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楼梦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

张庆善

双月刊

1001-7917

010-64813287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红楼梦学刊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红楼梦》研究学术刊物。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倡导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争鸣。载文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考证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介绍《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版本源流,并报道红学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批评与更严厉的批评:"一芹一脂"的才子佳人小说观新论

    臧林森
    186-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雪芹与脂砚斋彻底否定才子佳人小说的人物形象、失真写法、男女之情与作者创作心理,在才子佳人小说观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曹雪芹以"假"和"淫"为两大基点,批评才子佳人小说情节与人物模拟成风、严重失真,思想内容与佳人形象涉于淫滥,作者们没有足够的见识与端正的创作心态.经考证,脂评中有二十六条脂砚斋所写的批语,都表达了对才子佳人小说更为严厉的批评.他不满这些作品老套陈旧的语言与刻板僵化的人物,以是否合乎情理为标准,批判它们的假,并在"情"与"淫"的划分上,以《红楼梦》的描写为真情,将别小说统统斥为淫.

    曹雪芹脂砚斋红楼梦才子佳人小说

    唐景崧与桂剧《红楼梦》

    王慧
    207-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自诞生以来,不断被改编为各种戏曲形式,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第一位桂剧作家唐景崧及其"红楼戏"则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作为台湾最后一任巡抚,唐景崧休致回籍后的生活表面上悠闲自在,实际上,无论创新桂剧,还是办报刊、创学堂,都反映了其为国效力以及再次被朝廷启用的渴望.

    红楼梦桂剧唐景崧请缨日记

    论梅兰芳的"红楼戏"

    郑秀琴
    23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程甲本问世以来,《红楼梦》成为众多艺术形式的取材宝库,改编之作层出不穷.清代"红楼戏"已颇具规模,至民国时期,京剧"红楼戏"数量剧增,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梅兰芳编演的以《黛玉葬花》为代表的三个"红楼戏".梅兰芳极为重视舞台演出的效果,他的"红楼戏"从剧本到舞台艺术的独特性使其成为民国剧坛的一场视听盛宴,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式的辉煌,却在京剧史和《红楼梦》传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梅兰芳民国红楼戏出新

    略论粤调"红楼梦"说唱文学的编创方式

    陈新
    246-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调说唱文学木鱼书、南音、粤曲有着大量改编自小说《红楼梦》的说唱作品.民间艺人与下层文人在改编、说唱《红楼梦》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具有规律性的艺术经验,主要表现为:情节内容的删减、增饰与重构、人物形象的选择、丰富与改塑、文体的转换和净化以及语体的改造.正是借助这些编创方式,《红楼梦》才得以改编成岭南民众所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作品,从而加快了小说在民间的宣传、普及,扩大了小说的社会影响.

    粤调说唱红楼梦编创方式

    苛拉蒂尼和他的《红楼梦》研究

    许艺清
    26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大利汉学家苛拉蒂尼所著《<红楼梦>与西方的关系》一文,首次刊发于意大利的《中国》杂志1976年第13期.苛拉蒂尼沿袭20世纪欧洲的汉学研究传统,从社会史角度解读《红楼梦》.苛拉蒂尼认为,在清代中期,以薛宝琴之父所代表的新兴阶层已脱离传统的官僚体系,他们将财富建立在海外贸易上,从事与儒家伦理并不相符的活动,其子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礼教.直至今日,苛拉蒂尼的这些观点仍颇有见地,他的研究也为了解意大利红学提供了一个范例.

    苛拉蒂尼红楼梦意大利

    《红楼梦》"情病同构"的文本特质及其影响下的清人阅读

    许桐溪
    273-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大旨谈情","情"多以"病"的外在形式显化,病为情表、情为病里,形成"情病同构"的文本特质.受此种独特文本气质影响,疾病与困顿成为清人读红的常见场景组成要件,勃发涌动的生命意识与个体意识则成为清人品红情景的关键心理性构成要素.与疾病相关涉的清人读红记载大致可以分为"因情致病""因病入情"及"以病结情"三种类型,《红楼梦》对情与病的认知打磨并引领了新的阅读美学.

    红楼梦情病同构清人阅读

    冷香丸补说

    祁梦薇
    288-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香丸历来被视为解读宝钗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以花为药"的医药传统和"冷香"的诗词传统的梳理,会发现冷香丸的正面意义十分突出,它们均指向宝钗的内外兼修.两种传统在"花"和"脱俗"上有共通之处,借此得以看出曹雪芹综合利用传统资源之时的创新:发展"以花喻人"的手法,以冷香丸对众女儿的悲剧做了凝练而形象的表达,宝钗作为群芳之冠食用药丸当之无愧;脱俗的"海上方"制作繁琐且疗效有限,挖掘俗人、俗事和俗世的美才是曹雪芹的目的所在.

    冷香丸以花为药冷香脱俗

    《红楼梦》"番羓丝"考

    袁婉婉
    30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中"番靶丝"的内涵,前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辨正"斗纹锦上添花"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因声求义法、文例求义法、文化求义法等训诂方法,深入考索了"番靶丝"的内涵和语源,并全面考证了八丝缎的出现及流行时间、价格、产地及分类、织法来源、原材料来源等,对恢复薛宝钗所穿鹤氅之原貌、《红楼梦》研究、明清纺织品研究及字典辞书编纂有所裨益.

    红楼梦番羓丝丝织品八丝八丝缎

    《重讲红楼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辨与阐释》

    子木
    330页

    《红楼梦》中"洋灰皮"研究

    王丹杨冀元王允丽
    331-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红楼梦》文中出现的一种清代高级动物毛皮类服饰材料"洋灰皮"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物和文献史料对这一种古代动物毛皮材料的形貌特征、使用情况、出现时间以及来源等问题作一简要考证.确知了所谓"洋灰鼠皮"实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兔属毛皮,有效解决了学界对其名称莫衷一是的问题;考证出我国清代使用的"洋灰鼠皮"主要进口自俄罗斯,或由俄本国出产,或来自北美洲经俄罗斯转卖到我国;同时证实了"洋灰鼠皮"最初在我国(以北京地区为例)流传使用的时间,约为清乾隆中后期,具体一点说是乾隆朝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最后,通过相关研究,侧面考证出《红楼梦》第一○五回,有关"洋灰皮"的这段文字应并非出自曹雪芹本人,而应是完成于曹雪芹离世之后,推测或出自于他人续写,或被他人修订补充;而完成这一操作的时间一定是乾隆四十年代以后.

    红楼梦洋灰皮洋灰鼠动物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