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

陈晓阳

双月刊

1001-411X

journal@scau.edu.cn

020-85280069

510642

广州五山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农业各相关学科科研活动、学术动态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述,为农业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服务。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为国内所有农业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的固定刊源;长期以来被国际著名的《CAB》、《Zooloical Record》、《CA》、《AGRIS》等收录。现任主编为骆世明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cgf2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重编程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

    姚梓淇廖立钦宋佳蓓张新珩...
    31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提高诱导鸡多能干细胞的干性为目的,利用Pcgf2 基因与传统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因子共同诱导鸡多能干细胞。[方法]以鸡早期胚胎为模板,对Oct4、Sox2、Nanog、Lin28、C-myc、Klf4 这 6 种传统的重编程因子及Pcgf2 进行基因扩增,并与慢病毒载体重组为慢病毒质粒,在包装慢病毒并测定相对应的病毒滴度后,分组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在诱导的过程中对干细胞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利用传统的重编程因子组合与加入Pcgf2 共同诱导后的细胞都较早地表达出磷酸酶活性。加入Pcgf2 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使细胞更早地出现类干细胞形态,且内源性基因Oct4、Sox2、Nanog和Lin28 的表达得到更稳定的提高。[结论]Pcgf2 在加入诱导体系后可以有效提高细胞的重编程接近干细胞状态。该研究可为选择重编程因子诱导鸡细胞完全重编程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慢病毒多能转录因子鸡胚成纤维细胞体细胞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

    镁营养对大豆苗期生长及根系形态构型的影响

    刘昭阳李书悦毛婧莹燕涵...
    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镁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研究大豆在不同镁浓度下的苗期生长情况及根系三维构型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磷高效大豆品种'粤春 03-3'为研究对象,营养液培养,设置镁浓度为 0、262。5、525。0、787。5 和 1 050。0 μmol/L,分析苗期大豆的生长发育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系三维定量系统对正常镁处理(525。0 μmol/L,对照)及缺镁处理(0 μmol/L)的大豆根系三维构型进行动态定量化分析。[结果]与 525。0 μmol/L对照相比,0 μmol/L缺镁处理大豆的地上部干质量、根冠比、老叶SPAD、总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分别减少 89。04%、48。67%、51。42%、93。36%和 94。31%。而其他 3 个镁浓度条件下,大豆生长与对照差异较小。根系三维构型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缺镁处理显著降低大豆根系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重心、根尖数、凸包体积、最大根宽、最小根宽、最大根深、最大根宽/最大根深,对根系充实度、分根繁茂度和根体积分布的影响较小。[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大豆对外界镁有效性的适应范围较广,借助优化的根系三维重建技术,阐明缺镁显著降低大豆根系的总根长、根尖数、根重心、最大根宽等,但对根系充实度、分根繁茂度、根体积分布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大豆镁肥的合理施用和镁营养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豆苗期生长根系三维定量根系构型

    蔗糖对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形成及耐铝功能的影响

    郭雪琼林雁蔡泽菲陈倩倩...
    329-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根尖边缘细胞在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适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形成的生理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蔗糖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及其铝毒耐受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圭亚那柱花草'热研 2 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添加糖源的方法,分析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态特征,研究蔗糖对柱花草幼苗耐铝能力的影响。[结果]蔗糖和葡萄糖均能明显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添加蔗糖处理的根尖类边缘细胞鲜质量、长度和宽度与无糖处理相比分别增加 50%、14%和 62%,细胞层数增加 3~4 层。保留根尖类边缘细胞的柱花草具有较强的耐铝能力;与无糖处理相比,蔗糖处理后形成的根尖类边缘细胞具有更强的吸铝能力,根尖铝累积明显减少,根系相对生长速率增加 45%。[结论]蔗糖可以促进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的形成,增强铝处理下根尖类边缘细胞对柱花草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发育及其适应铝毒胁迫的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柱花草根尖类边缘细胞蔗糖铝毒害

    水体镉铅铜复合污染对玉蕊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彭远航朱洁怡陆洁阮可瑾...
    336-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水体Cd-Pb-Cu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为玉蕊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湿地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蕊为材料,采取室内盆栽试验模拟湿地环境,研究Cd-Pb-Cu复合污染对玉蕊生长、养分吸收和重金属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玉蕊株高在 20 mg·L-1 Cd + 200 mg·L-1 Pb + 400 mg·L-1 Cu污染水平下受到显著抑制,与CK(无污染)相比减少 14。20%,各处理地径生长均未受显著影响;在 5 mg·L-1 Cd + 100 mg·L-1 Cu + 50 mg·L-1 Pb污染水平下玉蕊的总生物量较CK显著增加;玉蕊在各处理下氮磷钾养分含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但全株各养分元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CK;Cd-Pb-Cu复合污染增加了玉蕊全株Cd、Pb、Cu含量和累积量,各部位Cd、Pb、Cu含量和累积量均随污染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复合污染下K和Cu对玉蕊的株高、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比其他元素更明显;综合转移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玉蕊在 10 mg·L-1 Cd + 100 mg·L-1 Pb + 200 mg·L-1 Cu污染水平下具有更强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和转移能力。[结论]玉蕊对Cd-Pb-Cu复合污染水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修复潜能,在Cd、Pb、Cu污染湿地的生态修复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重金属复合污染玉蕊元素吸收湿地生态修复

    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

    崔罗肖刘娅赵兰凤张新明...
    34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以期为香芋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韶关市的 3 个香芋种植区(桂头镇老均村,廊田镇官坡滩村、农庄村)采集 0~30 cm香芋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能代表当地土壤肥力的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通过隶属度函数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并评价土壤肥力。[结果]3 个香芋产区土壤均呈酸性;容重为 1。17 g·cm-3,质地适宜;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为 9。17 cmol·kg-1,处于较低水平;速效P(54。20 mg·kg-1)、有效Cu(2。07 mg·kg-1)、有效Fe(186。33 mg·kg-1)、有效Zn(1。87 mg·kg-1)丰富,有效Mn(4。21 mg·kg-1)、有效B(0。12 mg·kg-1)、有效Mo(0。10 mg·kg-1)缺乏或极缺乏,其他养分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3 个香芋产区土壤粒级占比、碱解N、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从 20 个指标中筛选出 7 个指标构成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分别为碱解N、砂粒、黏粒、交换性Ca、有效B和有效Fe含量以及CEC。评价结果表明,3 个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碱解N和交换性Ca含量为肥力水平的主要限制因子。[结论]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保肥能力较差,有效Mn、B、Mo等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在香芋种植时,要注重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香芋产区养分水平最小数据集土壤肥力评价

    含有伯酰胺和氰基的苯基噻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评价

    杨帅唐豪毅赵晨徐汉虹...
    354-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噻唑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五元杂环化合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苯基噻唑衍生物,进一步挖掘噻唑骨架在防治鳞翅目害虫领域的潜力。[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为原料合成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噻唑衍生物,并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确证结构。采用浸液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从分子轨道层面解释该骨架具有杀虫活性的原因和差异。[结果]经结构确证,合成了 22 个含有伯酰胺及氰基的噻唑衍生物,其中 6 个化合物(6d、7d、13a、13b、14a和 14b)对小菜蛾表现出很好的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50%),尤其是化合物 6d和 7d,对小菜蛾的LC50 达到了 23。94 和 30。37 mg/L。构效关系表明,苯环仅取代 4-CF3 且 5-位噻唑未取代时,表现出最优的杀虫活性。DFT计算结果表明,4-三氟甲基苯基噻唑既传递电子又接受电子,且化合物6d比 7d具有更小的HOMO-LUMO间隙(ΔE)。[结论]化合物 6d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开发,本研究可为含有噻唑骨架杀虫剂的分子设计与优化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苯基噻唑合成杀虫活性小菜蛾密度泛函理论

    番石榴枯萎病菌生物学特性及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的筛选

    黄荣曾敬杨雨婷习平根...
    364-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番石榴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生防菌和防治药剂筛选,为番石榴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及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碳源、温度、pH、NaCl浓度等培养条件下,测定番石榴枯萎病菌GS-1 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GS-1 的生防菌,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6 种常用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番石榴枯萎病菌GS-1 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产孢最佳碳源为果糖和甘露醇;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 30℃,最适生长pH为 6;温度为 28~46℃时均有大量孢子萌发,52℃时孢子完全失去活性;番石榴枯萎病菌GS-1 菌丝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2 对病原菌GS-1 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番石榴枯萎病菌GS-1 菌丝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最高,0。0004 μg/mL咪鲜胺条件下不生长;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和甲霜灵,EC50 分别为 0。4912 和 0。8805 μg/mL。[结论]番石榴枯萎病菌适生范围较广,温度较高、中性偏弱酸的环境条件利于其快速生长繁殖,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甲霜灵可作为防治番石榴枯萎病的药剂。

    番石榴枯萎病番石榴纳氏霉生物学特性生防菌防治药剂

    秃杉素对水绵的抑制活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孙楠王梦雨陈家欣周利娟...
    371-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中提取得到的除草活性物质秃杉素(4-O-α-thevetopyranosyldiphyllin,TSC-3)对水生植物水绵Spirogyra communis的抑制活性和对其叶绿体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秃杉素对水绵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IC50。采用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秃杉素对水绵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经秃杉素处理 7d后,水绵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色素的IC50 分别为 3。41、31。50、47。34 和 29。30 mg·L-1。秃杉素能破坏水绵细胞的细胞壁,引起细胞膜消失、叶绿体解体、类囊体完全消失、淀粉粒分散以及蛋白核降解和碎片化。[结论]秃杉素可降低水绵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对类胡萝卜素的抑制较其他色素更强;秃杉素主要作用于叶绿体和细胞壁。本研究为解释植物源除草化合物秃杉素的除草机理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也为水生藻类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植物源除草剂秃杉素水绵叶绿体类囊体

    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学特性及表达转录组的影响

    易杏盈肖月张东华刘丽...
    38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vsporum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方法]将尖孢镰刀菌活性孢子和灭活孢子分别与秀丽隐杆线虫共培养,测定C。elegans寿命、体长、运动能力、繁殖力以及咽泵运动速率等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GO和KEGG分析明确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关键通路和生物学功能。[结果]尖孢镰刀菌活性分生孢子与线虫共培养可导致线虫寿命下降,虫体显著缩短,线虫繁殖力显著降低;但共培养并未对线虫的咽泵运动速率及运动能力产生明显影响。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先天免疫反应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方面;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代谢外源性物质的细胞色素P450 和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结论]尖孢镰刀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基本生命活动有不利影响,这为深入探讨线虫响应尖孢镰刀菌的天然免疫机制及与植物免疫的相似性,从而寻找植物相关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尖孢镰刀菌秀丽隐杆线虫生物学特征天然免疫转录组致病机制

    基于三维点云的采后香蕉表征褐变定量评估方法

    熊俊涛王雨杰洪丹梁俊浩...
    390-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采后香蕉的表征褐变并评估其衰老程度对香蕉保鲜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致力于解决传统人工测量香蕉表征褐变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三维点云的采后香蕉表征褐变过程定量评估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取香蕉的三维点云模型,重构出香蕉的几何模型;然后使用欧式聚类对香蕉几何模型进行点云滤波降噪处理;再结合图像阈值分割法与散点轮廓算法(Alpha Shapes)求出香蕉的体积、表面积和黑斑面积;最后利用傅里叶函数对香蕉表面黑斑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确定香蕉表征褐变过程的评估模型。设计本算法与溢水法测量实际香蕉体积、手绘测量面积的对比试验。[结果]拟合香蕉的生长函数,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R2 =0。9816>0。7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与实际测量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论]本研究可为香蕉的保鲜管理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

    三维点云数据拟合香蕉褐变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