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金均

月刊

1001-3865

hkzzs@163.com

0571-87986875;87998967

310007

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环境污染与防治/Jour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目前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刊源。本刊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规划和预测、环保政策法规、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综述、专论、调查报告和经验介绍等。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设备和仪器,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柴蓓蓓曹锋锋任武昂
    1443-1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间歇曝气耦合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回流比和曝停比对BAF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进水碳氮质量比平均为2.9时,连续曝气且回流比为100% 的工况下,T N去除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为72.79%,但T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4.45%.(2)将系统调整为间歇曝气,在最佳回流比100% 耦合曝停比2:1(即曝气40 min、停曝20 min)的工况下,COD、氨氮、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6%、86.35%、75.23%、76.08%;反应柱沿程DO呈山谷型分布,停曝阶段35~75 cm区域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可有效实现升流式BAF的同步脱氮除磷.

    曝气生物滤池间歇曝气内循环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砷氟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

    丁贞玉徐怒潮宋琳璐周欣...
    1449-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铁粉、硫酸铁、硫酸亚铁、氯化铁、氧化铁和聚合硫酸铁6种铁基材料中筛选砷稳定化效果最佳的铁基稳定剂,再与氯化钙复配作为复合稳定剂用于土壤中砷与氟的稳定化处理,筛选复合稳定剂最佳投加方式和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稳定化效率、材料成本,选择硫酸铁作为铁基稳定剂.复合稳定剂投加量为30.00 g/kg(同时投加,硫酸铁、氯化钙质量比1:1),养护40 d后,土壤中砷、氟的稳定化效率分别可达60%、85%,土壤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砷与氟均明显降低,残渣态砷与氟明显升高.

    砷氟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稳定化形态浸出毒性

    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碱性发酵性能的影响

    金宝丹钮劲涛张淼赵建国...
    1455-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将剩余污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发酵处理,待系统稳定后将30、50、70、90℃预处理剩余污泥作为种泥进行投加,分析发酵系统中的蛋白质、糖类、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s)和生物酶等指标.结果表明,50℃剩余污泥发酵系统酸化性能最佳,SCFAs达到2852.27 mg/L.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预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α-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0℃剩余污泥发酵系统中熟化发酵污泥对蛋白质的水解率最高,为82.22%,而50℃剩余污泥发酵系统中熟化发酵污泥对糖类的水解率最高,为84.71%.

    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温度碱性发酵水解酸化生物酶活性

    外源P输入对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形成及As吸附的影响

    黄颖张晋龙刘云根王妍...
    1460-1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室内模拟As污染湿地分析了外源P输入情况下窄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As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1)在无外源P输入的情况下,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形成量与土壤中总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对A s的吸附量也随着土壤中总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有外源P输入的时候,在不同土壤总砷浓度下,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形成量及其对As的吸附量总体都表现为随着外源P输入浓度的增加而减少.(2)As在窄叶香蒲根系与根表铁膜中的质量分配比例表明,75% 以上的As都吸附在了铁膜上,而进入窄叶香蒲根系的A s不到25%,当有外源P输入时,A s在铁膜中的质量分配比例会有所减少,在根系中会有所增加.在外源P输入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窄叶香蒲根表铁膜对As的富集系数随着土壤总砷浓度增加而增加;在土壤总砷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富集系数随着外源P输入浓度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窄叶香蒲根表可以形成铁膜,其形成量随土壤中总砷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外源P的输入会抑制窄叶香蒲根表铁膜的形成,同时会抑制其对环境中As的吸附和富集,进而降低窄叶香蒲抵御As胁迫的能力.

    铁膜窄叶香蒲AsP

    农药生产企业浅层地下水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诊断

    余晓燕余佳龙冯立峰童飞鹏...
    1464-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发光细菌、斑马鱼受精卵为试验生物,对2家在产农药生产企业不同区域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生物毒性诊断.结果表明,企业A地下水对发光细菌无毒,明显促进斑马鱼胚胎的孵化,但对幼鱼毒性较强;企业B地下水对发光细菌的抑制率超过30%,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较强.化学检测和现场采样记录表明企业A地下水可能被除草剂和表面活性剂污染,企业B地下水可能被2,4-二叔丁基酚污染.生物毒性诊断有利于快速识别和筛选场地地下水污染区域,为场地进一步的污染物筛选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污染场地斑马鱼发光细菌毒性污染诊断

    基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的重型柴油车冷启动排放评价方法研究

    崔焕星李刚蒲雨新任素慧...
    1469-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2018)对整车实际道路行驶排放提出了测试要求,但只以冷却液温度≥70℃,发动机进入热态后的数据评价整车排放水平,而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冷启动排放明显偏高.为分析冷、热状态的污染物排放,选取满足GB 17691—2018中6b阶段技术要求的重型柴油车(N1、N2、N3类各一辆)进行实际行驶排放测试.建议下一阶段标准将冷启动排放引入到整车排放水平评价中,分别以冷却液温度达到30、70℃ 界定发动机冷、热状态,取消有效功基窗口,以功基窗口法直接计算得到两种不同状态的污染物比排放.参照发动机瞬态循环测试的计算原则,分别赋予冷、热排放0.14、0.86的权重,加权判定整车排放达标与否.

    重型柴油车实际行驶排放冷启动

    污泥处理湿地自然稳定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

    梁俊煜崔玉波杨文举菲尔卡特·甫力冬...
    1475-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污泥处理湿地是一种低能耗且最终产物可以安全处置或农用的污泥处理技术,但在污泥稳定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CH4、CO2)排放不容忽视.通过原位静态箱法对3个污泥处理湿地(STW1、STW2、STW3)自然稳定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规律进行比较研究.STW1为具有通风结构的传统污泥干化床,STW2为具有通风结构的芦苇床,STW3为普通芦苇床.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处理湿地在自然稳定期的CH4排放通量较低,CO2排放通量较高.3个污泥处理湿地的CH4排放通量表现为STW2>STW3>STW1,CO2排放通量表现为STW1>STW3>STW2.碳基温室气体排放量STW2最低,STW1最高.

    污泥处理湿地芦苇通风温室气体

    涡流多相协同臭氧气浮处理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的动力学研究

    沈哲李丛妮何文博李俊...
    1479-1483,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涡流多相协同臭氧气浮技术处理陕北特低渗透油田某油区采出水,并研究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臭氧浓度、紫外灯功率与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具有正相关关系,pH、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和入口压力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具有最佳值.最佳条件:臭氧质量浓度为55 mg/L,pH为8.0,紫外灯功率为110 W,入口压力为0.3 MPa,PAC投加量为30 m g/L.(2)该技术处理特低渗透油田采出水的反应过程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3)基于该技术设计了多功能一体化中试装置并进行现场运行,处理后含油量、COD、悬浮物、细菌含量、平均腐蚀率、硫化物、总铁均达到企业标准要求.

    特低渗透油田涡流臭氧气浮动力学

    废纸造纸废水化学沉淀法除钙研究

    战晓慧张辉张小红沈海涛...
    1484-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研分析两家典型的废纸造纸企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和水质,利用朗格利尔指数和CaSO4饱和指数分析结垢情况,可知两家企业中水系统的进水均易形成CaCO3沉淀,不易形成CaSO4沉淀.比较3种投药方案(方案1:投加Na2CO3;方案2:投加Ca(OH)2+Na2CO3;方案3:投加NaOH)的除钙性能,优化药剂投加量.结果表明,针对实际废水,方案1至方案3的最佳投加量为848 mg/L Na2CO3、666 mg/L Ca(OH)2+106 mg/L Na2CO3、360 mg/L NaOH.通过对比碳酸盐消耗量和Ca2+去除量可判断,方案1、3的主要沉淀产物为CaCO3,方案2的沉淀产物为CaCO3和Ca2(OH)2CO3.

    废纸造纸除钙化学沉淀工艺研究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入海河流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张华兵李玉凤韩爽张亚楠...
    1491-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入海河流重金属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不同季节对14条河流中8种重金属(Cu、Cr、As、Hg、Zn、Mn、Pb和Cd)含量进行定点监测,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Cr、As、Hg、Mn为入海河流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Cu、Zn、Pb、Cd主要出现在区域南北两侧的河流中.(2)入海河流中Cr、Hg、Cd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Cr污染呈现南北两翼高、中间低的格局,夏季污染程度最高,处于潜在污染水平;Hg污染大体呈现从北向南逐渐严重的趋势,春、夏季的污染程度高,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d在检出河流中污染严重,灌河中Cd已处于重度污染水平.(3)14条入海河流重金属污染从北向南呈现波状变化,仅有苏北灌溉总渠和中山河处于安全水平,其余河流均处于潜在污染及以上水平,春、夏季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秋、冬季.

    重金属时空分布水环境评价盐城滨海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