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收获时间对粤西地区青贮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及不同比例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3个小区,在青贮玉米生长前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做标记,于雄蕊开花后第25天开始,每隔4 d每个小区随机选取6株植株,连续8次,分别记为D1(开花后第25天)、D2(开花后第30天)、D3(开花后第35天)、D4(开花后第40天)、D5(开花后第45天)、D6(开花后第50天)、D7(开花后第55天)、D8(开花后第60天)组,测定各组农艺性状后,用真空袋密封,青贮90 d,青贮结束后测定各组发酵品质与营养成分;选择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相对较好的3组青贮玉米,等比例混匀后与青贮菠萝渣按照不同比例(0∶100,25∶75,5050,75∶25,100∶0)混合,添加发酵液后进行体外发酵,每种比例设置4个发酵时间(3,12,24,48 h),每种比例每个发酵时间设置3个重复,发酵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间的延长,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重均大体呈现升高趋势,茎重和穗重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绿叶数和总叶面积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D4组、D5组和D6组茎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3组和D4组穗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D4组的茎重和穗重均最高.各组青贮后的pH值均小于4.2;随着收获时间的延长,各组青贮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体呈现升高的趋势,乳酸和乙酸含量大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D6组、D7组和D8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4组和D5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D6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收获时间的延长,各组青贮后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大体呈现升高趋势;其中D4组、D5组和D6组的粗蛋白含量在6.78%~7.16%之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34.65%~39.26%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19.31%~24.37%之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比例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的pH值均呈现降低趋势,但相同发酵时间各比例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的pH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当体外发酵时间为12~48 h时,各比例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的pH值均在6.44~6.88之间.随着体外发酵时间的延长,各比例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发酵时间为24 h和48 h时,比例为75∶25的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饲料产生了一定的正组合效应;在本试验条件下,粤西地区青贮玉米在雄蕊开花后第40~50天收获较为适宜,且在发酵后期(24~48 h)比例为75∶25的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的体外发酵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