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空动力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空动力学报
航空动力学报

陈懋章

月刊

1000-8055

JAP@buaa.edu.cn

010-82317410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37号

航空动力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Power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报是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的高级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与设计、气动热力学,叶轮机械,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结构力学,自动控制、机械传动、实验技术以及热动力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编委会由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共50余人组成,均为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遗传算法的横向减阻沟槽优化及机理

    宋居正李耕耘
    226-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维横向减阻沟槽的形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自由变形技术及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以三角形为初始减阻沟槽截面外形,基于自由变形技术对沟槽外形进行几何参数化.通过流场求解对沟槽壁面阻力进行计算,以沟槽壁面的流向气动阻力最小化为优化目标,以遗传算法为优化算法,对沟槽外形进行气动减阻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来流马赫数为0.8时,优化后的沟槽外形相比于初始的三角形沟槽壁面,减阻率从6.4%增加至10.1%.优化方法表明,自由变形方法结合遗传算法可以为减阻沟槽形状优化提供更大的设计空间,为减阻沟槽形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

    横向沟槽气动减阻自由变形遗传算法外形优化

    受载齿轮副啮入冲击激励计算方法

    王承登何泽银杨震伍宏建...
    23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理论不能准确计算受载齿轮啮入冲击时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圆柱碰撞理论与接触动力学理论的受载齿轮副啮入冲击激励计算方法,准确计算受载齿轮啮入冲击时间与冲击力.建立受载变形下的渐开线齿轮啮入冲击数学模型,应用反转法计算出线外啮合点的精确位置,基于圆柱碰撞理论求得齿对啮入冲击力.同时在所建立的啮入冲击数学模型上,准确计算冲击时间,并与现有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而后根据齿轮运行真实工况,对航空机匣齿轮副进行动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提取冲击时间与冲击力,并与理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模型的啮入冲击时间误差在15%以内,最大啮入冲击力误差小于10%,故该冲击激励计算方法能对冲击时间与最大啮入冲击力进行准确快速求解.

    冲击时间啮入冲击线外接触圆柱碰撞动态接触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环下润滑热场特性

    王轶泽刘红彬孟永钢
    24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圆柱滚子轴承高温失效问题,采用流体体积(VOF)方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圆柱滚子轴承内圈供油槽和轴承腔进行建模,计算供油槽油液供给情况并将结果施加到轴承腔内模型中,计算环下进油孔相对于滚子多个位置处的温升,并通过加权平均得到轴承腔内最终温升.分析轴承转速、供油量对轴承腔内摩擦温升和润滑油黏性剪切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承供油量一定时,转速越高,轴承内部组件摩擦加剧,腔内润滑油受到的黏性剪切力增大,摩擦、黏性温升均升高;轴承转速一定时,由于油量增加造成的润滑油黏性剪切温升的增加和冷却效果的提高在油量较低时前者高于后者,随后两者逐渐持平,黏性温升先下降然后维持在一定水平,摩擦温升降低.该研究对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环下润滑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环下润滑轴承腔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热场

    圆弧端齿齿面加工偏差对配合状态的影响

    孙帅孙惠斌付玄童浩...
    253-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圆弧端齿装配工艺,对圆弧端齿齿面加工偏差对齿面配合状态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圆弧端齿加工原理,研究了关键成型参数对齿面偏差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圆弧端齿装配初始齿面间隙模型,研究了齿面偏差对端齿盘装配初始齿面间隙的影响规律.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表明:齿面偏差是导致装配初始齿面间隙的直接原因.通过优化安装相位能使装配初始齿面间隙的均值减小18%,方差减小25%.为圆弧端齿连接结构装配精度形成原理与装配工艺优化研究提供基础,对于提高圆弧端齿连接的航空发动机转子装配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圆弧端齿装配工艺齿面偏差齿面间隙配合状态

    基于吸力面叠加厚度的超跨声叶型优化设计

    刘帅鹏耿少娟金芸李鑫龙...
    26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轴流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吸力面叠加厚度分布的参数化造型方法,结合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与差分进化的代理优化方法开发了一套优化设计平台,并将吸力面控制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对某跨声与超声叶型进行性能优化.结果表明:基于吸力面叠加厚度分布的叶片造型方法能对叶型进行较好的表达,并成功应用在优化设计平台中.跨声、超声优化叶型在设计点损失分别降低了10.66%与7.4%.分析表明:跨声优化叶型的主要特征是吸力面型线前缘附近型线弯度降低,使得激波强度降低,激波损失与边界层损失降低,同时中后部位置处的负荷增大,扩张通道扩压能力增强;超声叶型优化由于边界层影响更显著,因此还需要更多考虑吸力面扩张通道区域型线;叶型喉部位置与喉部宽度会影响堵塞冲角的变化.

    轴流压气机超跨声叶型吸力面厚度分布参数化造型方法Kriging代理优化气动优化

    进气支板周向位置对动叶激励和振动的影响

    彭威任晓栋李雪松顾春伟...
    273-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进气支板与下游叶片相对周向位置对压气机动叶所受激励和振动的影响规律和机理,模拟了一个带进气支板的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前1.5级.通过对动叶片的流场和振动的分析发现:进气支板周向位置对总压比和总温比影响很小,但会明显改变动叶受到的激励和振动水平.当进气支板尾迹与导叶尾迹重合时,两种尾迹叠加加强,导致动叶的激励和振动整体增强.支板位置会明显改变支板尾迹和下游静叶势流对动叶的叠加影响,这对弦长中部非定常载荷和整体振动的影响较明显,对前尾缘附近影响很小.研究结果为支板的安装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进气支板激励振动转静干涉压气机

    内壁结构对气体中心式同轴离心喷嘴喷雾特性影响

    高玉超楚威苏凌宇姜传金...
    284-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改变气体中心式同轴离心喷嘴的气喷嘴内壁结构,分别对平滑内壁(A)、内壁加凹腔(B)和内壁加凸起(C)的3种喷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实验观测,同时为分析气喷嘴内壁结构改变引起的流场变化,在不考虑液相的情况下对纯气相流场进行了三维模拟研究.结果表明:3种喷嘴的雾化锥角均随气体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液体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气喷嘴内壁加凹腔,对喷嘴的雾化锥角、破碎长度以及自激振荡频率几乎没有影响;而气喷嘴内壁加凸起则对喷雾特性有显著影响.相同工况下,内壁加凸起会使气喷嘴出口的引射作用增强,雾化锥角减小,同时气液间更强的相互作用使喷雾破碎长度随之减小.喷雾自激振荡发生时,内壁凸起亦会导致喷雾自激振荡频率随之增大.3种喷嘴的自激振荡频率均随气体质量流率的增加而增大,并对3种喷嘴的喷雾自激振荡诱发及维持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凹腔、凸起大小对喷雾特性的影响,对于B喷嘴,其喷雾的雾化锥角、破碎长度几乎一致,自激振荡频率亦差别不大;C喷嘴的雾化锥角、破碎长度均小于B喷嘴,且随凸起的增大而减小,而自激振荡频率均大于B喷嘴,且随凸起的增大而增大.

    气体中心式同轴离心喷嘴凹腔凸起雾化锥角破碎长度自激振荡

    《航空动力学报》征稿简则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