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廖小平

双月刊

1673-9272

sk2003009@163.com

0731-85658527 85623369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社会科学理论界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开办栏目有生态文明研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生态旅游、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论坛(环境法学)、公共(行政)管理、金融与财务、国际贸易、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新闻出版、图书馆管理、高教研究、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旅游效率与规模的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

    王兆峰李静怡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规模与效率并重,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测度黄河流域9个省域单元2001—2018年的旅游规模,引入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旅游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流域旅游效率和旅游规模的时空动态特征,构建旅游效率与规模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优良性和协同一致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始终位于生产前沿面以下;空间演变方面,旅游效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2001—2018年黄河流域旅游规模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从空间结构来看,空间差异性显著,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格局.3)旅游规模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度逐渐上升,耦合协调度则相对稳定.同时,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特征,两者的时间演化有一定关联性,且局部存在空间异质性和波动性,但耦合度高值区扩散较耦合协调度高值区的扩散范围更广,速度较快.

    旅游效率旅游规模时空演化耦合协调黄河流域

    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研究

    刘巧辉刘晶岚王小平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保健游憩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游憩形式,是旅游业与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森林公园游憩者保健游憩因素与健康效益感知量表的构建,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410位游憩者样本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践理论模型验证,同时以健康状态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要素是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游憩机会,健康效益感知为生理健康恢复、心理情绪调节、社会适应力改善与环境道德品质导向;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的其中四条路径感知显著,亚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其中七条路径感知显著;不同健康状态的游憩者对于森林公园保健游憩体验与健康效益感知存在差异性,健康状态的调节效应得到部分证实.该研究有助于为森林公园改善公众健康状况的社会效益提供指导.

    保健游憩体验健康效益感知多群组分析森林公园

    乡村振兴战略下闽南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为例

    唐黎汪凤玲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因此,保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以闽南地区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指明金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基层保护机构、地方性管理办法缺乏;保护投入不足,宣传渠道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力度不够,利用不充分;文化传承,后续无人;民众参与保护意识不高,文化自觉性低;民间组织参与保护不显著等问题.确定多元主体共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任务.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三产融合;引导村民参与保护非遗;提升民间组织能力,发挥专业指导及宣传作用等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主体保护模式厦门市翔安区金柄村

    基于深度学习和UGC图片识别的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柯山陈钦金博闻吕梁...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者分享到网络上的旅行图片蕴含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的关键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深入了解旅游者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既能丰富和深化旅游目的地形象群体差异的研究,又可以为旅游精准营销提供理论依据,对于疫后旅游业恢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从Flickr网站上获取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15037张有效UGC图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出以"形容词+名词"为主要构成的图片表征内容,通过图片表征内容词频的统计进行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分析.研究发现:1)认知形象方面,旅游者对自然风光、建筑维度具有共性的认知,在人物、文化艺术、食物等维度上却存在个性化认知;2)情感形象方面,86.48%的比例是"令人愉快的"和"兴奋的"等正面形象认知词汇,13.52%的比例流露出"人满为患的""拥挤的"等负面情感词汇.通过对正负面认知词汇和情感词汇的讨论,发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有针对性地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塑造及营销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深度学习UGC图片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

    环境"行刑"衔接研究的创新之作——评《环境行政执法中刑案移送与司法承接的衔接机制研究》

    李爱年
    117-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