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药
黑龙江医药

李二林

双月刊

1006-2882

heilongjiangyiyao@126.com

0451-51983683

150090

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222号

黑龙江医药/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自1988年创刊以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医药行业的核心期刊,是以反映最新技术为特色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类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妊娠结局的影响

    曹小娟许美红
    1139-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叶酸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RSA)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RSA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例,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n=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叶酸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红细胞叶酸、血管相关因子水平、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PTT、PT、TT均高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叶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两组不良反应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在RSA患者中,使用叶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妊娠结局,调节患者血管VEGF、sFLT-1水平及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机体炎性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

    复发性流产叶酸低分子肝素凝血功能妊娠结局不良反应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黄伟全
    1141-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卵巢癌经贝伐珠单抗与紫杉醇联合治疗的效果,分析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从我院肿瘤科收集2022年5月—2023年12月时间段内接受化疗的7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不同化疗方案分为两组,参照组(n=33)与观察组(n=39).参照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基于参照组方案联用贝伐珠单抗.1疗程3周,持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面部潮红或皮疹、肝细胞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有效率(84.62%)较参照组的有效率(60.61%)高,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5.64%)较参照组的发生率(51.62%)低(P<0.05).两组肿瘤标志物血清CA125、CA153、HE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疗效确切,利于抑制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HE4的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晚期卵巢癌贝伐珠单抗紫杉醇疗效肿瘤标志物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疼痛的临床效果

    邹权泉
    114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晚期疼痛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三阶梯止痛法辅助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效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存质量评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期间患者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6.67%)更高,P<0.05;较之治疗前,两组治疗后KPS及QOL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KPS及QO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期间患者药物总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采取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显著缓解其癌性疼痛,并改善其生存质量,同时还没有药物毒副作用增加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癌性疼痛

    探讨七氟醚复合左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会阴区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甘清源
    1147-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左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会阴区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接受小儿会阴区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甲组(n=30)和乙组(n=30),分别采取七氟醚、丙泊酚,麻醉诱导后两组均复合左布比卡因行骶管阻滞.对比两组的阻滞效果.结果:甲组的苏醒时间短于乙组,睡眠时间则要长于乙组(t=13.732、6.584,P<0.05);组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作比较,乙组在诱导后均要明显高于入室时(P<0.05),组间两项指标作比则均是甲组低于乙组(t=8.079、7.312,P<0.05),SpO2指标两组在不同时间段均未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为3.33%,低于乙组的20.00%(x2=4.043,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x2=4.043,P<0.05).结论:在小儿会阴区手术中,采取七氟醚复合左布比卡因骶管阻滞有着确切优势,具有良好的麻醉可控性,术后的苏醒时间更短,且能够获取良好的清醒质量,不良反应较少.

    七氟醚左布比卡因骶管阻滞会阴区手术

    探讨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吴慧冠任开劲陈秋明
    1150-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应用高压氧早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纳排标准筛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我科98例重型颅脑损伤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去骨瓣手术治疗,将术后采取常规早期辅助治疗49例列为常规组,联合早期高压氧疗49例列为氧疗组,评价两种方案下患者的恢复结局、脑血流表达、恢复信息与血清学指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氧疗组患者的恶性结局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氧疗组患者的V·m、Vl、Vr、Vb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氧疗组的ADL、肌力与Fugl-Meyer表达更高,GCS表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常规组,治疗后,氧疗组的CRP、INF-γ、MMP-9、IL-6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术后应用高压氧早期辅助治疗有助于下调患者的早期术后的脑组织损伤进展,减少恶性结局风险,促进炎症消退.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GMP-140、CD63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欧阳志忠匡耀东
    1153-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开展身体检查的9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尿酸、GMP-140、CD63检测结果;参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通过绘制ROC曲线明确各指标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与AUC,比较指标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的预测效能.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血清尿酸、GMP-140、CD63水平明显更高(P<0.05).不良预后组血清尿酸、GMP-140、CD63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检测预测AMI不良预后的AUC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指标联合检测预测AMI不良预后的效能数据均优于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期间血清尿酸、GMP-140、CD63水平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通过对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结局进行预测,帮助临床治疗期间相关干预方案的制定与改善,价值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尿酸颗粒膜蛋白140溶酶体膜糖蛋白不良预后

    感觉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叶伟红陈秋妮
    115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感觉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颅脑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感觉刺激与运动疗法.比较两组预后情况,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1.67%VS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4周内各时间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感觉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预防多类并发症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感觉刺激运动疗法颅脑损伤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基于赋能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呼吸困难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

    温婷
    1158-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采取基于赋能理论的肺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赋能理论的肺康复训练,两组均持续护理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自我效能、呼吸困难症状、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气峰流速(P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以及用力肺活量(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肺康复训练可提升COPD患者自我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其肺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赋能理论肺康复训练自我效能呼吸困难症状肺功能

    血清PCT、NLR、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

    刘琴兰李文蓝文娟
    1160-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MPP患儿80例,予MPP常规治疗,治疗1周评定疗效并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治疗前血清PCT、NLR、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PCT、NLR、CRP水平联合检测对MPP患儿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MPP患儿经1周治疗后显效42例(52.50%),有效23例(28.75%),无效15例(18.75%);无效组血清PCT、NLR、CRP水平均较有效组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NLR、CRP水平升高可能是MPP患儿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PCT、NLR、CR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MPP患儿治疗无效风险的AUC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当三者cut-off值分别取0.145μg/L、1.645、13.000mg/L时,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血清PCT、NLR、CRP水平与MPP患儿疗效有关,联合检测对治疗无效有较高预测价值,考虑未来可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支原体肺炎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预测价值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中的临床应用

    何淦清徐扬志杨辉郭佳念...
    1163-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胰腺占位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胰腺占位患者(130例),均对所有胰腺占位患者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检查.以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或者是术后病理结果阳性标准为诊断标准,观察统计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胰腺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30例胰腺占位患者采取EUS-FNA诊断,实质性病灶为108例,囊实性病灶为22例,病灶位于胰头颈部91例,胰体尾部39例,病灶直径≤2cm为12例,直径>2cm为118例.其诊断敏感度为83.85%(109/130).病灶直径>2cm的阳性率(87.29%)明显高于病灶直径≤2cm的阳性率(50.00%),数据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行EUS-FNA时,穿刺成功后,均取靶向组织、细胞样本进行细胞学定性诊断和组织学定性诊断,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6例患者表现出轻微腹痛,患者在术后3~4h后症状得到改善,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在胰腺占位诊断中应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安全性高,且胰腺肿块的直径大小与诊断准确度呈正比关系,为胰腺占位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胰腺占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