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与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与环境科学
气象与环境科学

王建国

季刊

1673-7148

zzhnqx@126.com

0371-65922877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0号

气象与环境科学/Journal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河南省气象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为主,兼具指导性、科普性、思想性、文学性的气象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南地区复杂地形对地闪与降水影响分析

    张新科李强何跃许伟...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2020年夏季(6-8月)重庆市 ADTD地闪定位资料和 1686 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并结合 DEM 高程数据,研究了西南地区盆地、丘陵和高山山地等 3 种不同地形条件下地闪活动与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盆地、丘陵到高山山地区域地闪活动逐渐减弱,降水逐渐增加,盆地区域的降水量主要来自降水强度的贡献,丘陵、高山山地区域的降水量主要来自降水频次的贡献.地闪活动与短时强降水分布密切相关,不同地形条件下强对流活动日变化特征迥异,自西向东由盆地、丘陵到高山山地区域强对流系统由夜间主导型逐渐向白天主导型转变.重庆市 RPF(总降水量/总地闪次数)为 0.24×108~3.74×108 kg·fl-1,复杂地形对其影响显著,其值随海拔抬升呈线性递增,随地闪频次增加呈线性递减.地形抬升有利于触发对流活动,但山地区域不利于深对流活动的持续和发展.

    地闪降水复杂地形西南地区

    地形对宜昌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扩散条件影响

    成勤岳岩裕罗剑琴毛成忠...
    8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6-2020年气象与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宜昌市三面环山地形对PM2.5、PM10 和O3 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和其大气扩散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污染物中,PM2.5 污染最严重,O3 污染天数少于PM10污染天数,但污染超标程度高于 PM10 的超标程度.受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影响,宜昌市"喇叭口"地形内大气污染最重.(2)在地形和区域输送的影响下,"喇叭口"内易形成大气污染.冬季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污染路径主要为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潜在源区主要为河南北部和东部、荆门、荆州.夏季 O3 为主要污染物,污染轨迹主要为偏南和偏东路径,潜在源区为江汉平原和宜昌南部.(3)地表风速与 PM2.5、PM10 浓度负相关,但受传输过程影响,平均风速大于 3.3 m·s-1 时,PM2.5、PM10 浓度波动较大;与 O3 浓度正相关,但在平均风速大于 2.1 m·s-1 时,O3浓度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受"喇叭口"地形影响,偏东风为造成宜昌城区 PM2.5 污染的主风向.受长江河谷地形影响,NW风和 E风易造成宜昌城区 O3 浓度升高.(4)降水对污染物有湿清除作用,降水量与污染物浓度负相关;但降水量小于 5 mm时,可能出现PM2.5 浓度成倍增长的情况;降水量大于 25 mm时,PM10 的负清除率占比有所上升;降水对 O3 的正清除率占比最高,但平均清除率不高.

    地形大气污染特征气流轨迹平均风速盛行风向湿清除

    统一规范的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张来恩戴晴薛蕾王立柱...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观测设备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数值模式预报及实况业务对观测数据传输时效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地面、高空和雷达等测站端所用传输软件种类多样,传输稳定性、完整性和时效性无法得到保障.为此,设计开发了传输客户端软件,统一了从测站至省级的数据传输标准,规范了与观测系统的接口及数据传输流程.软件具备高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等特性,针对不同特点的观测数据设计不同传输协议,为气象"云+端"业务技术体制建设提供"直传入云"的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已在全国 2400 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和 600 个农气观测站进行部署,传输时效性和完整性有大幅度提高.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传输客户端ZeroMQAMQP

    基于气象条件的路面状况影响预报研究

    张翠华段潇楠刘思廷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城市交通环卫的气象服务需求,利用近 65 年逐日气温和地温资料,结合智能网格总云量、气温数值预报和 Micaps地面天气形势资料及近两年逐日智能气象灾害监测站采集的路面温度数据和国家气象观测站日照时数(天空状况)和降水量实况数据,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天气学原理和 BP 神经网络算法,逐"候"精细统计分析了不同天空状况(晴天、多云、阴雨)、不同天气形势下气温与地面温度差值的变化特征,建立了 72 候气温与地面温度的差值定量指标库、智能网格地面温度预报和基于地面温度的路面温度预报模型,确定冬、夏半年五级路面状况预警等级指标,利用 matlab程序语言搭建基于气象条件的路面状况影响预报服务系统,为交通环卫开展路面温度数值预报和路面状况预警等级预报的专业气象服务.

    气象条件路面状况影响预报预测检验

    欢迎访问《气象与环境科学》编辑部网站

    111页

    《气象与环境科学》征稿简则

    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