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符晓华

季刊

1673-016X

hnnms@126.com

0731-88912508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疾病感知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何素素陈明鸿刘光芝刘志英...
    161-16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疾病感知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2月在湖南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92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疾病感知量表在术前、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重复测量.选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模型相关指标,喉癌手术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可分为高分增长组(16/92,17.4%)、中等增长组(55/92,59.8%)和低稳增长组(21/92,22.8%)3个潜在类别;相对成长低稳增长组,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更容易进入成长高分增长组(OR=0.88,P=0.006).疾病感知发展轨迹划分为快速下降组(26/92,28.3%)、平稳下降组(42/92,45.6%)、缓慢下降组(24/92,26.1%)3个潜在类别.结论:喉癌患者术前至出院后6个月,创伤后成长和疾病感知均呈现出3种变化轨迹,群体间存在个体差异.医护人员可通过手术方式识别创伤后成长水平低的人群,预测其创伤后成长动态变化.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喉癌手术患者创伤后成长和疾病感知的发展轨迹类型和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喉癌创伤后成长疾病感知潜类别增长模型

    基于决策树的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静脉炎风险模型

    郭红燕翟羽佳王文婷朱菊红...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进入医院进行诊治的350例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将患儿分为静脉炎组和无静脉炎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Modeler软件构建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并分析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50例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中有62例患儿发生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7.71%(62/35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5 d、每日输液量>250 mL、家属延期维护及生理盐水封管等是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选择了一次穿刺成功、家属延期维护、每日输液量、输入药物类型、留置时间及封管液等6个临床特征作为模型的节点,其中一次穿刺成功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决策树模型的AUC是0.814(95%CI:0.785~0.843),灵敏度是78.60%,特异度是84.20%,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是0.756(95%CI:0.683~0.829),灵敏度是61.30%,特异度是80.20%,决策树模型的AUC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的AUC.结论:未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5 d、每日输液量>250 mL、家属延期维护及生理盐水封管等是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预测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发生静脉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临床可据此对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居家静脉留置针患儿静脉炎危险因素决策树

    微视频联合回授法在慢性肾脏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黄雪芹龚放华邹家静杨丹...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回授法宣教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肾病内科住院并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慢性肾脏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口头加纸质版宣教,试验组将宣教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并联合回授法实施为期6周的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性以及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视频联合回授法可以提高自体动脉内痿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满意度.

    微视频回授法动静脉内瘘效果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决策体验的质性研究

    戴璇李珍秦月兰熊茂...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决策的真实体验,为针对性制定决策辅助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对1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得出3个主题和8个亚主题:运动决策需求的差异较明显(决策认知差异、决策参与程度不一致、决策行为受情境约束)、运动决策支持不系统(低效的信息支持、缺位的情感支持、医患沟通不充分、时间和经济的压力、同伴效应的导向)运动决策结果不明确.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改善其决策体验,鼓励患者参与运动决策,提高运动依从性.

    2型糖尿病临床决策运动质性研究

    新护士感知工作环境中的无礼行为对职业适应的影响:自我效能与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紫媚李月娥胡美德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在新护士感知工作环境中的无礼行为(以下简称"无礼行为感知")与职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于2022年9月―11月采用工作场所无礼行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及护士职场适应度量表对湖南省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16名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护士无礼行为感知条目均分为(1.64±0.57)分,自我效能条目均分为(2.65±0.60)分,工作投入条目均分为(3.61±0.92)分,职业适应条目均分为(3.87±0.62)分;无礼行为感知对职业适应的间接效应成立,总间接效应为-0.151;自我效能或工作投入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2.8%、11.9%;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在无礼行为感知与职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7%.结论:新护士职业适应能力处于中上水平,自我效能与工作投入在无礼行为感知对新护士职业适应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效应成立,护理管理者及新护士本身可降低无礼行为感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和工作投入,进而改善职业适应状况.

    无礼行为感知新护士职业适应自我效能工作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