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法律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法律评论
环球法律评论

徐炳

双月刊

1009-6728

glawreview@cass.org.cn

010-64022194

100720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

环球法律评论/Journal Global Law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际级政治法律刊物,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前身为《法学译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现任主编徐炳教授。本刊宗旨是:比较研究中国法与外国法以及各国法之间的利弊得失,优劣高下,以便同仁悟取舍之正道,得法意之精髓。本刊既倡导宏观的、体系的、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也注重微观的、个别的、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技巧,法律设计诸方面的比较研究;既提倡用中国法的眼光透视外国法,也欢迎用外国法的眼光来透视中国法,或用某一外国法的眼光透视另一外国法。本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贴近前沿,关注热点,坚守学术品位,力求曲高和众,尽量满足法律理论界、实务界、教育界对法律学识的需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事后不可罚行为与自洗钱入罪的规范适用

    陈伟
    16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事后不可罚行为具有学理价值,自洗钱入罪的立法修订提供了重新审视事后不可罚行为内部构造的契机.应立足前后行为的关系属性来界定事后行为的不可罚根据,并结合前后行为蕴涵的"法益关联"与"法益限定"来衡量法益侵害同一性.自洗钱入罪仍应在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框架内进行评价,自洗钱因法益变动而致使前后行为共罚的路径受阻,因而这一刑事立法入罪能够获得刑法教义分析的内在支持,但是不能据此而类推适用到其他赃物类犯罪.自洗钱应当立足于事后行为进行规范适用的入罪分析,既避免不当混同事前行为与事后行为所致的自洗钱犯罪化扩张,又防范兜底条款的非定型性带来自洗钱入罪后的并罚泛滥.

    事后不可罚行为洗钱罪自洗钱法益侵害同一性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保障

    韩旭
    17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告人最后陈述权在性质上系不同于辩护权的独立诉讼权利,属于被告人听审权的内容,既要求被告人能进行充分的陈述,也要求裁判者能认真听取其陈述意见,并在裁判文书中予以回应.最后陈述的核心功能是对法官提出裁判请求,进而影响裁判结论的形成.被告人陈述从证据法意义上观察,表现为被告人悔罪陈述、无罪或罪轻辩解和域外品格证据三种,具有一定的证据法意义.我国被告人最后陈述实践中形式化色彩浓厚,法官对其价值重视不够,限制陈述内容、陈述时间和陈述方式的情况很常见,裁判文书中也基本不涉及最后陈述内容.域外被告人最后陈述存在三种模式:一是被告人独立陈述模式;二是辩护人与被告人陈述模式;三是检察官、辩护人和被告人平等享有最后陈述权模式.鉴于我国审判实践中被告人最后陈述内容大多属于辩护范畴,建议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将其归入法庭辩论程序,以确保在法庭辩论终结前被告人有最后陈述机会.

    被告人最后陈述权辩护权诉讼权利听审权

    "根本法"考论

    王本存
    19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本法是欧洲发明的政治道德话语.它是法国人对任性王权的应激反应,按照历史与理性的方式被写入不同内容,后被改造成保障主权的政治审慎.在英格兰,根本法也是政治势力斗争的工具.国王用之保护王权,议会用之钳制国王特权.它从普通法、理性、自然法中获得灵感和形式,为政治势力策略性运用.议会获得主权后,根本法快速消亡,变身为政治道德.在欧洲,根本法装下的是经年政治斗争累积的政治审慎.美国人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生活方式全部根本法化,并命名为"宪法",由司法保障实施.根本法由此发生词性改变,从指涉"政治规矩"的名词变成修饰"宪法特性"的形容词.

    根本法政治审慎普通法整全宪法

    法官责任的层次及展开

    丁亮华
    208-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官责任,应当从审判职责限定和职业身份限制两个维度加以界定.根据这一标准,法官责任分为办案责任和职业责任,其中办案责任依程度不同,又可区分为刑事责任、错案责任和一般违法审判责任.法官因违法审判导致裁判错误,经审判监督程序纠正后追究其责任,是法官在职责范围内对所办理案件负责的要求,不宜简单予以否定.现行规定将法官惩戒程序限定适用于故意违法和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并不意味着法官无需对其他违法审判行为负责.法官惩戒委员会对法官违反审判职责及其主观过错的专业认定,是对原责任追究程序的有限"司法化"改造,法官惩戒与国家监察各有其制度功能与运行空间,二者并行不悖.为提高法官的公信力,有必要强调其职业伦理责任,对于违反职业伦理的"不当行为",可以直接启动追责程序,但应当淡化其行政问责的色彩.

    法官责任违法审判责任错案责任职业伦理责任法官惩戒

    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