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刘义兰

半月刊

1001-4152

jns@tjh.tjmu.edu.cn

027-83662666;83663697

430030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护理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际标准开本,半月刊,上半月版为综合版,下半月版为外科版。本刊特点: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突出护理学科的学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理论性及艺术性。立足临床,面向临床、教学与科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实施

    真启云苏宙瞿辉武崔莉莉...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加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肿胀管理,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包括术前训练、加强止血带时间管理、冷疗管理、徒手淋巴引流管理、肌内效贴管理、康复运动管理等.比较两组患肢肿胀值及消肿率、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术后第5、7天试验组患肢肿胀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消肿率、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膝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疼痛膝关节功能徒手淋巴引流肌内效贴康复护理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跨专业合作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姚新宇栾晓娜黄晓宇郇姗姗...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跨专业合作运动康复方案,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将脊柱外科收治的120例腰椎融合术患者按入住病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基于跨专业合作模式构建并实施腰椎融合术后运动康复方案.结果 对照组59例,干预组58例完成研究.术后不同时间干预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及疲劳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后患者实施基于跨专业合作模式的运动康复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缓解围术期疲劳,促进患者康复.

    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腰椎功能疼痛疲劳跨专业合作运动康复康复方案

    警惕假冒《护理学杂志》工作人员及网站征稿、收费的声明

    10页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合征预防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王婷婷李呈慧吴春帅顾海燕...
    11-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健康结局.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合征预防管理方案.干预前后不同时间评价两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躯干偏移角度、骨盆扭转角度、椎体左右旋转最大角度之和.结果 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8周观察组躯干偏移角度、骨盆扭转角度及椎体左右旋转最大角度之和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合征预防管理方案,有利于缓解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腰椎稳定性及腰椎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后路手术腰椎术后综合征健康行为疼痛腰椎功能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莹杨巧巧党晨珀朱婷...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 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调查,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06例(44.17%)患者发生恐动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念水平、疼痛程度、抑郁、睡眠障碍和BMI是患者恐动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偏高,其发生易受心理状态、BMI、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需加强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改善其睡眠质量,以降低恐动心理,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恐动症正念水平疼痛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

    邓馨悦李虹霖朱丹谢丽...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在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将116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学龄期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n=58例)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伤后48 h及术后72 h内疼痛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伤后各时间点及术后8~72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学龄期四肢骨折患儿实施基于疼痛轨迹的精准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疼痛程度,提高术后功能锻炼配合度,促进患儿肢体快速康复.

    学龄期患儿四肢骨折疼痛疼痛轨迹功能锻炼精准护理骨科护理

    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及应用评价

    吉莉陈宏梅贺磊顾志娥...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并评价其在卒中后吞咽障碍识别与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2023年7-9月(系统应用前)收治的患者33例为对照组,2023年10-12月(系统应用后)收治的患者3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良洼田饮水试验,根据筛查结果进行饮食指导、经口进食安全教育、动态评估吞咽功能.观察组采用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模型构建,包括预警筛查、智能评估、风险警示、决策分析、评价提醒五大模块)筛查和评估患者吞咽障碍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评价系统应用前后患者吞咽功能筛查率、筛查结果准确率,以及护士吞咽障碍管理知识和行为得分、临床护士应用体验感.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筛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系统应用后临床护士吞咽障碍管理知识和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5);临床护士对系统使用体验感总分为(99.40±4.81)分.结论 构建的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辅助护士在线决策,规范护士吞咽障碍管理行为,提高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筛查率,有效实施吞咽障碍防控措施,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管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防控管理预警筛查智能评估风险警示临床决策

    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院前症状及就医情况的文本挖掘

    黄晶晶黄素芳王荃刘雨晨...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症状和就医特征,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延迟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对其电子病历中的非结构化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使用词频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分析患者院前症状和就医情况.结果 胸痛和胸闷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和特异症状,大汗、乏力、心慌等是次常见和次强相关的院前症状.148例患者选择当地就诊后寻求进一步诊治而转诊上级医院.结论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前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症状或非典型症状,患者就医情况与病情有关.医疗大数据平台在操作便利性、数据获取能力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但数据质量需提高.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症状就医延迟医疗大数据平台电子病历文本数据文本挖掘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症状困扰影响因素的路径研究

    刘洋王言言王冰洁梁琪...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和自我护理行为在疾病感知与症状困扰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轻其症状困扰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淋巴水肿门诊就诊的415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版疾病感知问卷、慢性病资源调查问卷和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自我护理量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症状困扰得分(75.14±21.38)分.患者症状困扰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与慢性病资源利用、自我护理行为呈负相关(均P<0.05).慢性病资源利用和自我护理行为在疾病感知与症状困扰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7.36%.结论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症状困扰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疾病感知可直接影响症状困扰,亦通过慢性病资源利用和自我护理行为间接影响症状困扰.医护人员可以从降低患者的负性疾病感知,提高患者慢性病资源利用水平和自我护理行为着手,以改善患者症状困扰.

    乳腺癌淋巴水肿疾病感知慢性病资源利用自我护理行为症状困扰链式中介效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恐惧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缪小浪钮美娥韩燕霞张蓓蕾...
    37-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恐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呼吸困难恐惧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376例COPD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呼吸困难改良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呼吸困难灾难化认知量表、COPD自我效能量表、呼吸困难信念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COPD患者呼吸困难恐惧得分为20.0(17.0,22.0)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灾难化认知、自我效能、焦虑及抑郁情绪、身体质量指数是COPD患者呼吸困难恐惧的影响因素(均 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x2/df=1.468,RMSEA=0.035,GFI=0.997、AGFI=0.973、NFI=0.999、IFI=1.000、CFI=1.000、TLI=0.997,模型适配度良好.路径分析显示,灾难化认知、自我效能、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呼吸困难恐惧影响的直接效应分别是0.534、-0.362、0.196、-0.113,呼吸困难可通过焦虑和抑郁情绪、灾难化认知、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呼吸困难恐惧水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呼吸困难恐惧处于较高水平,影响COPD患者呼吸困难恐惧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COPD患者的个体、心理等多种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路径,制订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以降低患者呼吸困难恐惧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灾难化认知呼吸困难恐惧焦虑抑郁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