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功能分区研究与实践

    高雪媛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梳理总结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功能分区技术方案,通过综合研究,提出开展修复功能分区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选取大连为实践案例,在摸清底数和生态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对大连市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了功能分区,共划分为 5 个功能区,规划了 6 项重点工程,从 6 个方面提出了需要建立健全的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可作为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区域生态修复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