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健康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王撷秀

月刊

1001-5914

hjyjk@263.net

022-24333577,24333576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华龙道76号

环境与健康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联合主办。于1984年创刊,是环境卫生学专业的学术性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唯一认定期刊)。杂志编辑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环境卫生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本刊报道宗旨是:以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促进全国各地环境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主要读者对象:环境卫生、环境医学、环境保护专业工作者,各大专院校卫生学和环境科学的师生等。主要栏目:述评、专题报告、论著、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监督监测、专业信息、工作交流、卫生标准、综述、讲座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的硫酸锰体外神经毒性研究

    王翀赵康峰顾雯张宏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硫酸锰对三种离体培养脑细胞及两种细胞模型的毒性损伤.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神经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及海马神经元并建立神经血管单元模型(NVU)和单层BMECs模型.分别以125、250、500、1 000、2 000和4 000μmol/L硫酸锰进行细胞毒性试验,观察125、250、500和1 000μmol/L硫酸锰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离体培养的三种脑细胞的细胞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随染毒剂量的升高,海马神经元从500 μmol/L开始,神经胶质细胞和BMECs从125μmol/L开始细胞内C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和1 000 μmol/L硫酸锰染毒组BMECs模型海马神经元Ca2+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而NVU模型无明显变化.结论 硫酸锰对本次体外培养的三种脑细胞具有损伤作用.锰能够激活钙离子流,可能进而激活相关的细胞转导通路.BMECs与NVU的屏障作用可以降低锰对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毒性作用,NVU的屏障作用更显著.

    硫酸锰体外神经毒性神经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海马神经元神经血管单元(NVU)细胞内Ca2+

    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毒性机制研究

    郑梅竹坚伟宁张薇范亚军...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2016年1 1月16日至2017年3月18日期间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五级及以上雾霾天气采集的长春市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 μg/ml.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用酶标仪测定胞内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Ca2+浓度,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PM2.5染毒浓度为100、200、400 μg/ml时,RAW264.7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DH、ROS水平和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亦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市冬季重污染大气PM2.5可使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损伤和氧化应激,进而引起细胞凋亡.

    PM2.5RAW264.7细胞炎症氧化损伤细胞凋亡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湘潭市日均气温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

    许意清饶俊蒋湘禺周纯良...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湘潭市日均气温暴露对居民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湘潭市2015-2017年气象资料、空气污染资料和人群死亡资料,通过拟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不同日均气温水平对该市人群死亡的非线性效应和滞后累积效应.结果 湘潭市每日平均气温与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低温冷效应和高温热效应.以平均气温中位数(19℃)作为参考值,居民非意外及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风险分别在24℃和25 ℃最低;非意外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低温(1℃)冷效应作用时间分别为lag4~lag8和lag4~lag7,均在lag4时RR值最高,RR(95%CI)分别为1.051(1.017~1.083)和1.058(1.018~1.099),之后呈下降趋势;非意外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高温(32℃)热效应作用时间均为lag0~lag1,lag0时RR值最高,RR(95%CI)分别1.176(1.065~1.298)和1.187(1.051~1.340).累积冷效应在lag0~7时出现,在lag0~ 10达到最高;累积热效应出现在lag0至lag0~5,在lag0~2时效应值最高.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能增加湘潭市居民的非意外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均存在滞后和累积滞后效应,且冷效应的滞后时间和作用时间均长于热效应.

    日平均气温死亡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硫酸镉诱导人胚胎肝细胞热应激蛋白70表达及氧化应激的研究

    张静周晓丽刘英华姜淑卿...
    14-1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硫酸镉诱导人胚胎肝(L-02)细胞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及氧化应激作用,以探讨HSP70表达与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双蒸水)、1、2、4、8、16、32、64、128 μmol/L的硫酸镉溶液培养24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将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双蒸水)、1、2、4 μmol/L硫酸镉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裂解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细胞HSP70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128 μmol/L硫酸镉染毒组L-0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硫酸镉染毒浓度的升高,L-02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明显.与对照组比较,4 μmol/L硫酸镉染毒组L-02细胞SOD、GSH-Px活力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硫酸镉染毒组L-02细胞内MDA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随着硫酸镉染毒浓度的升高,L-02细胞内HSP70蛋白的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在本研究剂量下,硫酸镉可诱导L-02细胞株HSP70表达上调,引起细胞抗氧化活性增强.

    硫酸镉热应激蛋白70抗氧化作用

    2-溴-5-氟三氟甲苯对大鼠的两代繁殖毒性

    管彤何宁李敏张大龙...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溴-5-氟三氟甲苯进行大鼠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探讨其对生殖功能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分别灌胃染毒0(植物油)、24.0、120.0、600.0 mg/kg 2-溴-5-氟三氟甲苯90 d,进行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结果 在部分时间点,120.0 mg/kg剂量组亲代、F1代雄、雌性大鼠进食量低于对照组;F1代雌性大鼠体重低于对照组;亲代哺乳期进食量低于对照组;亲代生存率及F1代出生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亲代子宫及F1代脾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0 mg/kg剂量组亲代和F1代雄、雌性大鼠体重、进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亲代孕期、哺乳期及F1代哺乳期进食量亦均低于对照组;亲代生存率及F1代出生存活率、哺乳期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亲代和F1代雄、雌大鼠肝、脾、肾、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脏器系数(雌性脑垂体除外)高于对照组,亲代和F1代仔鼠体长及体重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0.0 mg/kg剂量组F1代出现脏器系数异常的器官数量明显高于亲代的数量,F1代仔鼠体长及体重比亲代更趋异常.各染毒组睾丸及附睾精子计数、附睾精子活力及畸形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异常.24.0 mg/kg组均未见异常.结论 600.0和120.0 mg/kg 2-溴-5-氟三氟甲苯呈现明显的生殖毒性作用.F1代仔鼠部分指标的损伤效应较亲代加重.

    2-溴-5-氟三氟甲苯大鼠两代繁殖毒性

    东北地区8~10岁儿童肺功能参考值预测方程研究

    李亚伟李成橙刘静怡孟聪申...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东北地区8~10岁城市儿童肺功能,探讨建立肺功能参考值预测方程.方法 2015年7-12月,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三个中心城市(A,B,C市)采用多阶段典型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868名8~10岁健康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25%FVC时的用力呼气流量(V25)和75%FVC时的用力呼气流量(V75)五项肺功能指标;以各项指标为因变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建立各指标参考值预测方程,利用2014年B市142名儿童的实际调查数据,对建立的方程进行验证,计算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差异度[差异度(%)=(预测值-实测值)/实测值×100%],评价预测模型的适用性.结果 各肺功能指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年龄组中男生各肺功能指标均值整体高于女生.男女生肺功能与年龄(x1)、身高(x2)、体重(x3)均成正相关,男生各指标参考值的预测方程为,FVC=-1.555+0.125 x1+0.012 x2+0.011x3,FEV1=-0.922+0.114 x1+0.008 x2+0.008x3,PEF=-0.687+0.34 x1+0.014x3,V25=1.855+0.008x3,V75=-3.243+0.342 x1+0.019x3.女生各指标参考值的预测方程为,FVC=-1.444+0.137 x1+0.01 x2+0.011x3,FEV1=-1.169+0.142 x1+0.007 x2+0.009 x3,PEF=-0.981+0.346 x1+0.012x3,V25=0.966+0.101 x1+0.01 x3,V75=-1.539+0.383 x1+0.011x3.男生PEF、V75,女生FEV1、PEF、V75预测值和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度在-7%~4%之间.男生FVC、FEV1,女生FVC预测值低于实测值(P<0.05),差异度在-1 3%~8%之间.男女生V25预测值高于实测值(P<0.05),差异度在13%~26%之间.结论 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我国东北地区8~10岁城市儿童肺功能参考值预测方程,对男生PEF、V75,女生FEV1、PEF、V75预测效果较好,对男生FVC、FEV1、V25,女生FVC、V25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存在差异.

    肺功能儿童参考值预测方程东北地区

    万山汞矿区农产品中总汞和甲基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高庚申毛金群黄婉玉贾亚琪...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贵州万山汞矿区长期以来环境污染对周边农产品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8-10月,采集万山汞矿区A河和B河流域周边农用地和当地居民家中的99份农产品,测定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农产品总汞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甲基汞进行评价.结果 A河流域农产品中总汞含量为4~86 μg/kg,其中,稻谷和蔬菜中总汞含量较高,超标率分别为42.8%和40.0%;玉米中总汞含量较低,均未超标.B河流域农产品总汞含量为3.0~97.0 μg/kg,稻谷、蔬菜、玉米中总汞超标较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0%,62.5%,50.0%.A河、B河流域农产品中甲基汞的含量分别为0.002~18.8、0.11~21.9 μg/kg;A河流域农产品中甲基汞含量的中位数呈现为:稻谷>蔬菜>玉米;B河流域则呈现为稻谷>玉米>蔬菜.蔬菜中总汞单因子污染指数总体要高于稻谷,大部分农产品以轻污染为主;A河流域农产品以无污染为主,仅蔬菜有5.7%为重污染;B河流域谷物(稻谷、玉米)和蔬菜重污染占比分别为6.7%和33.3%.对于成人,A河和B河流域分别有7.1%,20.0%稻谷的甲基汞每日摄入量(PDI) >0.1;对于儿童,则分别有28.6%和22.6%稻谷的PDI>0.1;但所有样品的PDI<0.23.结论 农产品不同程度受到总汞的污染,其中稻谷污染较重;B河流域污染程度重于A河流域;农产品甲基汞暴露风险评估显示,调查区域存在一定的人群甲基汞暴露,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万山汞矿区农产品总汞甲基汞污染特征风险评价

    口罩对大气PM2.5中主要污染物的阻隔效果研究

    陈艳李永波沈讷敏刘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市售口罩对大气PM2.5中主要污染物的阻隔效率,以期指导消费者在雾霾天气合理选择和使用口罩.方法 采用两台智能大气采样器分别采集环境空气和经口罩阻隔的空气中PM2.5,检测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4种非金属离子、12种金属离子浓度.结果 口罩对大气PM2.5及其中主要污染物均有不同的阻隔效果.5种专用防霾口罩的阻隔能力最强,阻隔效率高于66.6%;聚氨酯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阻隔能力最差,阻隔效率低于25.7%.结论 专用防霾口罩可有效阻隔大气PM2.5中的部分污染物.

    PM2.5口罩防护效果大气污染物

    温室农药暴露与作业人员不良健康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迟慧敏孔畅张媛媛翟庆峰...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分析温室大棚农药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关于温室大棚农药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合并,采用meta分析探讨温室农药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 共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温室农药暴露人员的健康不良结局为自然流产(OR=2.03)、出生缺陷(OR=10.58)、月经异常(OR=2.70)、新生儿死亡(OR=2.49)、呼吸困难(OR=2.89)、咳嗽(OR=2.36)、咯痰(OR=1.49)、皮肤发红(OR=2.10)、皮肤瘙痒(OR=2.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室农药暴露可能增加作业人员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系统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温室农药健康meta分析

    嗜热四膜虫在东江东莞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刘雨果潘厚军杜进林翟璐...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水质理化指标和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hila)生物指标检测水质,探讨嗜热四膜虫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于2016年4月至8月,在东江东莞段依上游到下游选取4处采样点(A~D)采集水面下约0.5 m处表层水体.用化学检测法测定各采样点水体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六价铬、铅(Pb)、锰(Mn)和铁(Fe)含量.采用细胞计数仪测定各采样点水体培养下嗜热四膜虫种群数量和世代时间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嗜热四膜虫生物指标与水质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 各采样点中五日生化需氧量仅上游1处采样点未超标;高锰酸盐指数均超标;氨氮在中下游两处采样点最高,约为标准值的6倍;铁在下游采样点超过标准限值的1.3倍;其余指标未超标.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下游受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严重,水质较差.与对照比较,各采样点培养下嗜热四膜虫种群生长数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群生长数量自上游到下游呈降低的趋势.自上游到下游各采样点培养的嗜热四膜虫世代时间呈增加的趋势(P<0.05).生化需氧量、氨氮是影响嗜热四膜虫种群数量和世代时间的关键环境因子(P<0.01).结论 东莞段水体对嗜热四膜虫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游水质相对较好,下游水质较差,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综合评价结果一致.

    嗜热四膜虫水体理化指标种群数量世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