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药

李二林

双月刊

1006-2882

heilongjiangyiyao@126.com

0451-51983683

150090

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222号

黑龙江医药/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8年创刊以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的核心期刊,是以反映最新技术为特色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层析法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王海媛
    938-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层析法在艾滋病(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吉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共2500份AIDS病毒抗体筛查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层析法检查,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层析法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500例AIDS病毒抗体筛查的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证,27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2473例患者检测为阴性;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30%(26/27);经胶体层析法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0.37%(19/27),酶联免疫吸附法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胶体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29).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28),高于胶体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773).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灵敏度为96.30%(26/27),准确度为99.84%(2496/2500),阴性预测值为99.96%(2470/2471)高于胶体层析法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灵敏度70.37%(19/27),准确度99.40%(2485/2500),阴性预测值99.68%(2466/2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胶体层析法,在AIDS病毒抗体筛查中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胶体层析法,整体诊断效能优于胶体层析法.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层析法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在鉴别肝肿瘤来源中的价值分析

    杨子达梁礼平董海林常凯敏...
    94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标记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肝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收治的8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最终诊断结果,比较动态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18FDG-PET/CT检查检出不同直径肿瘤数量差异,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鉴别的肝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86例肝癌患者中,术后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确诊肝转移瘤47例(54.65%),确诊原发性肝癌39例(45.35%).手术切除共计获得肿瘤436枚,直径<2cm的肿瘤179枚(41.06%),≥2cm的肿瘤257枚(58.94%).(2)动态增强CT检出直径<2cm的肿瘤共计167枚,检出率93.30%(167/179);直径≥2cm的肿瘤共计242枚,检出率94.16%(242/257);18FDG-PET/CT检出直径<2cm的肿瘤共计176枚,检出率98.32%(176/179);直径≥2cm的肿瘤共计246枚,检出率95.72%(246/257).两种检查方法对直径≥2cm肿瘤检出率相近(P>0.05),18FDG-PET/CT对直径<2cm肿瘤检出率高于动态增强CT(P<0.05).(3)动态增强CT诊断结果显示肝转移瘤44例(51.16%),原发性肝癌42例(48.84%);18FDG-PET/CT诊断结果显示肝转移瘤49例(56.98%),原发性肝癌37例(43.02%).18FDG-PET/CT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87%、92.31%、95.35%、93.88%、97.30%,动态增强CT鉴别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36%、94.87%、91.86%、95.45%、88.10%,两种检查方法鉴别诊断肝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相近(P>0.05).结论:18FDG-PET/CT在肝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中与动态增强CT效能相仿,但前者更易检出小体积肿瘤,临床可作为CT检查补充手段应用.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

    探讨强肾通督针刺联合温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库秀娟
    944-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采取强肾通督针刺联合温针灸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0,采取强肾通督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和对照组(n=30,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x2=4.043,P<0.05);两组治疗前的腰椎功能(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总分)、中医症状积分(四肢发凉、精神不振、畏寒怕冷、腰膝酸痛)、BI评分、VAS评分对比均未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的评分两组均有变化,腰椎功能各项评分、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各项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LDH患者中,采取强肾通督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有着确切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强肾通督针刺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效果

    肩胛带稳定性训练配合红光理疗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陈恩飞
    947-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肩胛带稳定性训练与物理治疗方法配合使用治疗肩袖损伤的价值.方法:9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红光理疗;观察组加用肩胛带稳定性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内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且观察组VAS评分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提升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缓解其患处疼痛程度,且对多类并发症均有较好的预防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肩胛带稳定性训练红光理疗肩袖损伤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

    快速康复理念在肘关节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孙晓伟刘健燕叶冬兰
    949-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在肘关节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研究时间内(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和观察组(快速康复理念),对比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关节活动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关节活动改善情况更佳(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MEPS评分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肘关节损伤所致的功能障碍患者中运用快速康复理念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恢复肘关节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快速康复理念肘关节损伤功能障碍应用效果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康复理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康复影响

    吴晓燕
    952-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康复理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功能康复影响.方法:从我院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入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康复锻炼的不同分为康复组(n.=51)与对照组(n=35)a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康复组给予康复理疗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持续训练4周后,比较两组康复优良率;训练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生活质量EDQOL评分;训练前后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评分、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评分.结果:康复组康复优良率(98.04%)较对照组(85.71%)高(P<0.05).经过训练与理疗后,两组吞咽功能SSA评分、生活质量EDQOL评分较训练前下降,且康复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训练与理疗后,两组FOIS评分较训练前升高,而PAS评分较训练前下降,且康复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通过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康复理疗的干预后,吞咽功能康复效果佳,且利于改善生活质量、进食能力,避免误吸误咽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脑卒中吞咽障碍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康复理疗吞咽功能

    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肾盂及肾结石效果的比较

    黄耀光李强黄东红
    955-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肾盂及肾结石的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盂结石或肾结石患者70例,依据不同术式划分为两组,治疗A组(n=34)与治疗B组(n=36).其中治疗A组给予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B组予以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肠道恢复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肾功能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与应激反应指标[一氧化氮(NO)、皮质醇(Cor)];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安全性.结果:相比治疗A组,治疗B组的手术时间、首次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更低(P<0.05).两组术后肾功能指标Scr、BUN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NO、Cor水平较术前升高,但治疗B组的升高幅度较治疗A组低(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盂及肾结石通过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后的结石清除率均较高,且安全可靠,均可改善肾功能,但前者肾盂切开会增加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需依据患者病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肾盂结石肾结石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

    Orem自我护理模型在提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中运用研究

    许娟周丽玲管辉琴章小芳...
    958-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我护理模型在提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Orem自我护理模型干预,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照护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照护能力、出院准备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照护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状态焦虑量表(STA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照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我护理模型可提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和照护能力,有效减轻其焦虑情绪,提升照护者的出院准备度,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故照护者对护理服务十分满意.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Orem自我护理模型主要照护者照护能力心理状态

    Roy适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吴萍
    961-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中采取罗伊(Roy)适应模式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吉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84例分为两组,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患者实施Roy适应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肺功能、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呼气峰流速(PEF)以及用力肺活量(FVC)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患者经Roy适应模式干预后,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和睡眠质量提升,帮助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罗伊适应模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基于TTM的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姚璐詹群芳周卫敏
    963-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对照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患者实施基于TTM的护理模式,两组均持续护理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遵医行为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中规律作息、控制情绪、护理配合等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供血不足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基于TTM的护理模式干预后,可促进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高,进一步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利于改善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老年冠心病跨理论模型护理模式心理弹性水平遵医行为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