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民族丛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丛刊

沃岭生

双月刊

1004-4922

nationalityy@yahoo.com.cn

0451-82605044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41号

黑龙江民族丛刊/Journal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个高度认同"视域下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维度

    张丽娟乔秀丽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认同叙事范畴。确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特质并对其展开系统的理论阐释,是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内在之需,也是用此学说指导实践的逻辑前提。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力量、情感皈依、思想源流、政治方向等多重向度审视"五个高度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关联,提出"五个高度认同"在民族事务治理中更加强调认同目标的引导性、认同过程的贯通性、认同阻力的挑战性、认同结果的成效性等价值属性。就"五个高度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要着力从理论、主体、内容、话语、模式等层面主动作为并不断创优,增进"五个高度认同",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共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五个高度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理论体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

    李晓华闫子奇肖进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新时代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开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原创性的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重大发展,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方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新时代民族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于春艳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文化自信自强对于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巨大的正向推动作用。推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蕴涵体现在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采取红色领航战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道路上,需要注重优化教育体系、提炼高质量文化,发挥新媒体效能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实践

    何昌勤
    29-3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模式、新做法,保证城市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平台的地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阐明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着力点,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视角,探讨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价值意义和实践方式,尝试从最大化发挥城市重要平台作用,科学设立城市民族工作目标和指标,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智慧服务建设等方面论述实践方式的具体内容。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城市民族工作

    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以共同性为中心的考察

    朱永梅陈金龙杨柳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要领。五大特性是中华文明内在一体性的外在集中标识。共同性是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理论基点,之于共同体具有根本规定性,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主线。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与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性耦合。连续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性的外在表征,创新性是其发展逻辑,包容性拓宽了共同性的内涵外延,统一性是其根基,和平性是其伦理基石,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文化标识。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文化共同体共同性耦合文化标识

    "共同体团结悖论"的破解之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智慧与方案

    孙敏敏袁祖社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学界提出所谓的"共同体团结悖论"质疑共同体的内部自我建构将会带来外部的自我解构,试图瓦解共同体现实存在,误导共同体的团结纽带,给共同体的思想发展制造障碍。通过对"共同体团结悖论"思想形成的根源以及实质的探究,有助于破解该悖论,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理解共同体的基本原则,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支撑,在推进中华民族工作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揭露西方自由主义话语下资本主义的根源性矛盾,从而超越西方现代性自由主义和霸权主义思想,为破解"共同体团结悖论"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

    马克思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团结悖论"

    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的特征与展望——基于2017-2023年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

    海路舒曼
    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部分。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2017-2023年CNKI数据库中相关核心期刊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从四个方面归纳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的演变特征:(1)研究目标从助力经济发展到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研究对象从关注学校与社区到凝聚多元主体协同力量;(3)研究内容由注重传统课程教学到应用新兴技术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4)研究方法由思辨为主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此,从四个方面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进行展望:一是坚持方向性,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二是注重系统性,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研究应以协同育人为纽带;三是彰显时代性,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应以信息技术赋能为契机;四是凸显价值性,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应以服务不同主体的社会需要为追求。

    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民族体育到"民族的体育":以增进各民族共同性为视角

    刘毅王军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民族体育是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重要象征,而"民族的体育"是由构成中华民族的各民族广泛共同参与的现代体育,能够在体育领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并通过自身建设增进这种共同性。我国建设"民族的体育"具有独特优势,应在实践中创新民族体育发展机制,挖掘、发挥各民族运动员的力量,提升民族地区体育发展水平,以现代体育为载体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增进共同性民族的体育民族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往交流交融

    东北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与滑雪旅游度假地的融合发展

    陈志远朱佳滨白铂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东北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和滑雪旅游度假地迎来了融合发展的机遇。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与滑雪旅游度假地具有紧密的耦合性。其融合发展遵循文旅相融的原则,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和以文化旅游理论为依托。其实践向度在于文旅互促:以文塑旅,赋能滑雪旅游度假地品牌特色;以旅彰文,构筑少数民族冰雪体育文化传播载体。其实现路径是:政府主导文旅融合,提取旅游产品元素,创立独特IP形象,创新驱动智慧旅游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东北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冰雪体育文化滑雪旅游度假地产业融合

    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汤洋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梳理黑龙江乌苏里江(简称"两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现状,总结"两江"流域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两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际出发,探讨其实践进路,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与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具体措施,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新时代民族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展现了新风貌、提供了新举措。充分利用好"两江"流域少数民族非遗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使其在促进"两江"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传承,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