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这项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进行.选择22名接受含铋四联疗法(bi-containing quadruple therapy,BQT)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作为BQT组,23例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测试为阴性的无症状儿童被招募作为对照组.在研究前(第0周,基线时)、治疗结束时(第2周)、治疗后6周(第6周)和26周(第26周)收集粪便样本.使用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对两组儿童肠道细菌组成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基线时,BQT组和对照组之间的α多样性(观察物种、Chao 1和Shannon指数)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水平相比,BQT组患者在第2周的α多样性(物种丰富度、Chao 1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并在第26周恢复到基线水平.PCoA分析显示,与基线相比,第2周BQT组(r=0.998,P=0.001)的粪便微生物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在第6周(r=0.051,P=0.12)和第26周(r=0.091,P=0.97)得到恢复.与基线水平相比,BQT组患者在根除后第2周的厚壁菌门[(48.23%±15.89%)vs(22.05%±11.88%),P<0.001]和拟杆菌门[(42.99%±15.19%)vs(1.47%±2.49%),P<0.001]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门[(3.13%±3.24%)vs(74.61%±12.28),P<0.001]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与基线相比,BQT组中55个细菌属的丰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11个分类群显著增加,44个分类群减少.在第6周,总共87.3%(48/55)的显著改变得到恢复,在第26周,94.5%(52/55)的显著改变得到恢复.在第2周的BQT组中,几种有益分类群的相对丰度下降,包括拟杆菌属、粪大肠杆菌属、考拉杆菌属、罗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以及经黏液真杆菌属.一些有害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增加,包括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结论:BQT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短暂性生态失调.这些变化在治疗26周后几乎恢复到根除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