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候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刘焕成赵强杜艳丽王洁琦...
    1-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气候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采用大豆亲本材料北丰9和Freeborn及其杂交后衍生的238份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2年3地种植的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对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年际间气候条件差异极显著影响大豆籽粒维生素E及其组分含量.

    大豆维生素E气候条件影响

    连作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

    冯晓硕雷杰云梁喜龙栾晓燕...
    12-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抗(耐)连作障碍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解决连作障碍对大豆的不良影响,从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试验基地采集连作多年的大豆根际土,从中分离筛选具有解磷和固氮的功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菌株的解磷、分泌IAA(3-吲哚乙酸)能力及ACC脱氨酶活性进行测定,对菌株对种子萌发和苗期的促生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得到22株PGPR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菌株的有效溶磷量范围为0.19~17.49 mg·L-1;菌株均有固氮能力;菌株的IAA产量范围为17.72~88.21μg·mL-1;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范围为0.33~0.67 U·mg-1.一株菌株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两株菌株对大豆苗期促生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后续PGPR微生物菌肥的研制与开发提供试验基础.

    大豆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解磷IAAACC脱氨酶活性

    不同基质和生物刺激剂对草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响张雨婷靳亚忠孙雪...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用泥炭、香菇菇渣与泥炭的混合、平菇菇渣与泥炭的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结合氨基酸提取物(Aminoplant)和海藻素(Goemar BM86)两种生物刺激剂的使用,研究对草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研究角度,CK的草莓根状茎、植株干、鲜重显著高于A和B处理组,叶片数和花数无显著差异;CK和A处理组平均果实数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B处理组;从生物刺激剂研究角度,相同栽培基质条件下海藻素处理组的草莓植株干鲜重和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氨基酸提取素处理组.综上所示,泥炭处理组中草莓的综合指标最优,香菇菇渣与泥炭的混合基质处理组结果与之相近,说明香菇菇渣可部分替代泥炭用于草莓栽培,在泥炭、菇渣与泥炭混合作为基质条件下,海藻素比氨基酸提取物更能有效促进草莓植株生长.

    草莓菇渣泥炭生物刺激剂

    豆蚜胁迫下水杨酸处理对绿豆植株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周晶孙谭淇祝雨轩邱洋洋...
    29-3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是绿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豆蚜进行绿色防控,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而利用品种抗虫性和外源诱导剂诱导品种抗虫性是绿色防控中的重要途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作为植物的有机化合物,在防御昆虫危害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绿豆植株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绿豆植株内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明确外源水杨酸对绿豆抗蚜性指标中次生代谢物的诱导效果.选用绿豆感虫品种小明绿为试验品种,分别喷施浓度为0.1、0.5、1、5、10 mmol·L-1的水杨酸,在处理后的绿豆植株上接上豆蚜成虫,测定绿豆植株内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蚜胁迫下,绿豆植株内的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除0.1 mmol·L-1浓度处理在第12 d时达到取样时间范围内总酚含量最大值外,随着浓度升高,绿豆植株内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逐渐延长;在0.1~5 mmol·L-1四个浓度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升高,绿豆植株内黄酮含量升高时间越长;在第6天时,五个浓度水杨酸处理下的绿豆植株内单宁含量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除了0.1 mmol·L-1浓度处理外,其余四个浓度水杨酸处理下的绿豆植株内单宁含量均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水杨酸的不同浓度或不同作用时间对绿豆植株总酚、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水杨酸五个浓度处理和不同作用时间双重作用下对绿豆植株总酚含量影响显著,对黄酮和单宁影响极显著.且在水杨酸处理下,随时间变化,水杨酸浓度为5 mmol·L-1处理时,在第3~9天对豆蚜的生长发育抑制效果及对小明绿植株抗蚜性指标诱导效果最为显著.

    绿豆水杨酸总酚黄酮单宁

    小豆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应答锈菌侵染的表达分析

    滑艳敏杨阳孙伟娜殷丽华...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小豆WRKY转录因子在抗锈病中的功能,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豆基因组中WRKY基因家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豆基因组中共包含90个WRKY转录因子(VaWRKYs),其中82个成员分别定位于小豆的11条染色体上.依据WRKY基因家族高度保守的WRKY七肽域和锌指结构对小豆WRKY家族进行分类,发现VaWRKYs包含GroupⅠ(17个)、GroupⅡ(61个)和GroupⅢ(12个)等3个亚家族,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roupⅡ亚家族还包括Ⅱ-a(6个)、Ⅱ-b(16个)、Ⅱ-c(21个)、Ⅱ-d(7个)和Ⅱ-e(11个)5个亚组.蛋白序列特征分析发现,VaWRKYs成员在七肽域和锌指结构上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利用课题组前期获得的抗病小豆品种接种后24和48 h的转录组数据对VaWRKYs成员的表达进行分析,共检测到82个成员不同水平表达,且多达67个成员的表达水平受锈菌侵染的影响,暗示小豆WRKY基因家族在小豆抗锈病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WRKY转录因子小豆豇豆单胞锈菌基因表达

    2016-2017年中国部分地区TTSuV2流行情况调查与遗传进化分析

    王德海陈文文朱金海李春秋...
    45-5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2016-2017年中国地区TTSuV2的流行情况以及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化情况,对中国东北、华中、华东、华北、华南、西南、西北7个地区采集的325份仔猪腹泻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其中阳性样品的基因组高变区进行克隆与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TTSuV2阳性样品总数为92份,总阳性率为28.31%;成功克隆出目的基因31条,均属于Kappatorquevirus属的TTSuV k2a基因型,且分布于Group1和Group2.基于全长目的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31株TTSuV2型鉴定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5%~99.7%.UTR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鉴定毒株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51~230 nt.ORF2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鉴定毒株的氨基酸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39~49 aa;ORF1蛋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氨基酸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19~50 aa.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存在1株潜在重组毒株TTSuV/515.ORF2基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3个密码子位点受到正选择压力,4个密码子位点受到负选择压力.

    猪细环病毒2型流行情况遗传演化分析

    奶牛乳房炎肠杆菌科主要病原菌OmpA理化特性、同源性及抗原表位生物信息学分析

    王然范钊玮马骏段旭阳...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和奶业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疾病,以埃希氏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该病的重要病原菌.外膜蛋白A(OmpA)是肠杆菌科细菌外膜上的重要成分.研究表明,E.coli的Omp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预防E.coli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候选疫苗抗原.但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肠杆菌科细菌OmpA的同源性及免疫原性分析缺乏报道.研究选取报导的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牛源E.coli、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粘质沙雷氏菌、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共29株,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它们OmpA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CD4+T细胞表位和线性B细胞表位.结果显示,这些细菌OmpA分别由346~359个氨基酸组成,无规则卷曲占比最大,稳定性好且均为亲水性,抗原性良好;与E.coli的OmpA同源性为97.2%~69.3%;都存在着1个高度同源的共同CD4+T细胞表位和6个同源性各异的共同线性B细胞表位.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mpA作为预防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奶牛乳房炎候选疫苗和建立血清学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奶牛乳房炎埃希氏大肠杆菌外膜蛋白A同源性抗原表位

    贝莱斯芽孢杆菌YX-3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效果

    欧阳晓伦陈昭窦鑫张洪奇...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离出对多种植物病害真菌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细菌,通过平板法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纯化到1株细菌YX-3,采用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细菌的分类地位,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YX-3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菌株YX-3菌落呈乳白色,边缘光滑,培养5 d后菌落由饱满转变为中心处塌陷,菌体呈杆状,菌体大小约0.5×3.1μm,芽孢大小约0.5×1.0μm,经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阳性,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YX-3对灰梨孢菌、禾谷镰刀菌、藤仓镰刀菌、新月弯孢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60%~69%之间,贝莱斯芽孢杆菌YX-3对藤仓镰刀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菌率为69.19%±0.24%,对新月弯孢菌的拮抗作用较弱,抑菌率为60.47%±0.09%.贝莱斯芽孢杆菌YX-3对多种植物病原物具有广谱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生物防治菌剂的潜在价值.

    银杏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鉴定,抑菌效果

    冬瓜皮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石乙欣冯耀元邢晓娅刘宣辰...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链脲佐菌素所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在冬瓜皮提取物灌胃治疗下,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和模型小鼠的胰岛、肝脏、肾脏形态学结构变化情况,为阐明冬瓜皮提取物降低血糖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用冬瓜皮提取物灌流给药治疗,期间监测血糖变化,治疗结束后取出小鼠胰腺、肾以及肝制成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法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对治疗后小鼠进行葡萄糖耐受实验探究冬瓜皮提取物对小鼠葡萄糖耐受影响.结果显示冬瓜皮提取物治疗组小鼠的血糖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小鼠的胰腺、肝脏和肾脏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冬瓜皮提取物组小鼠胰岛增大,胰岛细胞排列相较于对照组更加整齐,数目更多,大小更加均匀;肝脏有恢复索状结构的趋势,脂肪变性得到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肾小球更加规则,肾小管排列相对整齐.研究表明,冬瓜皮提取物能够有效治疗小鼠受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研究结果可为冬瓜皮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具体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糖尿病冬瓜皮提取物胰腺肝脏肾脏

    黄曲霉毒素B1致肉鸡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张月莹姚强朱彦彬任欣慧...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AFB1致肉鸡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为挑选保肝药物和肝损伤机制的研究建立基础.试验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FB1低、中、高组,连续喂养7 d.禁食24 h后,心脏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MDA、CAT和SOD含量,Western Blot分析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同对照比,AFB1组肝脏病理切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变化.随AFB1的剂量增加,AST、ALT、ALP和TBIL的表达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升高,CAT和SOD含量随之降低,Nrf2,HO-1的蛋白含量下降.结果证明连续喂养肉鸡7 d 5 mg·kg-1的AFB1饲料可以建成急性肝损伤模型.

    AFB1肉鸡动物模型急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