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翁佩萱

双月刊

1000-5455

xb03@scnu.edu.cn

020-85211440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石牌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本校文科的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在广东省文科学报和全国师范院校学报中,保持较前的名次和转载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EGA2尚未发表的马克思晚年关于法国土地所有制的笔记

    李岱吴重庆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官网中,有一本 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尚未发表的马克思晚年关于法国土地所有制的笔记.该笔记由德语和法语组成,封面目录由恩格斯亲笔撰写,正文部分由马克思亲笔摘录.笔记的主要内容为土地所有制相关的详细数据.结合马克思晚年的研究方向,摘录笔记是马克思对国家革命问题与"六册计划"进行的更进一步的探索.根据辨识结果,该笔记对于了解马克思晚年对待农民阶级的态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法国土地所有制"六册计划"

    马克思中文译名的历史演进、表现特点与社会影响

    胡思遥胡国胜
    16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是他在中国的特定名称符号."马克思"不仅是个译名,更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于普通人群的、带有特定个体差异的标志.马克思中文译名主要经过英文、日文、俄文等不同语种文本翻译进入中国,其登场于欧洲译本,出现过多种译法,体现出不同的语义内涵,最后经中国共产党推动形成共识,达成一致历史画像.马克思中文译名在中国的历史演进,推动了中国民众对马克思的认知认同.使用统一的马克思中文译名,在一定意义上便利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存留了马克思在中国的历史记忆.

    马克思中文译名中国共产党

    王阳明心学的澄明、贯通与夯实——论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独特贡献

    李承贵
    17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薛侃是王阳明的大弟子,但学界较少关注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的贡献.基于对薛侃相关文献的考察和分析可知,薛侃在学术上对阳明心学作出了独特贡献.首先表现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的基本观念上,如在良知即先天判断、"万物一体"基础的论证等方面;其次表现在对王阳明心学的某些核心观念的分辨和明晰上,如在"良知作为主人翁的资格"、"知行合一"的两种形式、"万物一体"的关怀与境界旨趣等方面;再次表现在创造性地发展、夯实阳明心学的内涵上,如对"致良知"的"致"之思想意识层面的强调、对"知行合一"之本体性论证、对"见在"即本体与工夫的统一之界定等方面;最后表现在对王阳明心学四大基本观念的贯通上,如以"见在"为枢纽,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个基本观念进行贯通,言简意丰地阐述了四者复杂而有机的关系,认为"心"或良知是"万物一体"之基础,"万物一体"也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基础,而做到了"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也就实现了"万物一体",从而将王阳明心学体系脉络更为深刻、更为生动地呈现出来.薛侃在学术上对王阳明心学所作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薛侃王阳明心学澄明贯通夯实

    "从老根上发新芽":梁漱溟"新礼俗"思想解析

    王珺娴戴黍
    190-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反思民族自救运动的过程中,梁漱溟提出以社会涵容政治的"新礼俗"构想.中国的民族复兴不可简单照搬西方制度,应从复兴"刚"的人生态度与重建伦理本位的社会构造两方面来激活"中国老根子里所蕴藏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新礼俗"可视为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综合性构想,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独特方案.具体而言,他主张以中国人的理性主义开出民主精神,由此实现中西文化在中国实际社会的沟通调和;强调以乡村为实践起点,通过乡农学校这一实践载体,将知识分子与农民聚合在乡村,启发个体的人生向上思想,创建富有伦理情谊的现代团体组织.

    梁漱溟乡村建设新礼俗民族精神

    Abstracts

    205-208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