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铝/钢电磁脉冲焊接极窄焊缝Fe-Al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的不同晶面的热力学稳定性、表面能和电子功函数值,并结合界面微观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焊缝可能存在的IMCs及其对界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计算得到铝/钢IMCs形成能和结合能均为负值,且满足热力学稳定结构,其形成能力强弱顺序为 Fe2Al5,FeAl,FeAl3,Fe3Al 和 FeAl2,稳定性强弱顺序为 Fe2Al5,Fe3Al,FeAl,FeAl3 和 FeAl2,其中 Fe2Al5 的形成能为-9.379 eV/atom,结合能为-13.612 eV/atom,是焊缝最稳定的相;电子功函数值对应的耐腐性由弱到强顺序为Al,FeAl2,FeAl3,Fe2Al5,FeAl 和 Fe3Al;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EDS)分析表明,焊缝主要存在 Fe2Al5,FeAl3 和少量FeAl2,椭圆环形焊缝还存在FeAl,直形焊缝还有Fe3Al;焊缝FeAl3的电子功函数较小,在盐雾腐蚀介质中充当阳极,易被腐蚀,并随着腐蚀周期增长,焊缝主要相Fe2Al5充当阳极,并由直形焊缝向椭圆环形焊缝快速腐蚀扩展,至整条焊缝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