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王玉国

月刊

2095-1434

bjb242@126.com,hkhtyy@163.com

0451-86598031,0451-86598488

150066

哈尔滨市平房区卫健街3号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学术类综合性医学期刊。本刊注重论文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主要设置栏目:实验研究、航空与航天医学临床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告、文献综述、预防医学、工业卫生、专题讲座、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信息、医院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漏尿情况的影响

    姜瑞红郭南南
    929-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应用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效果及对漏尿情况、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4月-2023年04月收治的85例产后SUI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43例增加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盆底肌力: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最大值、手测肌力;尿流动力学: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腹压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流率(Qmax)及漏尿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最大值、MUCP、ALPP、Qmax、手测肌力高于对照组,漏尿量、1h尿垫试纸溢尿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SUI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盆底肌肌力,促进尿流动力学恢复,降低漏尿情况,提升临床疗效.

    盆底肌功能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LDH、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郭雯巴俊杰
    93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04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MPP患儿260例,纳入MPP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3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NLR、LDH、D-D水平,比较急性期与缓解期患儿NLR、LDH、D-D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儿NLR、LDH、D-D水平,分析NLR、LDH、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NLR、LDH、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NLR、LDH、D-D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5);重症MPP患儿NLR、LDH、D-D水平均高于轻症MPP患儿(P<0.05);MPP患儿NLR、LDH、D-D水平与病情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NLR、LDH、D-D在MPP发生密切相关,且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的有效指标.

    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病情程度

    空勤人员血脂水平情况的调查分析

    杨亮王健席红伟方蔷...
    934-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空勤人员血脂水平和正常人的区别,分析比较年龄对空勤人员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我中心2021年04月至2023年12月进行体检的空勤人员和地面非飞行人员检测血脂四项的数据纳入进行后续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和整理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测结果发现,在男性空勤人员和女性空勤人员的三个指标的异常人数都高于地面非空勤人员.按照年龄分组分析高年龄组的空勤人员的异常人数高于低年龄组的人群.高密度脂蛋白则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 尽管空勤人员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可能与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为空勤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更为合理的措施.

    空勤人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秀庆牛媛媛赵燕
    938-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收治的136例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分2组,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单药组68例行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68例在单药组基础上联合利奈唑胺,均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细菌清除率、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退热时间均较单药组短,14d末,细菌清除率、CD4+、CD3+和CD4+/CD8+均较单药组高,IL-6、WBC、PCT及CRP水平均较单药组低(P<0.05),两组CD8+及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奈唑胺联合美罗培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细菌清除率,促进其症状快速消退和免疫功能、炎症反应的改善,安全性良好.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肺部感染利奈唑胺美罗培南炎症因子免疫应激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

    尹朋博张红旭李小娟
    940-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及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87例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于2020年01月至2022年06月我院收治.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照组43例给予前12周恩替卡韦治疗,后36周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治疗4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和治疗后24周、48周时测定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和丙氨酸转移酶水平.同时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乙肝表面抗原、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病毒DNA、丙氨酸转移酶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转移酶水平均有下降.在治疗24、36、48周及治疗停药后24、48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乙肝病毒DN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乙肝表面抗原、丙氨酸转移酶水平较低(P<0.05).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较低,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和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

    张凡
    94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和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06月-2023年02月收治的85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n=43例)及对照组(n=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钙剂补充和加强营养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均行12个月持续治疗后对比其治疗前、12个月后生长发育情况、骨代谢指标、相关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12个月后生长速率(GV)、身高(Ht)较对照组高,骨龄年龄差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骨龄(BA)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2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维生素D3(25-OH-D3)及骨钙素(OC)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12个月后瘦素(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较对照组高,饥饿激素(Ghrelin)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两组的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可有效调节其骨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其生长发育情况,且较安全.

    特发性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生化指标生长发育

    复方倍他米松(斯瑞)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

    张中良瞿伟
    946-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斯瑞)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研究需选择院内2020年08月~2024年01月间进行诊断治疗的68例瘢痕疙瘩患者为探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并记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分别给予对照组患者单一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在连续治疗4个月后对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探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状况以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探究不同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疼痛及瘙痒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段后瘢痕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占比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安全性高于对照组,临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瘢痕疙瘩患者中应用复方倍他米松与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措施干预可降低临床疼痛,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减轻瘢痕厚度,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降低复发率.

    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局部注射瘢痕疙瘩临床疗效安全性临床疼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作用

    张红华
    949-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3年02月-2024年02月收治的80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常规治疗,n=40)和研究组(静脉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治疗,n=40),两组均治疗7 d.分别于溶栓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7 d评估两组血小板功能[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统计两组出血事件、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90 d预后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前至治疗后7 d两组PAdT、PAgT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前至治疗后7 d两组NIHSS评分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AIS患者溶栓后早期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其血小板功能和神经功能,预防进展性脑梗死发生,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替罗非班进展性脑梗死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产妇麻醉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于晖亚
    952-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产妇的硬膜外麻醉药物,着重分析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的效果.方法 2023年01月-2024年02月,有86例初产妇参与研究,均进行分娩镇痛,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以信封法为初产妇分组方案,有两组,对照组(n=43例,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观察组(n=43例,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有效率、各产程时间的疼痛程度评分、各产程时间、麻醉相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9.30%与对照组6.98%比较无差异(x2=1.223,P=0.114).结论 初产妇分娩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硬膜外麻醉,可提高分娩镇痛效果、减轻疼痛程度、缩短产程进展时间、改善麻醉相关时间,保证麻醉用药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初产妇分娩镇痛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艾司氯胺酮

    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rt-PA溶栓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出血性转化风险的影响

    周贺伟李聪徐五档
    95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出血性转化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6),给予rt-PA溶栓;观察组(n=56),采用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比两组脑血流灌注改善情况,统计两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2.14%,治疗后NIHSS评分(6.15±1.24)分低于对照组(8.68±1.54)分,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未出现出血性转化,略低于对照组出血性转化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而ROS、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结合rt-PA溶栓方案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但对出血转化作用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探讨.

    依达拉奉右莰醇rt-PA溶栓急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出血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