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迎军

月刊

1000-565X

journal@scut.edu.cn

020-87111794

510640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华南理工大学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发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报道本校举办的重大学术活动,介绍本校的校情资料,以促进国内外学术界及社会对华南理工大学的了解。本学报刊载土木、建筑、机械、电力、化工、轻工、无线电、自动化、计算机、交通、材料、食品等学科的学术论文,介绍本校的知名学者和有成就的科研集体。目前已有二十余种国内外索引文摘刊物和数据库收录本学报刊出的论文,被列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C4表面镍基涂层的微观组织及高温抗变形性能

    付宇明李长城闫茂荣郑立娟...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耐高温抗变形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以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为基粉,HfC、ZrC、TaC、NbC过渡族碳化物为增强相,在TC4基材上制备不同比例的镍基金属-多元陶瓷复合涂层,通过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多元陶瓷粉末含量涂层的微观组织、涂层硬度和高温抗变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物陶瓷增强相的添加使涂层微观组织细化,硬度得到提升,当陶瓷增强相添加量为15%时涂层硬度最高,是基材的2.54倍;随温度升高,纯镍基熔覆涂层内部枝晶组织发生了溶解和分离,并逐渐等轴化;添加15%陶瓷粉末的镍基熔覆涂层中出现了枝晶破碎情况,熔覆层中弥散分布的陶瓷增强相发生了聚集长大现象;在3种高温压缩试验温度(700、800、900℃)下,试件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变均出现在基材内部,相比于TC4试件,激光熔覆试件在涂层结合区产生应力突变,涂层的抗变形能力有所增强.

    TC4钛合金激光熔覆微观组织显微硬度高温压缩

    选区激光熔化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马国楠张乐欧阳史利军...
    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基复合材料具有硬度高、切削加工难度大的特点.为了实现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铝基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该文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10%(体积分数)微米级SiC颗粒增强AlMgScZr复合材料,建立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与复合材料成形质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探讨了微米级SiC颗粒对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铝基复合材料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铺粉层厚为30 μm、扫描间距为0.12 mm、激光功率为260 W、扫描速率为1 000 mm/s的工艺参数下,可获得成形质量最佳的SiC/AlMgScZr复合材料,其致密度可达99.81%;激光熔覆过程中,SiC颗粒与Al基体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界面反应,SiC颗粒尖角明显钝化,原位生成的微米级针状Al4SiC4条带与残余SiC颗粒形成混合增强结构;时效态SiC/AlMgScZr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为379 MPa、延伸率为12%、弹性模量为84 GPa,其断裂形式为Al基体的韧性断裂和Al4SiC4相的脆性解理断裂,大量交错分布的针状Al4SiC4条带是材料发生过早失效断裂的主控因素.

    选区激光熔化铝基复合材料工艺参数界面反应断裂行为

    低氧环境对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胶原蛋白含量的提升作用

    林展翼肖聪许健宜刘青...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血管组织工程领域,目前的主要技术方向集中于利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体外增殖和分泌富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ECM),并且施加特定力学刺激重构出具有所需力学性能的生物材料.合适的氧气含量对于体外细胞三维培养至关重要,但在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TEVG)应用方面还缺乏足够研究.为此通过设计不同的氧气含量培养环境,对VSMCs增殖活性检测以确定细胞培养的氧气含量最佳值;进而,在常规氧含量和低氧含量下,对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羟脯氨酸检测法对沉积在细胞层中的总胶原含量进行定量;最后,在聚乙醇酸(PGA)支架材料上接种VSMCs进行三维培养形成TEVG,通过组织切片染色和总胶原定量来观察低氧环境下TEVG的培养效果.结果显示:7%氧气条件下VSMCs细胞活性增长最快;低氧环境下VSMCs的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基因表达有所上调,在第5至第9天可以检测到更多胶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尤其是Col Ⅲ,并且第11天细胞层ECM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为常氧组的3.1倍;7%氧气条件可促进PGA支架上VSMCs三维培养过程的胶原沉积,与常氧组相比总胶原含量提高至2.09倍,并形成更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果表明,选择低氧环境可以促进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胶原蛋白的含量,可为进一步优化TEVG的体外培养条件提供依据.

    血管平滑肌细胞低氧环境组织工程血管移植物胶原蛋白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免扩增核酸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沈兴李妍张旭盖作启...
    13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是来源于古细菌的一种免疫系统,可在特定向导RNA的引领下对外来核酸进行识别与切割.由于具有高特异性靶标识别能力以及靶激活的核酸酶活性,近年来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核酸检测领域.为实现高灵敏检测,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基因编码的系统(CRISPR/Cas)通常需与预扩增技术相结合,但这同时带来了扩增子气溶胶污染、依赖专有设备、检测时间延长等问题.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免扩增CRISPR核酸检测技术以解决上述限制.CRISPR/Cas靶向激活的高周转率非特异性切割活性为这种技术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利用各种提高系统反式切割效率或者增强信号的策略,许多免扩增CRISPR核酸检测技术被成功开发出来.该文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基于CRISPR的免扩增核酸检测技术,依据策略不同将这些技术分为Cas效应器的联用或构筑生化回路、电化学传感、微体积CRISPR/Cas系统、优化信号报告物等4个方面,并从策略的角度分析了这些技术实现免扩增核酸检测的原理,即通过累积多个蛋白复合物传导的信号、增强信号传感能力、提高反应体系浓度、放大报告底物信号等原理实现灵敏度提升.基于已有的技术原理,该文对几种策略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此外,该文进一步展望免扩增CRISPR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开发更快速、灵敏、简便的分子检测技术以促进其更深入的应用提供参考.

    CRISPR/Cas核酸检测免扩增信号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