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湿邪从化"探析肠癌的病机及辨治

    曾钰梅许云王菲叶郭欣煜...
    1341-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之缠绵难愈源自其病机复杂,变化多端.肠癌作为一种典型的肠道紊乱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从化"学说肇始于《黄帝内经》,是对疾病病机变化进行阐释的中医理论."湿邪从化"作为中医"从化"学说的分支部分,其观点恰好可以阐释肿瘤湿阻证候发生、发展及转化的机理.肠癌患者出现"湿从热化"或"湿从寒化"或"寒热错杂"的相关证候,正是"湿邪从化"演变的体现.临床治疗肠癌当以祛湿为法,强调平衡湿邪,关注患者机体的寒热、虚实,分别以清热祛湿、温阳散寒、调和寒热、畅达气机等为主要原则,并灵活加以辛温发散、滋阴润燥、调补脾肾、化痰散结、祛瘀解毒、分利三焦等药物,使湿祛而肠腑通降.总之,本文基于"从化"学说,认为"湿邪从化"贯穿于肠癌病机演变的始终,提出从湿论治肠癌,以期充实肠癌的中医病机理论内涵,亦为临床辨治肠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湿邪从化"从化"学说肠癌病机寒化热化寒热理论探讨

    基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型癥瘕"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

    魏金艳赵进喜黄为钧罗文轩...
    1345-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医理论及当前科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中医"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糖尿病热伤气阴,病久入络后可致血脉气血阴阳亏虚,人体正气亏虚,瘕聚阶段无形可查;持续进展可致痰、热、郁、瘀痼结于络脉形成癥积而有形可征.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称之为"微型癥瘕"病机理论,其中正气亏虚是瘕聚发生的基础,痰热郁瘀是癥积形成的关键,这与微血管在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展至结构改变,最终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相一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结构改变可视为正气亏虚及痰热郁瘀的微观体现,共同诠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型癥瘕"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此认识可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和方向,为临床和科研的开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型癥瘕络脉病变孙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中医特色的阴阳疾病观:从理论到实践

    孙可意李忠王羽嘉付蔷...
    1349-1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阳"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人体自身的重要自然意象、哲学概念和医学理论.本文通过梳理《黄帝内经》条文,构建基于阴阳理论的疾病观框架,并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初步形成以下认识:疾病的发生与人的内在养护和是否顺应自然界阴阳规律相关,阴阳运行、交会、盛衰变化等的异常是疾病的根本表现,疾病的症状、发展及预后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而诊察阴阳是把握病性、确立治法、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本文旨在总结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疾病观,为中医临床辨治思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阴阳理论疾病观中医黄帝内经素问病机

    基于"木郁达之"探析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强若男刘雁峰梁甲一
    1354-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以情感、行为及躯体障碍为特征."木郁达之"源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强调木气郁而不发导致的气候变化、人体相应发病规律及治疗法则,肝应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调肝诸法亦遵"木郁达之"之旨.通过分析"木郁达之"的理论内涵及其与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笔者认为经前期综合征以"木郁"为病机关键,以肝气不利、肝火上扰、肝血亏虚为主要致病因素.结合临床实践、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气血消长规律及肝木体阴而用阳的特点,遵"经前勿滥补,经后勿滥攻"之旨,本文提出从肝论治、养疏并重、分期"达之"的治疗理念.临证条达肝木之法,柔补与疏泄并施,气血和合应木性;清肝共滋水协力,子母相顾达木郁,并随证兼施调理脏腑之法,使木郁得解、脏腑通达、经行有常则诸证自无所起.本文期为促进中医临床辨治经前期综合征的系统化,助力推动女性的生殖与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经前期综合征月经病木郁达之从肝论治肝木黄帝内经治疗思路中医药

    特发性膜性肾病与中医"湿证"的相关性探讨

    何培华洪炜鸿周幸福许俊杰...
    1358-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研究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治疗IMN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特发性膜性肾病在中医中属"水肿""尿浊""虚劳"等病证范畴,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湿邪是IMN主要的病因及病理产物,临床上也观察到IMN患者多数有湿证的表现.既往有研究表明IMN相关检验指标与湿证有关联,再者根据其所兼邪气的不同,各大医家从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清热利湿、燥湿化痰、祛湿化瘀等角度去治疗IMN,具有一定疗效.此外,基础研究发现IMN湿证患者可能存在特异性蛋白、水通道蛋白、肠道菌群等与湿证相关的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IMN与湿证的相关性提供了大量前期数据支持.本文就IMN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生物信息学等与中医学"湿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同时总结从湿论治IMN的名家经验,以望对临床和科研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治疗湿邪湿证夹湿体质从湿论治生物信息学水通道蛋白肠道菌群

    从"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王秀姜蕾于兴娟侯秀丽...
    1363-1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同在之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归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范畴.本文首先从"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的理论渊源入手,梳理理论源流的同时阐述其内涵.其次结合学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从命门之火、相火、肾阳不足是其发生的病机基础,三焦气化不利乃其发作的核心病机环节来探讨"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治疗应重视温补命门之火,主张阴中求阳;同时宣通三焦气机,注重健脾化痰;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注重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经期重视行气活血.最后,附验案举隅阐述中医思辨,以期为"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多囊卵巢综合征命门之火三焦相火肾阳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中药人工周期艾灸

    从仲景六经理论体系探微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治

    顾文孟凤仙张秦刘宝利...
    1368-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整理《伤寒杂病论》中符合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表现的条文,从张仲景六经理论体系分析探讨RA的证治特点,总结出RA符合本于少阴因虚致寒,发于太阳太少并病,邪困太阴湿家为痹,阳损及阴寒热错杂,痹属热者病在阳明的病机特点.RA用药多以附子或乌头温扶少阴,配合麻黄、桂枝散解太阳,白术健运太阴,化热者兼清阳明.张仲景时代认为痹证本于风寒湿邪,治疗RA的方药以温阳散寒为基础,但也开创了热痹诊治的先河.同时,本文根据少阴为本、分经论治的证治思想,进行临证发挥,探讨可行的用药方案.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痹证类风湿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周佳冯海童黄晓华杨洪涌...
    1372-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血液系统危重症疾病,该病起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一,目前中医药诊疗对该病的探讨尚甚少.本文总结2019年我院收治的一例因"神志异常伴发热8小时"入院的中年女性患者的中西医诊疗经过,通过结合其典型的TTP五联征临床表现、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3型活性特殊实验室检查并逐步排除鉴别诊断,最终明确其西医诊断为获得性TTP.在及时给予血浆置换的同时,中医药治疗依据其全身皮肤多发出血点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血证""紫癜"范畴,通过辨证论治协同治疗,调和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对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预防TTP复发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本病提出分期论治的中医辨治思路,且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前期辨证为邪阻络脉、伤营败血,治以凉血散血,解燃眉之急;中期辨证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治以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清弥留之邪;后期辨证为肝肾两虚、湿浊瘀阻,治以调补肝肾、化湿祛瘀,澄其源固其本,收效良好,为中西医结合诊疗该病提供可行思路.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西医结合分期辨治诊疗思路血证紫癜

    基于《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针药并用治疗胸锁乳突肌痉挛案一则

    林彬吴俊德
    1376-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案患者系因情志不畅致胸锁乳突肌痉挛,因患者年龄较大,病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治疗难度较大,往往需审证求因、追根溯源,条分缕析、辨明病机,再施以针药结合治疗方可奏效.肌肉痉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症,其中腓肠肌痉挛、面肌痉挛较为多见,其他部位的肌肉痉挛亦有发生.非疾病原因所致的肌肉痉挛虽无生命危险,但痉挛频频发生,发作时患者局部肌张力增高,挛缩僵硬,抽掣疼痛不适,较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案是以胸锁乳突肌频繁痉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发作性肌张力障碍,在《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思想指导下,即从首诊到后续复诊均遵循"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的原则,以甘酸为主立法选药.甘味入脾,可缓肝之急;酸味收敛,辛味升散,兼顾伴随症状加减用药.针灸选穴采用培土养木的思路,通过针药并用,综合论治,身心同调,取效满意.由此可见在临证时须准确把握关键病机,高度重视脏腑间的生克关系、药物的性味归经等.本案体现了中医诊疗疑难病症的优势.

    肌肉痉挛拘挛五味补泻治病求本脏腑生克针药并用

    基于"五脏神"探究振腹推拿疗法"安神—解郁—补虚"治疗抑郁症

    李莹君国生周可林万纪雷...
    1380-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五脏神"理论认识抑郁症,探讨运用振腹推拿疗法"安神—解郁—补虚"思路治疗抑郁症,以疏调气机、解郁宽胸、清肝泻火、健脾养心、补益气血为治则,具体操作手法上主要通过点按背部三阳穴与腹募穴温胸开背、调摄五脏阴阳之气,使得五脏与脑气血津液互资互助而安五脏神与脑神;以通腑法、摩腹法、推腹法等通腑泻浊、消积导滞、消瘀散结,来恢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平衡从而解五脏气郁,恢复循坏代谢紊乱;以培元补虚直接作用于腹部的振腹法,通过调节中州气血达到补中焦虚的目的,以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振腹推拿疗法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郁证患者因五脏神失而产生睡眠障碍、长期情绪低落、食欲低、便秘、恶心、腹泻、思维迟缓等症状,为抑郁症临床整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辅助治疗方法,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五脏神抑郁症振腹推拿疗法安五脏神脑神解郁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