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李桂源

月刊

1672-7347

xyxb2005@126.com;xyxb2005@vip.163.com

0731-84805495,84805496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75号信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科技进步。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学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和高等医药学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2024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83页

    环角膜缘缝合与激光光凝模型:两种慢性高眼压模型的比较

    王俊李悦曾文杰姜文敏...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青光眼是一种多因素相关的视神经病变,致盲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高眼压是目前唯一可调控的、与青光眼的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运用环角膜缘缝合与小梁网联合巩膜静脉激光光凝2种不同的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比较2种模型的眼压升高程度和高眼压持续时间,视网膜形态损伤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损伤程度,以及超微结构改变等.方法:建立2种慢性高眼压模型,分为环角膜缘缝合组(缝合组,用10/0尼龙线沿角巩膜缘缝合)和激光光凝组(激光组,激光灼烧小梁网联合巩膜外静脉),并以其对侧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定期规律监测2组大鼠的眼压变化.采用大鼠视网膜切片HE染色观察2种慢性高眼压模型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病理学的影响,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超微结构中线粒体形态的变化,大鼠视网膜铺片Brn3b抗体免疫荧光染色特异性标记RGCs并计数,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以明确RGCs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缝合组与激光组大鼠眼压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缝合组的眼压最高升高1.5倍,眼压显著升高持续8周;激光组的眼压最高达对照组的2倍,持续12周.2组都会导致RGCs丢失,与Brn3b染色的结果相符,2组caspase-3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而在TEM下,2组RGCs中的线粒体形态均变为碎片化,从正常的长条形变小、变圆.与激光组相比,缝合组视网膜形态学的病理变化较轻微.结论:环角膜缘缝合可建立有效的慢性高眼压模型,诱导与激光光凝模型相似的青光眼性病理改变,但病理改变较激光光凝轻微.相较于激光光凝建模,环角膜缘缝合法对于设备要求和操作能力要求更低.

    青光眼模型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大鼠

    多平面重建及3D打印在前交叉韧带翻修术中的应用

    梁杰晖吴松沈民仁鲁安洁...
    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测定骨道位置和直径及3D打印模型建立模拟骨道,以制订前交叉韧带翻修术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术的12名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制订的膝关节3D打印模型及术前膝关节CT数据.测量骨道直径及位置,以此为基础指导术中翻修骨道的建立,并对术后的骨道进行再次测量及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等级评分].结果:术前通过测量发现4名患者的股骨骨道位置和2名患者的胫骨骨道位置欠佳,通过MPR与3D打印技术指导术中新骨道的建立,术后测量所有患者的骨道位置满意.术前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P<0.05)和0.889(P<0.001),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P<0.05)和0.784(P<0.05);术中建立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与术后复查CT测量的股骨及胫骨骨道内口直径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P<0.001)和0.987(P<0.001).12名患者末次随访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再次手术率为0.结论:MPR与3D打印技术能较为精准、有效地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骨道参数,为重建失败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翻修方案,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前交叉韧带翻修骨道测量多平面重建3D打印数字骨科学

    原瘤基因激活诱导成熟B细胞恶变的作用机制

    周瑞琪郭姣姣冯湘玲周文...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肿瘤的发生本质上是由于原瘤基因的激活和抑瘤基因的失活,其中原瘤基因的激活更具有驱动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以肿瘤细胞恶变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原瘤基因作为药物靶点为当前开发肿瘤药物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原瘤基因及其代谢产物可调节B细胞发育路径,在诱导正常成熟B细胞发展成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总结在成熟B细胞恶变过程中关键的原瘤基因,明确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原瘤基因激活成熟B细胞恶变成熟B细胞肿瘤

    异常DNA甲基化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

    周灵艳殷小成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DNA甲基化是一种人体内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即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可稳定遗传的变化.DNA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众多生物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涵盖细胞增殖、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等诸多生理和病理活动.特别是,异常DNA甲基化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发生、进程和预后中起关键作用.DNA甲基化在CML的诊断及治疗上显示出巨大潜力.深入了解DNA甲基化的具体机制,尤其是在CML患者中特定基因的DNA甲基化异常改变,有助于推动以DNA甲基化为基础的新型靶向治疗策略进入临床实践,从而有效地诊断并治疗CML患者.

    慢性髓系白血病DNA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表观遗传学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进展

    褚昊冉崔翠翠苏现彪张洪昌...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通过产生大量ATP为人体提供能量供应.研究显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提示线粒体可能会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和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在遗传学机制、异常过程和影像学表现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线粒体相关靶标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潜在治疗靶点的相关证据,可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精神分裂症线粒体质量控制线粒体功能障碍

    促进晚期癌症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的证据总结

    谭茗惠唐四元黄重梅肖锦南...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旨在确保丧失自主决策权的患者获得符合其期待和偏好的医疗服务.晚期癌症人群是ACP实施的关键人群,然而目前在中国的实践现状欠佳,亟需高质量的实施证据加强ACP在晚期癌症患者人群的临床实践.现有文献可汇总为干预时间、干预内容、干预人员、干预模式、沟通技巧、结局指标和环境支持7个维度的27条证据,为促进晚期癌症患者ACP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后续研究需结合患者意愿,从传统文化、ACP宣教与培训、健全立法和医疗系统等多层面探索适合中国晚期癌症人群ACP的最佳实施策略.

    晚期癌症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安宁疗护证据总结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在童年家庭功能障碍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应用

    侯心怡万晶晶彭莲华盛江明...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童年家庭功能障碍(childhood household dysfunction,CHD)是一种常见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会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身心危害.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是帮助经历童年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处理创伤记忆的循证心理治疗,旨在提高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应对能力,从而改善其创伤所致的负面影响,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TF-CBT能有效改善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以及家庭功能.建议今后开展高质量的原始研究,制订基于潜在预测因素的有针对性的TF-CBT干预方案,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适应中国CHD人群的TF-CBT干预模式,以满足CHD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疗法童年家庭功能障碍儿童青少年

    锂中毒导致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障碍1例

    王玉珏欧阳丽君马晓倩许丹焰...
    153-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锂盐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当血锂浓度超过1.4 mmol/L时即可产生中毒症状,通常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心脏毒性在锂中毒相关病例中较为少见,但后果极为严重.本研究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每日超医嘱剂量服用碳酸锂缓释片,同时联用其他心境稳定剂后,血锂浓度达到6.08 mmol/L,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意识障碍、粗大震颤等症状,在经过血液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躯体症状逐渐缓解.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锂中毒的预防和识别.

    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锂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