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肿瘤基础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

王留兴

双月刊

1673-5412

hnzl@zzu.edu.cn

0371-66658178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40号河南医科大学

肿瘤基础与临床/Journal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查看更多>>主要介绍肿瘤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肿瘤临床科研成果、工作经验;有关肿瘤防治的调查统计;抗癌新药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成果、经验交流;肿瘤研究最新进展的综述、讲座等。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多家专业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邱海峰王敏王颠严淑萍...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石蜡标本(包括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iglec-1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iglec-15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iglec-15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均为阴性(n=10)或弱阳性表达(n=2),阳性表达率为0.0%(0/12),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2/12)、28.6%(24/84)、32.5%(13/40).子宫内膜样腺癌中Siglec-15表达与肌层浸润、绝经与否有关(x2=4.978;P=0.026;x2=6.764,P=0.009).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中发生转移淋巴结灶中Siglec-15表达较原发灶有升高趋势.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Siglec-15表达升高,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相关,靶向Siglec-15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策略.

    子宫内膜癌内膜样腺癌浆液性癌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赵金磊王万鹏石伟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肝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行常规辅助化疗,观察组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和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化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934,P=0.014).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3个疗程后CD3+、CD4+、CD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t=2.035,P=0.047;t=3.019,P=0.004;t=4.971,P<0.001;对照组:t=3.826,P<0.001;t=6.129,P<0.001;t=7.930,P<0.001),但对照组水平降低更为明显(t=2.034,P=0.047;t=2.441,P=0.018;t=2.898,P=0.005).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化疗3个疗程后血清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均降低(观察组:t=11.620,P<0.001;t=17.670,P<0.001;t=7.924,P<0.001;对照组:t=10.250,P<0.001;t=13.120,P<0.001;t=4.597,P<0.001),但观察组水平降低更为明显(t=2.841,P=0.006;t=5.100,P<0.001;t=3.353,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5.711,P=0.017).结论 肝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更高,进一步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免疫抑制更轻微、不良反应更少.

    新辅助化疗肝癌免疫抑制

    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与放疗疗效的关系

    任永霞柴会芳翟亚超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6例纳入乳腺癌组,将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测定2组研究对象血清CEA、IL-6、IL-8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IL-6、IL-8水平分别为(7.06± 1.24)ng/mL、(296.6±53.17)ng/L、(471.8±81.23)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76±0.77)ng/mL、(23.65± 5.54)ng/L、(35.96±7.38)ng/L(t=18.800,P<0.001;t=29.370,P<0.001;t=30.710,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IL-6、IL-8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CEA:t=5.433,P<0.001;t=8.859,P<0.001;t=6.806,P<0.001;IL-6:t=6.968,P<0.001;t=17.250,P<0.001;t=10.640,P<0.001;IL-8:t=9.202,P<0.001;t=4.105,P<0.001;t=5.551,P<0.001).乳腺癌放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前血清 IL-6、IL-8 水平低于放疗无效组(t=6.115,P<0.001;t=4.1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放疗前血清IL-6、IL-8水平为放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0.012).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IL-6、IL-8水平与肿瘤进展和放疗疗效关系密切,具有一定潜在预后评估价值.

    乳腺癌癌胚抗原白介素-6白介素-8临床病理特征放疗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对晚期肺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的影响

    黄普超粱嘉欣杨小东韩丽娟...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方案对晚期肺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晚期肺鳞癌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GP方案化疗,观察组予以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比较观察2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不良反应、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79.07%(x2=7.942,P=0.005).治疗后,观察组CD4+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t=5.067,P<0.001;t=6.011,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CC、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241,P=0.002;t=3.375,P=0.001).2组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患者均可耐受.观察组1 a生存率58.97%(23/39),高于对照组的32.50%(13/40)(x2=5.580,P=0.024).结论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肺鳞癌能进一步提高免疫功能,控制病情,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吉西他滨顺铂肺鳞癌免疫功能生存情况

    小檗碱联合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何孜岩葛洪峰冯兰英李淑娥...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檗碱联合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同时连续口服小檗碱0.6 g/d,对照组患者仅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后 TNF-α、IL-1β 和 IL-6 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t=7.595,P<0.001;t=7.739,P<0.001;t=6.304,P<0.001;对照组:t=7.752,P<0.001;t=8.687,P<0.001;t=4.921,P<0.001;);治疗后,观察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NF-α、1L-1 β 和 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313,P=0.026;t=2.145,P=0.038;t=2.706,P=0.01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8,P=0.598).观察组无化疗相关腹泻发生,而对照组出现化疗后腹泻6例(x2=4.902,P=0.027).结论 小檗碱联合硼替佐米能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免疫能力,提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小檗碱有协同作用.

    小檗碱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

    儿童、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龙安予吴晓东何楠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影像与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0例(儿童青少年组,≤18岁),另选同期就诊的成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成人组,>18岁),2组患者均在术前经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影像学特征,并比较2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特征.结果 儿童青少年组的男性、肿瘤直径>1 cm、T分期>T2期、腺外组织侵犯、远处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被膜组织侵犯、脉管癌栓、局灶性微小强回声、完全切除占比率及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均高于成人组(x2=6.300,P=0.012;x2=7.232,P=0.007;x2=5.724,P=0.017;x2=5.760,P=0.016;x2=15.030,P<0.001;x2=16.493,P<0.001;x2=5.875,P=0.015;x2=5.117,P=0.024;x2=11.250,P=0.001;x2=10.208,P=0.001;t=11.363,P<0.001).结论 相较于成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儿童、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男性占比率高,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风险高,肿瘤分期高,应当引起关注.

    甲状腺乳头状癌儿童患者青少年患者超声特征临床病理特征

    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

    廉檬檬李放赵海运聂云飞...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要点和应用体会.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24例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进行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得到顺利配合,手术平均时间(4.6±1.1)h,无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均未发生移植异体骨或假体周围骨折、无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其中21例肢体功能优良,肌肉骨骼肿瘤学会评分(22.3±5.7)分.结论 良好的术前护理计划、术中严格无菌及无瘤操作、准确熟练手术医护配合及术后严密随访是同种异体骨移植重建四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配合关键.

    同种异体骨移植手术配合骨肿瘤

    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新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及合理用药建议

    聂春杰付俊涛聂会娟刘克锋...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新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回顾性分析2023年1至7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PIVAS不合理用药医嘱,核实药物说明书,查阅文献资料,归类问题,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建议.结果 该院PIVAS常用新型抗肿瘤药物32种,用药医嘱审核药师共发现并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433条,其中组套问题65条、使用剂量与用药总量不正确3条、复溶溶媒选用不适宜274条、给药剂量不适宜11条、给药浓度不适宜75条、稀释溶媒不适宜3条、重复用药2条.结论 该院PIVAS临床使用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溶媒配伍、给药浓度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联合医疗、信息等职能部门多维度控制不合理用药,及时向临床医护人员反馈信息并积极宣教.

    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用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李银英周建华焦红军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对患者甲氨蝶呤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患者83份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报告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份报告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呈现个体差异,监测时间点为24、48、72 h的报告中共有72.73%的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是临床用药有效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医院应当积极实施.我院在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时,亚叶酸钙解救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亚叶酸钙

    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郭红娟孙耀辉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0例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计算CT在PTC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观察和记录PTC的CT图特征、发病位置.结果 在CT检测中,1例PTC被误诊为甲状腺囊肿,1例甲状腺腺瘤被误诊为PTC,准确性为97.14%、特异性为83.33%、敏感性为98.44%、阳性预测值为98.44%、阴性预测值为83.33%.64例PTC的CT图特征显示为:90.63%形态不规则、92.19%病灶无明显边界、9.38%囊变、70.31%结节单发、84.38%平扫咬饼征、92.19%强化程度低于周围健康组织、89.06%增强后病灶强化范围缩小、40.63%无钙化、25.00%微钙化、26.56%粗钙化、7.81%混合钙化.PTC发病位置包括左叶、右叶、峡部,可一处发病,也可多处同时发病,无特异性.结论 CT在PTC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计算机断层扫描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