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符晓华

季刊

1673-016X

hnnms@126.com

0731-88912508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PKP术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分析

    郑义朋谷同同刘康王谦...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expansion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我院115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57例采用常规双侧椎弓根穿刺PKP,为对照组,58例采用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PKP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2(PGE2)、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功能(ODI评分、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残余背痛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对照组;术后1、3、7 d研究组血清PGE2、NE、S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术后3、6个月研究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SVA、TK、LL、PI、PT、SS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研究组ODI、JOA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残余背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PKP与常规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OVCF均能纠正脊柱骨盆结构,恢复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而前者能进一步优化手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组织损伤,降低术后残余背痛风险,但会增加骨水泥用量.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球囊创伤应激指标

    长沙市2018-2021年低出生体重儿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爱平樊婧黄志王金莲...
    116-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长沙市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精准的人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18-2021年分娩的本地户籍产妇及所生17 506例活产儿为对象,通过查阅并回顾性的收集《分娩登记本》和长沙市辖区孕产妇健康管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2021年长沙市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4.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母亲孕期初诊有高危因素、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性别为女孩、早产、多胎、剖宫产和臀助产、出生缺陷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其中,早产(OR=75.67,95%CI:60.38~94.82)、多胎(OR=14.91,95%CI:10.46~21.24)、胎儿生长受限(OR=11.33,95%CI:5.09~25.20)对低出生体重影响最大.而新生儿母亲产次为2次、初诊身高高于155 cm、分娩前体重高于60 kg是低出生体重的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市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受新生儿母亲人口学因素、孕期健康状况及新生儿分娩时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重点加强该地区高龄经产妇、多胎妊娠等重点人群的孕期保健管理,胎儿生长受限等孕期高危因素的识别及早期干预管理.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影响因素

    穴位电刺激结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

    夏伟桃区肇真何海燕颜观梅...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结合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ABA)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ASD儿童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ABA,观察组给予穴位电刺激结合ABA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CARS评分、C-PEP-3评分、ATEC评分、ABC量表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ARS评分、ATEC评分、AB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EP-3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25(OH)D、叶酸、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电刺激结合ABA能显著提高ASD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儿恢复社会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穴位电刺激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孤独症谱系障碍疗效

    助产士主导规范化疼痛管理结合自由体位技术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

    高玲陆天慧刘书华史景发...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主导规范化疼痛管理结合自由体位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86例初产妇患者分成对照组(93例)和研究组(9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围生期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常规疼痛管理,研究组应用助产士主导规范化疼痛管理+自由体位技术.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心理状态、围生期指标、不良分娩结局及椎管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分娩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分娩时不同产程、分娩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恐惧量表(CAQ)、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分娩控制量表(LAS)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第一、第二及总产程时间、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缩宫素剂量、产后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项不良分娩结局及椎管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助产士主导规范化疼痛管理结合自由体位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负面心理,改善围生期指标,提高满意度,且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助产士规范化疼痛管理自由体位技术初产妇阴道分娩分娩疼痛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超声下PTA治疗的临床效果

    邓宇雄刘焕皓黄丽冰吴燕...
    134-13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PT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7月在我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124例,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发生情况,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和成熟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给予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患者超声下PTA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24例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发生32例,发生率为25.81%;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比例分别为56.25%、40.63%和46.88%,明显高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患者头静脉内径、束臂后头静脉内径和桡动脉内径分别为(2.79±0.43)mm、(2.49±0.56)mm和(3.37±0.61)mm,明显小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患者,而总胆固醇(TC)为(4.82±0.91)mmol/L,明显高于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头静脉内径和桡动脉内径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该模型预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55~0.917),预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30%和76.30%;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患者均成功行超声下PTA治疗,术后1个月熟率为87.50%(28/32).术后1个月血流量、瘘体静脉直径及血管壁厚度分别为(803.32±52.03)mL/min、(6.15±0.90)mm和(0.73±0.18)mm,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受高血压、糖尿病、头静脉内径和桡动脉内径的影响,超声下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影响因素超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临床效果

    长沙市岳麓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调查分析

    冯妮李玉峰李月红余翔...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3~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为湖南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依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本研究于 2021年―2022年期间,随机抽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3、4、5岁常住学龄前儿童共计1 762人(35 240牙),检查全口乳牙龋情况,计算患龋率、龋均、充填率等.结果:湖南长沙市岳麓区3~5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37.96%、53.70%、59.79%;龋均分别为1.12、2.22、3.05;龋齿充填率分别为2.57%、7.84%、11.80%.3岁组患龋率显著低于4岁组和5岁组;随着年龄增长,龋均递增.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龋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岁组充填率显著低于4岁组和5岁组,4岁组充填率显著低于5岁组.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龋齿充填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762名学龄前儿童(35 240牙)龋病牙数为3 813,且好发于上颌乳中切牙.结论:长沙市岳麓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儿童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及孩子口腔健康意识.

    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

    香砂六君子贴敷联合昂丹司琼在预防和治疗mFOLFOX6方案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宁智周戴戴新军王丹...
    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贴敷神阙穴联合昂丹司琼在防治mFOLFOX6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60例接受mFOLFOX6化疗方案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化疗第1、2、3天接受昂丹司琼静脉注射治疗,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从化疗第1天至第7天每天予香砂六君子加减方贴敷神阙穴,持续24 h.观察两个化疗周期中前三天的恶心、急性呕吐、食欲减退等情况,以及化疗第四天的迟发性呕吐情况和化疗前及两周期后的卡氏评分.结果:治疗组在第1、2周期化疗后第1、2、3天的恶心程度的缓解有效率(0~Ⅰ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呕吐的治疗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迟发性呕吐方面,治疗组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组在食欲减退方面的治疗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氏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香砂六君子贴敷联合昂丹司琼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由mFOLFOX6化疗方案引起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症状,同时能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发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相关副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化疗相关性呕吐胃癌昂丹司琼脐疗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疾病缓解的预测价值

    张兰王丽媛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抗M型磷脂酶A2受体(anti-M-type phospholipase a 2 receptor,PLA2R)抗体在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患者治疗后1年疾病缓解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PMN患者,依据治疗后1年疾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72例,未缓解组34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PLA2R抗体对P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预测价值.将获得的独立影响因素纳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中C指数、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PMN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的列线图模型效能.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中,缓解组的年龄、24小时尿总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P)、抗PLA2R抗体低于未缓解组,缓解组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在PMN患者治疗1年后,经卡方检验Phi系数、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抗PLA2R抗体与24 hUP呈正相关(r>0,P<0.05),与eGFR和ALB呈负相关(r<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抗PLA2R抗体水平高、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低均是PMN患者治疗1年后未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抗PLA2R抗体水平的AUC值为0.957,说明抗PLA2R抗体对PMN患者治疗1年后是否缓解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构建预测PMN患者治疗1年后未缓解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结果显示,校准曲线C-index值为0.950,ROC曲线建模组的AUC为0.950,验证组的AUC为0.969,说明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效和判别能力.结论:抗PLA2R抗体水平与24hUP、ALB相关;抗PLA2R抗体是影响PMN患者治疗后是否缓解的独立因素,抗PLA2R抗体水平越高,PMN患者疗效越差.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原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列线图模型

    基于全科培训联合紧密医联体的基层医生房颤抗凝治疗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

    杨晓芳沙莎郑学斌
    156-16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培训联合紧密医联体的基层医生房颤抗凝治疗模式的干预效果,以期提升社区基层医生抗凝知识掌握水平.方法:选取长沙观沙岭社区医院、望月湖社区医院、西湖社区医院3家医院共100名医务人员为干预对象,实施全科培训联合紧密医联体的基层医生房颤抗凝治疗模式干预方案.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基层医生房颤抗凝知识掌握率、抗凝处方率和接受程度,探讨干预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干预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后,社区基层医生的房颤抗凝知识掌握率、抗凝药物处方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共有70名(占70.0%)基层医生表示对干预方案的接受程度良好;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最高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科室为全科培训联合紧密医联体的基层医生房颤抗凝治疗模式干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实施全科培训联合紧密医联体的基层医生房颤抗凝治疗模式有利于提升社区基层医生对房颤抗凝知识掌握率和抗凝处方率,且接受度良好;同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对该模式干预效果的影响.

    全科培训联合紧密医联体模式基层医生房颤抗凝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究雷公藤多苷联合甲胺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

    王燕李会龙焦爱军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机制,旨在揭示其协同作用及分子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CTD数据库(http://ctdbase.org/)检索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的主要成分,识别相关靶基因.随后,通过分析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数据集,确定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韦恩图识别药物与疾病的共享基因.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共享基因,并通过临床样本验证其作用.该方法结合网络药理学与机器学习,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结果:通过系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我们确定了IGFBP4和CASP7是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潜在靶点.临床实验显示,治疗24周后,患者IGFBP4上调和CASP7下调的失调状态得到改善,且DS28指数显著下降.这表明,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可能通过调控IGFBP4和CASP7的表达,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结论: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揭示了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分子机制,并确定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为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多苷甲胺蝶呤网络药理学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