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楼梦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

张庆善

双月刊

1001-7917

010-6481328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红楼梦学刊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红楼梦》研究学术刊物。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载文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大观园与江南文化

    詹丹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文化的历史信息及其现实语境,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得到或明显或潜在的呈现,而来自江南的众女子入住大观园,也彰显出作者回忆或者想象中的江南文化重情怀、重诗性的一面,随着大观园的衰败和众多女子的夭亡、失散,表征了作者有关江南旧梦的破灭.

    大观园江南文化梦幻失落

    近代书局与《红楼梦》的江南出版——以同文书局为中心

    李虹
    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江南地区文化中心发生转移.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上海地区成为引领全国新闻和出版行业的龙头城市.其中,著名商人徐润在上海创办过两家书局,凭借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资金支持,不仅翻印了大量古籍丛书,还出版了《红楼梦》和其他通俗小说的集评本;不仅为《红楼梦》出版提供了新的文本样式,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具象可观的视觉想象.同时,随着中文报刊的发展,书局的销售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红楼梦》刊刻以来屡次遭到查禁,反而呈现出一种矛盾的传播现象.

    同文书局广百宋斋徐润红楼梦江南出版

    越剧《红楼梦》改编刍议

    石璐洁
    3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62年电影版越剧《红楼梦》紧扣宝、黛爱情线索,渲染"真情"与"世俗"的对抗,成功推进了《红楼梦》从小说到戏的转变.2000年前后推出的大剧院版越剧《红楼梦》在传承经典版的基础上,呈现贾府的繁盛景况,渲染了悲剧的意蕴.2000年电视剧版越剧《红楼梦》扩充了故事容量,丰富了人物形象.2008年集中推出的"红楼小戏",重在"内心戏"的表现,体现出更为浓厚的现代意识.但在传统舞台表演形式、经典版传播效应的制约下,以"红楼小戏"为代表的越剧改编,并未具备较大传播优势.如何在体现原著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新的传播形式,扩大观众范围,或许是当下越剧《红楼梦》改编需要思考的问题.

    越剧红楼梦改编传播

    杨继振事迹述考

    沈治钧
    5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继振乃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诸生,浙江乍浦同知、广东盐运同知、工部郎中.工画,嗜金石,精赏鉴,富藏弆,有《五湖烟艇题赠集》《星凤堂诗集》《古泉喜神谱》等.祖彭年,父锺裕,妻色克图氏,妾徐月嫣、黄去尘,师释达受,契弟徐传经,友秦光第、于源,恋人方秀姬."猗欤又云""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继振是梦稿本的晚清原藏主,一位有愁肠的情种、有才华的诗人、有热忱的藏家、有卓识的学者.我们对他了解得越全面、越细致、越深入,便越能够较好地领悟他拥有梦稿本的客观条件与内心感受,从而作出精准判断.

    杨继振梦稿本藏书印秦光第于源

    《红楼梦》中的"衣冠南渡"——以第六十三回为中心

    张云
    7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第六十三回由芳官"改妆"引出的一节敏感文字,前八十回《石头记》传抄本多存,百廿回《红楼梦》抄本及刻本中均被删除.对于这段满洲入主中原时代最易遭"忌"的文字,近代及现当代学人曾从不同角度与层面作过解读.从一定意义上讲,此一节与"华夷之辨"相关的特殊文字,乃是《红楼梦》文本中有关"衣冠南渡"的集中表述,蕴含着曹雪芹的民族观念与《红楼梦》的文化意识.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衣冠南渡南北沟通民族融合

    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理依据

    陈维昭
    9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防止知识碎片化、理解片面化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理的层面检视"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内在规律及其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对于这一教学理念的推进,有着积极的建设性意义.而且,这种"向下一路"的取径对当前红学的拓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选本精读与整本略读,是经典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由于《红楼梦》文本具有"断纹焦尾"的特点,因而,如果离开对成书过程和脂、程关系等学术问题的深入了解,《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就会碰到难以跨越的瓶颈.

    选本精读整本略读标准化考试断纹焦尾

    从《启功口述历史》参证《红楼梦》

    李小龙
    11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启功先生与《红楼梦》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在于他曾主持此书的整理,以及他曾在红学领域作过深入的研究,更值得重视的是,他的身份与经历也可与《红楼梦》互证.依据《启功口述历史》一书的记载,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在家族历史方面,从由盛转衰、爵位累降,到降爵后薪俸的微薄,再到以科考改变家族命运的选择;在情节比附方面,由旗人重视头发到同治皇后的自杀,从启功先生做记名小喇嘛到旗人家没出嫁的姑娘地位;在生活参证方面,由启功先生母亲的痛苦到家族的异兆.通过以上梳理,希望能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证.

    红楼梦启功口述历史

    《红楼梦》李纨判词、曲子与形象辨析

    胡海义郑开元
    13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关于《红楼梦》中的李纨判词、曲子与形象特色,尚有争议.其判词中的"如冰水好",是指李纨在"冰"与"水"两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恰当地适应了大观园内外不同的生活环境,达到了"和合"的程度.我们通过分析《晚韶华》中的"虽说是"句式,认为李纨虽然积了阴骘,但最终"昏惨惨黄泉路近",走完了她的悲剧人生.李纨并非吝啬之人,没有贪污诗社银两.她的勤俭寄托了作者"耕读传家"的愿景,但最终也只能化成空.

    红楼梦李纨判词曲子形象

    王夫人与赵姨娘:《红楼梦》中的妻妾对立及其叙事功能

    叶楚炎
    15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隐而不露,可贾政一房中的婚姻关系尤其是妻妾之间的矛盾却同样是小说叙述的重点,并且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妻妾对立的类型.在这一情节类型中,妻妾矛盾本身被隐藏起来,但与之相应的是,由这一妻妾对立所引发的各种争端则在小说中四处迸发,所有牵涉其中的人,或是成为这一矛盾的推手或助手,或是成为被矛盾吞噬的无辜牺牲品.相对于看似更为激烈的传统的妻妾之争,这种新的情节类型与书写方式其实蕴含着更为强大的结构能力与更为充沛的情节动能.

    红楼梦王夫人赵姨娘妻妾对立叙事功能

    诠释与重塑:花袭人文艺形象的现代变迁

    廖太燕
    17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红楼梦》诞生以来,花袭人就深陷众说纷纭、贬褒分歧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她的评价越来越丰富多维,愈加理性化、人性化,而在整个历时性的评价链条中,现代时期极富变化和特点:报刊专文从新理念和评论者所处时代的社会价值、文化思潮介入,或揭示其性格的成因,或结合时事加以批判、嘲讽,或表达出同情理解,乃至于部分肯定;各种形态的文艺创作借助具体的形象和性格塑造让她更为鲜活,客观或正面的刻绘显示出更宽容的心态.自然,多元立体的袭人形象由此成型,而解读这些论文和作品可以分辨其形象是如何得到诠释与重塑的,并见出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动.

    花袭人文艺形象现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