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金均

月刊

1001-3865

hkzzs@163.com

0571-87986875;87998967

310007

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环境污染与防治/Jour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目前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刊源。本刊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规划和预测、环保政策法规、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综述、专论、调查报告和经验介绍等。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设备和仪器,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响应面法的重金属螯合剂前体物合成条件优化研究

    王峰宋倩楠唐一童立志...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分子的乙二胺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以黏度为考察对象,对高分子重金属螯合剂的前体物合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拟合的模型回归项显著而失拟项不显著,拟合性良好.(2)最佳制备条件为环氧氯丙烷和乙二胺摩尔比1.1、反应温度82.8℃、反应时间9.2 h、NaOH和乙二胺摩尔比1.2.(3)产物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特征官能团的存在证明了前体物的生成.(4)利用前体物进一步合成了螯合剂,该螯合剂的Pb去除和稳定效果明显优于市售螯合剂.

    响应面法重金属螯合剂合成

    上覆水环境条件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张茜冯民权郝晓燕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温度 、pH、DO环境条件下底泥对上覆水总氮 、总磷释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升高,总氮 、总磷释放强度增加;中性(p H=7)不利于底泥总氮、总磷的释放,强碱性(p H=10)条件下总氮、总磷释放强度最大;底泥中总氮、总磷的释放强度总体随DO浓度的升高而降低.(2)底泥中总氮平均释放强度与温度(R2为0.998)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与pH(R2为0.976)和DO(R2为1.000)的关系都符合三次曲线;总磷平均释放强度与温度(R2为0.999)、pH(R2为0.999)和DO(R2为1.000)的关系均符合三次曲线.(3)极差分析发现,环境条件对底泥总氮释放影响的大小表现为温度>DO>pH,对底泥总磷释放影响的大小表现为pH>温度>DO.

    底泥漳泽水库上覆水

    废弃水基钻井液固相物与蚯蚓粪协同土壤化研究

    杜国勇郑惠芸郭昕原蒋小萍...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废弃水基钻井液中的固相物质(以下简称固相物)与蚯蚓粪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试样土壤,用其种植景观植物空心菜和黑麦草,测定试样土壤的物理性质,分析种植过程试样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的变化,对比植物种植前后试样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蚯蚓粪能够有效改善试样土壤物理性质,提高试样土壤肥力;为使试样土壤用于景观植物种植,固相物所占比例(以质量比计)宜在1:8以下,固相物:蚯蚓粪为1:10时植物长势更佳;试样土壤在种植景观植物后重金属含量均有降低.可见,利用固相物与蚯蚓粪协同土壤化并通过种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降低试样土壤重金属,是固相物无害化处理的可行方法.

    废弃水基钻井液蚯蚓粪土壤化无害化

    CeOx对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FeOx-MnOx/TiO2的改性研究

    肖雨亭吴鹏王玲张亚平...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不同CeOx负载量的(CeOx)n-(FeOx)0.1-(MnOx)0.4/TiO2催化剂(n、0.1、0.4分别为CeOx、FeOx、MnOx与载体TiO2的摩尔比),用于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并对其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适量负载CeOx能够显著提高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催化活性.当n=0.07时,催化剂在160~180℃时的催化活性最高,脱硝效率可以达到99% 以上.同时,水蒸气、SO2体积分数分别小于等于10%、0.02% 时,该催化剂有较好的抗水性和抗硫性.表征结果显示,(CeOx)0.07-(FeOx)0.1-(MnOx)0.4/TiO2催化剂锐钛矿TiO2的相对结晶度低,耗氢还原峰温度低,并且面积大,表面Lewis酸位上的NH3稳定.因此,(CeOx)0.07-(FeOx)0.1-(MnOx)0.4/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SCR脱硝活性,并且稳定.

    FeOx-MnOx/TiO2CeOx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潍坊市环境受体中PM2.5污染特征与精细化来源解析

    王斌之谭金峰王克全梁丹妮...
    23-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潍坊市PM2.5的主要来源、各排放源对PM2.5的贡献与内陆、沿海城市的差别,采集了潍坊市2017年不同季节环境受体中PM2.5样品和源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化学组分,建立了源成分谱和受体组分数据库,基于复合受体模型和源排放量等对潍坊市PM2.5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PM2.5和化学组分浓度总体表现为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2)潍坊市源解析结果总体介于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之间.(3)精细化源解析表明:煤烟尘是首要的贡献源类,其分担率达到36.0%,其中电厂、工业、民用燃煤的分担率分别为14.4%、18.0% 和3.6%;机动车尘的分担率达到25.4%,其中载客、载货、其他汽车的分担率分别为6.3%、14.0% 和5.1%;扬尘中土壤风沙尘、建筑水泥尘的分担率分别为10.1% 和11.7%;工艺过程的贡献相对较低(3.9%).

    PM2.5潍坊市过渡位置复合受体模型精细化源解析

    生物滞留池对屋面径流基本污染物的控制

    毛月鹏汪志荣史怡然杨巧...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的城市化导致不透水性下垫面急剧增加,进而加剧了径流污染,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生物滞留池作为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核心措施之一,对径流的净化效果显著.以屋面径流为控制对象,设计了3个生物滞留池用于探究不同土壤层厚度和不同进水方式对生物滞留池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收集的屋面径流污染严重,COD和TN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劣Ⅴ类.经生物滞留池处理后发现,3个生物滞留池对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2.2% ~98.7%,装填20 cm土壤的表层进水生物滞留池较装填15 cm土壤的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低.装填20 cm土壤的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TN和TP的去除能力总体相当,表层进水和侧向进水的生物滞留池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0.4%,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93.8%、86.5%,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1% 和72.7%.

    生物滞留池屋面径流污染低影响开发

    给水厂污泥陶粒制备及其对氮磷吸附研究

    郑凯蒋善庆武福平
    35-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中氮磷的去除能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用给水厂的两种污泥在3种烧结温度下制备陶粒,并进行陶粒同步吸附氮磷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600℃烧结温度下平流沉淀池湿污泥制备的陶粒吸附氮磷的综合效果最好.该陶粒对磷酸盐和氨氮的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pH为7时,陶粒同步吸附氮磷,对氨氮的吸附量可达0.650 mg/g,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达0.706 mg/g.可见,给水厂污泥陶粒同步吸附氮磷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

    给水厂污泥同步吸附氮磷陶粒

    不同条件对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提取的影响

    申钊颖弓晓峰江良章绍康...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提取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最佳条件,基于有色可溶性有机质(CDOM)紫外/可见光谱,利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探讨了提取剂种类、土水质量比、振荡时间、离心速率及时间、滤膜种类等不同条件对鄱阳湖典型消落带南矶山湿地土壤及沉积物中DOM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CDOM与溶解性有机碳(DOC)具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性,可用波长355 nm处的吸光系数(ag(355))来表示CDOM浓度.振荡时间16 h,水为提取剂时提取效果最佳.正交实验分析可知,土水质量比为1:10,4000 r/min离心30 min,选用0.45μm玻璃纤维滤膜,所得DOM提取效果最佳.各因素影响体现为:土水质量比>滤膜种类>离心速率>离心时间.

    溶解性有机质振荡提取正交实验紫外/可见光光谱

    冷烧结法固化垃圾焚烧飞灰铅浸出特性

    王兆丰赵鹏景明海张煜坤...
    44-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冷烧结法对垃圾焚烧飞灰(以下简称飞灰)进行了铅固化研究,分析了含水量、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对飞灰中铅固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增加,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大体升高且铅浸出浓度降低,当含水量为20% 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固化体的最小抗压强度为93.30 MPa,最大抗压强度可达到233.23 MPa.当温度为120℃、时间为100 min、压力为50 kN、含水量为15% 时,固化体的铅浸出质量浓度为0.52 mg/L,与飞灰相比降低了79.45%.

    垃圾焚烧飞灰冷烧结固化抗压强度

    酸强度和作用方式对石栎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斌陈敏斯刘美华俞飞...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石栎(Lithocarpus glabra)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强度酸喷淋于土壤、地上部分和两者兼喷3种处理方式下的生物量、营养元素和光合作用情况,探究石栎对酸雨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含H2SO4和HNO3的强酸(pH=2.5)喷淋到土壤中对石栎幼苗生物量积累、氮元素吸收和光合作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喷淋到植株地上部分可能对石栎幼苗生物量积累、营养元素吸收和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但基本无显著差异;同时喷淋土壤和地上部分,促进和抑制作用可以互相抵消,对石栎幼苗生物量积累、营养元素吸收和光合作用基本无显著影响.因此,石栎对pH=2.5的强酸有很好的适应性,短期强酸雨胁迫不会对石栎产生显著影响,可以作为亚热带酸雨区森林恢复的备选树种.

    酸雨生物量营养元素光合作用石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