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翁佩萱

双月刊

1000-5455

xb03@scnu.edu.cn

020-85211440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石牌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反映本校文科的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学术性、地方性、师范性。在广东省文科学报和全国师范院校学报中,保持较前的名次和转载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夫妻不动产物权归属约定的性质与效力

    邝书铭
    15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由式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框架下,需厘清赠与合同与夫妻财产约定的单务性与双务性本质差异,以主观认定是否存在对待给付义务为标准,类型化区分认定夫妻不动产物权归属约定构成夫妻财产约定或者赠与合同.在构成夫妻财产约定时,可通过法律解释得出该约定在夫妻之间直接发生物权变动效力;在受让人拒绝履行或无法继续履行该约定时,可通过合同法定解除权与情势变更规则予以补救.在对外效力上,应以维护物权公示效力为原则,兼顾受让人与第三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审查夫妻自治行为正当性,避免夫妻假借自治行为逃避债务.对于转让人的继承人而言,根据夫妻约定的履行情况,决定其对内效力是否延伸至继承人.在构成赠与合同时,该约定同等适用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赠与合同夫妻财产约定对待给付义务解除物权公示效力

    划时代: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分期问题略论

    郑开
    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分期是一个重要且棘手的问题.从传统的学术史和思想史角度予以分期难以把握思想史、哲学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哲学史和哲学思维特点角度分析,近代以前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具有围绕着"德""道""理"等核心概念进行思考的特点,并且呈现出"德的时代""道的时代"和"理的时代"相继展开的、跌宕起伏的恢弘进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的三个大时代恰能表明古代哲学发展的规律、节奏及理论特征.

    思想史分期德的时代道的时代理的时代

    《老子指归》神明、太和观念对道论的丰富

    李宜静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指归》最突出的特点是引入神明、太和概念以阐发道德之义.学者多从宇宙论的角度诠释神明、太和与道德的关系,认为它们代表了宇宙发展的不同阶段.这种宇宙发生学视角难以全面解释《老子指归》的整体文本.将神明、太和纳入道的范畴,对《老子指归》中道、德、神明、太和的历时性描写进行整体性、内在化的诠释可知,神明、太和是道自身的呈现和表达,它们与道为一整体.神明体现了道的精神性向度,是连接道与个体生命的关键,同时也体现了道在人文世界的决定性力量;太和代表容纳多元差异性的和谐,正面体现了道的作用.《老子指归》通过神明、太和展现了道的丰富内涵,并将作为本体的道与人的生命境界和人文世界更内在地联系起来,具有深刻的意义.

    神明太和道论境界人文

    明物与察伦——孟子政治伦理世界的终始之道

    杨尚辉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孟子的政治伦理世界以王道为根本旨归,其道性善与倡王道共同构成了伦理世界的整体.孟子在论述仁义之道时,强调圣王舜的"由仁义行"源于"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此得窥明物与察伦作为圣王人格建构与政治实践活动展开的两个面向.明物与察伦之间的究竟关系,也成为历代注孟解孟的一个根本问题.孟子哲学视域下明物的存在论面向与察伦的伦理实践,以终始先后的方式构成了"由仁义行"的一体两面,共同指向"由仁义行"的合外内之道与儒家典型的理想人格类型,进而呈现出儒家心性理论与政治秩序建构之间的内在一体,儒学的政治伦理正是在世之学.

    明物察伦由仁义行终始之道

    Abstracts

    199-202页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1~6期)总目次

    203-206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