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福建省泉州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游广永顾羊羊张敏霞林乃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构建了福建省泉州市"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模型涉及的29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通过指标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指标之间量级和单位的差异.结果表明:1)2018-2022年,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生态压力不断加大;2)通过提升表征系统状态指标方面的投入,提高绿地面积比例、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率、第三产业占比等,生态环境质量呈改善态势;3)生态压力和生态响应呈现"此消彼长"关系,尤其是2020年前后最为明显(可能和疫情防控等因素有关);4)通过系统性的指标分析,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平衡状态,区域承载力指数从-0.047上升到0.035.本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大表征系统状态方面指标的投入.

    生态压力生态响应层次分析海岸城市

    南京市某闭库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评价

    陈晓贤崔云霞彭欣赵修齐治蓁...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集该尾矿库区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检测样品中重金属元素As、Pb、Cd、Cr、Cu和Zn的总量及其不同形态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风险评估编码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以及蚯蚓回避行为试验来分析该矿区土壤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重金属As、Cd和Cu的含量最小值均超过南京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且平均值分别是南京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的3.5倍、6.7倍和9.3倍;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统计结果显示轻微、中等、较强和强潜在生态风险所占比例分别为14.29%、50%、28.57%和7.14%,闭库尾矿库区整体呈中等生态风险;3)6种重金属的RAC值均大于1%,存在一定风险,综合RAC与RSP来看,Cd具有极高的释放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因子;4)强潜在生态风险点位的土壤中蚯蚓回避率达到100%,该污染土壤不适合蚯蚓生存,生态风险较高,其余点位蚯蚓回避率均小于80%,生态风险较低.

    重金属赋存形态污染评价生态风险

    基于多种方法的煤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王朝林曼利彭位华闵宁...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宿州市芦岭矿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Cr、Cu、Mn、Ni、Pb、Zn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嵌入Igeo综合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除Pb外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Pb的平均含量超安徽省土壤背景值0.24倍,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倍数为0.37.嵌入Igeo的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受到轻至中度污染;富集因子法评价结果显示:87.5%的采样点为安全水平,12.5%的采样点为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75%的采样点为轻度污染,25%的采样点为警戒水平.3种方法均显示Pb为主要富集元素,但污染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故开展多方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有利于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

    煤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

    侯亚鹏龙斌刘高覃漭...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渭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快速准确评价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时空演化规律和驱动因素意义重大.本研究以Google Earth Engine为试验平台,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对象,基于RSEI模型评价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并使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 2000-2021年整个研究区以及各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质量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环境质量时间演化特征为快速上升后波动上升,22年间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都有改善的趋势;全区与分区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大多数县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同步性,县域间生态环境质量演化具有显著的集聚性;退耕还林还草以及一系列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自然灾害和破坏性开采则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渭河流域遥感生态指数时空演化相关性分析

    昌化铅锌矿尾矿库土壤重金属纵向污染特征

    王鹏王军广张固成吴丹...
    27-3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昌江铅锌矿尾矿库区重金属组成特征及纵向迁移规律,在研究区尾矿库均匀选择6个深钻孔,分层采集了深度为0~15.4 m的土壤和岩石样品,以及在尾矿库区周边土地选择6个浅钻孔,采集了 0~1.3 m 土壤样品,分析了尾矿库区重金属组成特征及纵向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尾矿库表层土壤中Cu、Zn、Cd和Pb 4元素的平均含量严重偏高,尤其是Zn、Cd和Pb;2)研究区尾矿库土壤主要受到Cd、Pb和Zn的污染,且污染深度已达到了 5.8 m;3)尾矿库土壤层及其外围土地表层土壤中Cd、Zn和Pb元素含量较高与尾矿库区堆放过大量的矿渣、尾矿和选矿场废弃物等有密切关系;4)尾矿库外围土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低于尾矿库表层土壤,但Cd、Zn和Pb元素含量仍然较高.如研究区尾矿库外围土地要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土地使用,需对其重金属进行治理.

    铅锌矿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纵向污染特征

    广东湛江湾氮磷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余香英张文博刘晋涛唐俊逸...
    33-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湾是地球上单位面积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保护海湾生态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2015-2021年湛江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信息数据,分析了湛江湾海水水质总体状况及其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氮磷比(N/P)、富营养化指数法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分析了湛江湾海域富营养状态及营养盐结构,探讨了主要污染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湛江湾海域水质状况较差,海水水质类别以四类及劣四类海水为主,主要污染因子为DIP及DIN,DIP年均浓度整体逐年下降,DIN年均浓度先升高后降低,DIP和DIN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湛江湾麻斜以北海域及东部南山水道海域,整体呈湾顶至湾外逐渐减小趋势,湛江湾水质呈现明显分异特征,可能是受到了入海河流及沿岸陆源污染输入、海湾水体中有机质生化作用、海湾地形与水动力条件等的综合影响.2)湛江湾海域DIN/DIP比值偏低,年均范围为5.33~11.16,整体上表现为氮限制,海湾北部、中部及南部海域DIN/DIP比值相对较低(比值<8),陆源减排可能是导致湛江湾营养盐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湛江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较高,海水已呈重度富营养化,受汛期大量陆源污染输入的影响,夏、秋季节富营养化指数相对较高.湛江湾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等级正在由氮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向富营养状态转变,营养盐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受到了湾顶遂溪河及沿岸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等陆源污染输入的影响,改善湛江湾水质应同步推进遂溪河和其他陆源的联合治理,研究分析结果及提出的防控对策建议可为湛江湾开展精准污染治理提供有益参考和支持.

    湛江湾氮污染磷污染时空分布影响因素

    蓝藻在微塑料上定植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刘浩林杨冰付京花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微塑料在海洋中的不断积累,引发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多样性的关注,其中包括蓝藻在微塑料上定植所产生的影响.在微塑料上定植,会对蓝藻的生长和形态、光合作用和脂肪酸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蓝藻的定植则会改变微塑料的物化特性,同时还表现为降解微塑料或延缓光老化过程.通过定植作用,蓝藻与微塑料产生相互作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同时,通过食物链的逐级传递,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本研究对蓝藻定植于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强调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以更好地理解蓝藻的定植对彼此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这将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蓝藻浮游植物微塑料细菌定植海洋生态系统

    浙江省三门县海域海洋垃圾监测研究初探

    许海超周灵青王杰张颖...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沿海工农业发展以及滨海旅游业的兴起,近岸海洋垃圾污染日趋严重,给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海洋生态安全以及人类安全造成威胁,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和治理迫在眉睫.三门县地处浙江东部,是重要的沿海城市,本研究通过2020-2022年浙江省三门县近岸海域及木杓沙滩海滩垃圾监测研究发现:木杓沙滩海滩垃圾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年均值分别为1.0万个/km2和1 150.3 kg/km2;近岸海域海面大块及特大块垃圾数量密度年均值为32.4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年均值分别为5 417.0个/km2和5.6 kg/km2.海滩垃圾主要材质为塑料类,占比43.8%;其次是金属类,占比16.8%;而后是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占比10.4%.海面漂浮垃圾类型均为塑料类、聚乙烯泡沫塑料类和木制品类.通过对三门县海洋垃圾来源分析,发现其海洋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其他弃置物,建议增强海洋垃圾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海洋垃圾统计及评价方法,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

    三门县海滩垃圾海面漂浮垃圾来源分析

    南汇东滩邻近海域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崔潇
    57-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长江大保护管理措施下,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本研究利用2021年4月和2022年6月在南汇东滩潮下带2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运用生物多样性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等方法分析了南汇东滩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结合历史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2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4种,其中夏季(31种)>春季(28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安氏长臂虾和葛氏长臂虾,夏季为安氏长臂虾;2)春、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1.06和1.25,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0.94和1.50,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56和0.44;3)NMDS和SIMPER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大型底栖动物在22.63%和20.75%相似性水平上可分别分为3个站位组,且呈现显著的空间结构差异.与历史研究相比,南汇东滩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数呈现一定的恢复趋势,甲壳类、多毛类和软体类等生物的种类数变化不显著,建议开展相应生境修复项目,恢复南汇东滩临近海域生态系统.

    南汇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年际变化

    陈丽丽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季节性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4月-2023年1月开展了 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的分布差异,分别为冬季(135种)>春季(83种)>秋季(81种)>夏季(64种).中肋骨条藻在各个季节均表现为绝对优势种.对细胞丰度的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夏季的细胞丰度最高,其次为春季、秋季和冬季.在多样性指数分析中,夏季的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表明夏季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