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月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酵黄芪对肉鸡脾脏指数及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李月勤史洪涛张利卫杨树...
    113-11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发酵黄芪对肉鸡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雄性817肉鸡120只,利用单因子完全随机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及试验Ⅰ、Ⅱ、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空白对照组肉鸡饮用自来水,不添加任何药物或添加剂,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自来水中添加0.5‰植物乳酸菌、0.5‰黄芪水提物、0.5‰发酵黄芪水提物,试验周期为21 d.第21天时采集各组肉鸡脾脏,称重并测定脾脏指数,制备脾脏石蜡切片,分别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兔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脾脏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及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脾脏指数分别增加了 11.41%和15.44%,试验Ⅰ组脾脏指数却有所下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鸡只的脾脏颜色、外观及组织结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脾脏淋巴细胞数增加了 33.53%,差异显著(P<0.05).说明发酵黄芪能促进肉鸡脾脏生长发育和淋巴细胞增殖,改善脾脏的免疫功能,提高鸡只免疫力,但具体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发酵黄芪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肉鸡免疫功能

    一条因误食异物而死亡的中华鲟组织病理学观察

    徐金铖张成林张海耿宋红桥...
    116-117,123,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某死亡中华鲟的死亡原因,试验首先对该死亡中华鲟进行体表观察、病理解剖与临床诊断,然后通过制备组织切片和H.E.染色对该死亡中华鲟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死亡中华鲟体色发黑,肛门红肿,鳃丝呈梳齿状分布且末端呈深褐色.解剖后可见肝脏充血坏死,呈深褐色;胃部严重肿大且质地较硬,胃壁较厚,内部无食物,剖开后见大量淡黄色黏液包裹的异物,经检查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移动床内生物滤料;肾脏坏死,组织间见大量黑色血块.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肾脏、肠道和胃等器官内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或红细胞浸润.其中肝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细胞间脂褐素沉积,胆管受损严重,组织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球肿大且系膜增生,肾小管基底膜分离,上皮细胞松散排列,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增生;肠道浆膜与肌层部分脱落,肠道黏膜层柱状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腔内分布少量坏死脱落的肠组织细胞;胃黏膜层柱状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说明该死亡中华鲟因误食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滤料导致多器官病变,最终导致死亡.

    中华鲟异物H.E.染色组织病理学临床诊断

    一株驴源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

    张健鹏纪言霏许丹丹齐来勇...
    118-12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山东聊城地区某驴场驴驹腹泻并死亡的原因,试验采集死亡驴驹的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病料,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料中的马轮状病毒和马冠状病毒病原,并对病料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病料中马轮状病毒、马冠状病毒检测均为阴性,从肝脏组织中分离出一株细菌,该菌在SS琼脂培养基、LB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MAC琼脂培养基上均能生长,经镜检确定为短杆状或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相符.该菌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10株奇异变形杆菌的核苷酸相似性在99.87%~100%之间,进一步确定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LC1株(GenBank登录号为ON018729).LC1株对氨苄西林、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大观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亚胺培南、多西环素和多黏菌素B耐药,对头孢氨苄中介.在LC1株中共检测到9种毒力基因,分别为MrpA、FliL、RsmA、Hp-mA、AtfA、UreC、ZapA、PmfA和RsbA.感染LC1株的小鼠在6 h后发病,8 h后陆续死亡,24 h内全部死亡,从死亡小鼠的肝脏、肺脏中再次分离出奇异变形杆菌.说明成功从死亡驴驹中分离到一株奇异变形杆菌,该菌为导致该驴驹腹泻并死亡的重要致病菌.

    驴驹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毒力基因

    《黑龙江畜牧兽医》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