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交通科技
湖南交通科技

陈菁

季刊

1008-844X

hnjtkjbjb@163.com

0731-85221554

410015

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号

湖南交通科技/Journal Hunan 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学术性和实用性是湖南省一级期刊。主要刊登我省乃至全国道路、桥梁、地方铁路、汽车、船舶、港口、筑路机械等方面的科技论文、实用技术、科研成果、交通管理方面的好经验、重点工程的技术总结、运输市场的新情况及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交通方面的选进技术、信息资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组分及其优化发展趋势

    邹剑
    1-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然而,水泥、硅灰、石英砂和钢纤维等原材料的高掺量和高成本导致UHPC的造价过高,不利于其推广应用.首先简述了UHPC的组成,然后就目前UHPC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绿色低碳将是UHPC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从可持续性角度出发,就辅助胶凝材料完全或部分替代水泥、天然砂石材料和纤维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制备生态高效且价格合理的UHPC提供借鉴和参考.

    超高性能混凝土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材料组分发展趋势

    坡顶均布荷载作用下土石混合体边坡的稳定性和破坏特征分析

    潘朝晖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石混合体具有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土石混合体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和受力特性也必然与均质边坡不同.通过对野外块石拍照后进行图像处理,建立了块石数据库,并通过自编的MATLAB块石投放程序,建立含石量分别为0、20%、40%和60%的土石混合体边坡模型,并将其导入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中,分别计算了其在坡顶受到0、20、50、70、100 kN/m的均布线荷载作用时的应力、位移、塑性应变和安全系数,分析了荷载和含石量对土石混合体边坡的影响,并就不同边坡失稳判断准则在土石混合体边坡计算时的适用性做了简要探讨.

    土石混合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安全系数有限元

    基于ABAQUS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谌呈
    12-1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响因素,依托湖南某高速公路路基工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路基分级填筑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路基填筑过程中沉降变化规律以及填土弹性模量、地基渗透性能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占总沉降的绝大部分,且路基表面沉降呈"凹"形;填土弹性模量对路基沉降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在某一范围内,沉降随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当超过该范围,路基填筑完毕时孔压趋近于0,沉降逐渐趋近于稳定.在满足规范规定压实度前提下,实际施工过程应着重对地基进行处理来减小沉降.

    有限元分级填筑路基沉降弹性模量渗透性能

    多种光稳定剂对沥青抗紫外老化协同作用的影响研究

    黄淼
    16-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外线辐射导致沥青老化,本研究制备了一种复合光稳定剂,以提高基质沥青的光稳定性.选择紫外吸收剂(UV326)、受阻胺自由基清除剂(UV4050)和光屏蔽剂(纳米TiO2)作为光稳定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通过物理和流变测试对其紫外线老化前后的性能进行比较,另外采用SEM和FTIR试验分析微观机理.单组分试验结果表明,3种光稳定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沥青的光稳定性.在紫外线老化前,单一材料光稳定剂的加入会导致沥青流动性损失较大,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影响基质沥青的原有性能.复合光稳定剂不仅可以降低单组分光稳定剂对沥青的不利影响,而且可改善基质沥青的光稳定性,3种光稳定剂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改性沥青紫外老化光稳定剂微观机理

    非开挖修补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地聚物材料研究

    张光勇刘建均王海朋
    21-2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给地聚物注浆技术在半刚性基层非开挖补强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分析了地聚物注浆材料的激发剂模数、激发剂掺量、水胶比和膨胀剂掺量对地聚物注浆材料凝结时间、流动度、泌水率和强度等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落锤式弯沉仪、地质雷达检测和现场观察分析了地聚物注浆材料在现场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地聚物注浆材料的激发剂模数、激发剂掺量、水胶比和膨胀剂掺量均存在最佳范围,在最佳参数范围内地聚物注浆材料对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有较好的补强和渗透效果.

    道路工程注浆材料地聚物非开挖补强

    成型与配比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刘鑫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受到成型方法与材料配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通过试验研究了成型方式、振动时间、砂率、骨料粒度和水灰比等5个因素对透水混凝土的影响规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获取使透水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佳的影响因素范围.结果表明:机械振捣+静压得到的混凝土透水与力学性能为最佳,适当增加机械振捣时间能够改善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与力学性能,但是时间不宜过长;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透水系数随着砂率的增加不断减小,抗压强度则随着砂率的增加而增大;若需要较好的力学性能则适当增加小粒径的粗骨料,若需要较好的透水性能则可增加大粒径粗骨料;振捣时间为8~12 s、水灰比为0.27~0.3时混凝土性能较为优越.

    透水混凝土成型方式砂率水灰比透水性能力学性能

    纳米黏土改性橡胶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谭芳
    34-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纳米黏土对橡胶沥青性能影响,参考现有研究,在橡胶沥青中分别加入掺量1%、3%、5%的纳米黏土制备纳米黏土/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利用薄膜烘箱试验模拟短期热氧老化,然后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黏度等试验对老化前后纳米黏土/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并通过温度扫描和多重应力蠕变恢复试验探讨了纳米黏土对于橡胶沥青的高温流变性能、抗车辙和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影响,采用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分析了纳米黏土/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通过老化前后性能对比及微观试验分析,发现纳米黏土能够较好地提升橡胶沥青的物理和流变性能,并且改善了其耐老化能力.

    改性沥青纳米黏土老化指数流变性能永久变形微观形貌

    长期服役沥青路面中SBS改性剂的定性分析

    刘旭王婷宇贺陶安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供了一种长期服役沥青路面中SBS改性剂的有效定性分析方法.以某路段为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动态剪切流变仪(DSR)研究回收沥青的化学组成和流变性能,同时对已知含有SBS改性剂和未知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包括间接拉伸强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和间接拉伸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路面回收沥青红外光谱同时具有966 cm-1特征吸收峰和699 cm-1特征吸收峰,这与SBS改性剂的红外光谱特征峰相吻合,未知沥青红外光谱无此特征峰;DSR试验表明未知沥青路面回收的沥青具有较低的复数模量和较高的相位角;未知沥青路面芯样相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关力学性能(劈裂试验,低温弯曲破坏应变,间接拉伸回弹模量)要低24.7% ~41.8%;综合试验结果可判定未知沥青混合料中无SBS改性剂.

    沥青红外光谱流变性能

    水泥处理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室内试验研究

    孟令卿郭毅鹏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水泥处理再生沥青(RAP)路面材料,并对该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将水泥含量固定为6%,RAP含量设置为100%、75%、50%、25%、0,研究再生沥青含量对混合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AP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合物抗压强度、抗弯强度、间接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降低.

    水泥再生沥青路面抗压强度回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性能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罗炉颜加俊匡耀
    50-5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北省就地热再生工程检测数据,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摊铺温度、摊铺速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对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性能指标空隙率和渗水系数的影响程度,并得到各相关因素的排序结果.研究表明:灰关联分析法对于分析各相关因素对空隙率和渗水系数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沥青用量是影响再生混合料空隙率的最主要因素,控制好摊铺温度可有效保证再生混合料施工均匀性和压实效果;空隙率是影响再生路面渗水系数的最主要因素,体积参数对渗水系数的影响程度高于施工参数,但各因素关联度相差不大;配合比设计时,应严格控制2.36 mm关键筛孔通过率;摊铺速度对空隙率和渗水系数影响程度较小,施工过程中可适当加快摊铺速度来提高施工效率.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灰关联分析空隙率渗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