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0-2020年河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薛健李宗省陈雪娇周慧玲...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西地区是我国"三区四带"和甘肃省"四屏一廊"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InVEST模型、USLE方程与修正风蚀方程等评价方法,结合河西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质地等数据,对 2000-2020 年河西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量化,并分析各项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识别河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高、中、低值区.结果表明:2000-2020 年河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向好,但波动较大,稳定性有待增强.受气候条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发现林地与草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海拔在 2 500~3 500 m和缓坡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优.2000-2020 年河西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最优年份为2020 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低值区主要位于河西地区西北部的平原地带,占比 41%.生态修复时要减少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区域的土壤保持与防风固沙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中值区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的浅山区以及走廊绿洲,占比 35%.其巩固提升对策要重点关注农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问题,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减少人地矛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高值区集中在祁连山区,占比 24%,是为整个河西地区提供生态资源与产品的关键区与重点区.今后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因素InVEST模型河西地区

    南京市食物里程与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

    陈子璇尹海伟孔繁花徐艳红...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运输所带来的碳排放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议题.然而,基于我国国情对居民消费食物整体进行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定量研究尚不多见.因此,以南京市为例,基于百度地图API路线规划、实地调研、统计年鉴等数据,估算了分类食物里程和总体食物里程,通过设定食物本地化率的不同水平,对南京市食物运输碳减排效应进行了多情景评价,并提出了减少食物里程和碳排放量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南京市食物整体里程为 865 km,食物本地化率约为5.1%,食物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57 530 t/a;食物运输方面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蔬菜及菜制品是碳减排效应最显著的食物.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南京市食物系统、降低食物里程与交通运输碳排放提供决策参考.

    食物运输食物里程碳排放碳减排效应食物本地化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人地系统动态演化评估

    刘慧敏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地表层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同时承载着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人地关系动态演进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消失,人地系统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系统服务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转化、输送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桥梁,能够在人地系统间建立时空连接.以黄河中下游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河南省郑州市)和生态环境保育区(河南省南阳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综合评估框架,揭示中尺度区域人地关系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 30 年间,郑州市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长力度大于南阳市,而生态承载力水平小于南阳市.2020 年郑州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南阳市的差值为 0.195 9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是南阳市的2 倍、1990 年的121 倍.由此可知,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远低于生态环境保育区,人地系统矛盾比生态环境保育区尖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区域人地系统动态演化评估,可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生态系统服务三维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我国南方某沿江腾退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

    周美春任富天马晨彭倩...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江经济带某沿江化工企业腾退地块为例,开展了典型沿江腾退地块土壤与地下水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污染相对较轻,无关注污染物;地下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关注污染物包括苯、甲苯、1,2-二氯乙烷和C10-C40;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风险值均不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但苯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危害商贡献率最大;对于企业历史生产区域,存在污染物超标但风险可接受,长期监测和回顾性风险评估是地块未来风险管控的重点.

    化工污染场地腾退地块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

    基于SPEI的内蒙古东部干旱诊断与预测

    赵紫竹张宝林潘丽杰牛潘婷...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粮食主产区干旱演变特征分析及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 1960-2021 年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对内蒙古东部 42 个气象站点进行凝聚聚类和M-K突变检验(Mann-Kendall Test),并利用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LSTM,对不同时间尺度SPEI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阿尔山—索伦—扎赉特旗一线为界分为南、北部旱区.近 62 年干旱变化可分为 3 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南北部旱情较为一致且旱情较轻;20 世纪80 年代到21 世纪,南北部旱情不同,南部出现了连旱;21 世纪后,南北部旱情变化较为一致,区域干旱频率增加、旱情加重.近 62 年,南部在春、夏、秋季有变干趋势,夏、秋季最为显著;北部在春、夏和秋季变干趋势较为一致,冬季则向湿润发展.在干旱预测中,LSTM和CNN-LSTM模型精度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提高,LSTM模型优于CNN-LSTM模型.LSTM可以作为单一特征区域长期干旱预测的有效方法,为制定防旱、抗旱、治旱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期减少因旱灾造成的损失.

    内蒙古东部聚类分析干旱LSTMCNN-LSTM

    生态破坏事件分级方法、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初步研究

    秦孝辉黄河清张方辉向秋洁...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界定生态破坏事件危害程度,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破坏事件分级标准,基于 2018-2022 年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通报的典型案例、2017-2021 年重庆市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台账等,共搜集 257 例典型案例、128 个保护地的 2 979 个问题点位数据,筛选出含有生态破坏类型、破坏的生态系统或生态要素及其规模、程度等关键信息的有效案例 120 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相关技术标准等,初步构建了 4 个评价内容+20 个评价因素+37 个评价指标三级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筛选完善后确定了 3 个评价内容+12 个评价因素+23 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根据有效案例的统计分析结果,参照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部分地方政府印发的生态破坏分级相关文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采用限值法确定了 15 个评价指标量化分级+8 个评价指标定性分级的分级标准.将形成的分级标准应用于有效案例的分级评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64 例有效案例分级评价结果相同率为35.93%,Ⅱ级及以上事件的相同率为43.75%,重庆市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台账中有效案例评价结果较为符合重庆市实际情况,证明了本标准总体上可行、合理.

    生态破坏事件分级方法指标体系分级标准研究

    舟山群岛水鸟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干满水戴玲张剑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舟山群岛水鸟资源丰富,但对其分布及保护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2020 年5 月至2023 年3 月对舟山群岛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并根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 3 版)整理形成了舟山市水鸟名录.舟山市共有水鸟 9 目 24 科 142 种,其中世界极危物种3 种、世界濒危物种3 种、世界易危物种7 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10 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23 种.对舟山群岛主要的 13 个水鸟繁殖栖息地、5 个水鸟越冬栖息地、迁徙停歇地保护现状和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水鸟保护对策和建议,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沿海地区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舟山群岛水鸟区系特征威胁因素保护对策

    2020-2022年临海市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特征研究

    殷燕屈优优项海芳徐凌霄...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浙江省临海市 2020-2022 年近岸海域及海滩垃圾的数量和组成进行调查,并对海洋垃圾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海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平均密度为 36 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平均数量密度为 3 710 个/km2,质量密度为6.24 kg/km2.海滩垃圾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分别为2.2 万个/km2 和2 795.4 kg/km2.海面漂浮垃圾和海滩垃圾主要类型均为塑料类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海洋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其他弃置物,约 93%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人类生产活动.建议增强海洋垃圾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海洋垃圾分类方法,开展多元化海洋垃圾评价体系.

    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分布特征临海市近岸海域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优势物种构件特征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

    张优倩贾美玉陈秋华李皓伦...
    71-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地的植被恢复研究一直是荒漠化防治的关键,而沙地物种的适应策略是众多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选取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 3 个优势物种烛台虫实(Corispermum candelabr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和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尔沁沙地优势物种构件生物量及水分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揭示 3 个物种结构上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同一物种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每个物种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物种会自发调整自身的生物量分配情况,从而适应极端气候条件;不同物种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当与其他物种生存于同一空间时,有的植物可能会调整自身的生物量分配情况,从而避免直接进行物种间的竞争.2)同一物种的地上和地下水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地上和地下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极端干旱气候发生时,物种会将自身水分进行再分配,将更多的水分供给根系,确保物种的生存;优势物种间的地上和地下水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性;由于群落资源有限,物种除了调整自身生物量分配外,还会重新分配水分,以减弱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获得更大的生存可能性.了解物种间各构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有利于理解物种自身在干旱条件下的存活机理和适应特点,进一步预测沙地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加快沙地植被的恢复.

    构件生物量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科尔沁沙地

    气候变暖对微囊藻的生长、代谢及机制研究进展

    郭咏琪孟晗邓代兰王梓萱...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水体营养充足,温度成为湖泊生态系统中蓝藻水华爆发的关键环境因子.作为水华优势物种之一,微囊藻(Microcystis)对温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微囊藻水华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持续增加.综述了微囊藻在全球和中国的分布、温度在微囊藻生长(休眠、复苏、快速生长和聚集爆发)4 个阶段中发挥的作用及对微囊藻生理代谢功能和机制的影响,为温度催化微囊藻水华的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温度微囊藻生长代谢CO2浓缩机制(CCM)气囊-浮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