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廖小平

双月刊

1673-9272

sk2003009@163.com

0731-85658527 85623369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社会科学理论界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开办栏目有生态文明研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生态旅游、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论坛(环境法学)、公共(行政)管理、金融与财务、国际贸易、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新闻出版、图书馆管理、高教研究、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方四省400个农户调查数据

    曾玉林朱玉玺赵继锋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基于南方4省集体林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计量模型从农户家庭特征、林地资源禀赋、林地确权情况、预期风险与认知水平五个关联层面对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林地规模、林地细碎化程度、是否存在林地产权纠纷等对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种类、林地自然条件、是否存在生计风险、家庭林业收入以及林地重要性感知程度等对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反向影响.故此,为促进农户林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一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林地退出政策,二要大力培育农村新型产业,三要强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四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通过以上措施有效作用于农户林地退出意愿的行为影响因素,推动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依法有序地推进.

    经济人理论集体林地承包权林地承包权退出影响因素Logistic模型

    务工收入对农户土地出租意愿的影响分析

    钟国辉姚金海
    95-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Probit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6677个农户样本,实证研究务工收入对农户土地出租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区分务工类型时发现,农民务工收入的平均边际效应为0.0044,提高农民务工收入,可以增加农户土地出租意愿;当区分务工类型时发现,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平均边际效应为0.0052,农民本地务工收入的平均边际效应为0.0030,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更容易增加农户土地出租意愿;农户的生活条件、住房市值、金融资产、家庭农业、在家人数、日常支出、转移支付收入等因素对农户土地出租意愿也会产生影响,但总体而言农民生活水平越高,越愿意出租土地.因此,应加强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土地有序出租,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本地务工外出务工土地出租意愿Probit模型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杨利李梦含
    104-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重心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

    国外乡村创新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

    明翠琴陈雷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乡村地区越来越被视为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创新是驱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关于乡村创新的研究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外乡村创新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乡村创新的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热点及前沿、重点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发现:第一,乡村创新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外学界最关注的是经济领域.第二,跨国或跨区域的作者合作研究比较分散.第三,国外乡村创新中学者重点关注网络、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社会创新、教育知识、农业、模式的研究.第四,乡村创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乡村创新的影响因素、乡村创新的具体类型及乡村创新的综合模式.最后,总结了目前国外乡村创新研究的启示,期望为未来乡村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乡村创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研究热点CiteSpace软件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陈朝霞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乡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与此同时,受城镇化、信息化的冲击,乡村治理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原有的瓶颈问题凸显,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频发,产生了大量无序或无效的治理乱象.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研究学术界已有成果,深入分析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弱化、"微腐败"问题频发、信访问题复杂难解、乡风文明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夯实乡村社会治理组织基础、提升基层监督执纪能力水平、推进基层信访治理综合改革、强化乡风文明建设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政府部门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汝城沙洲村为例

    伏恬舒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其中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产业振兴有力抓手.红色资源赋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以郴州汝城沙洲村为例,根据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已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沙洲村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与瓶颈为:产业内涵驱动不够,旅游客源单一;景区设施不完善,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水平满意度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融合度不强;当地群众认知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提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主要途径为:优化运营模式,擦亮红色沙洲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挖掘文化内涵,鲜活体验方式;农商旅融合发力,强强联手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汝城沙洲村红色旅游乡村振兴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