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SRC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新进展

    李子一孙学英
    62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致死率极高,对化疗药物高度耐受,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0%.因此,寻找有效的PC治疗药物是当今世界性难题.SRC是一种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在超过70%的PC中呈高表达或高活性状态,参与调控PC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是研发PC治疗药物最有希望的分子靶点之一.大量临床前研究证实,小分子SRC抑制剂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表现出强大的抗PC活性,而且与常规化疗药物协同作用逆转PC耐药.一些SRC抑制剂已经进入PC治疗的临床试验.靶向SRC治疗P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SRC对PC的调控机制以及靶向SRC治疗PC的新进展和存在问题.作者认为应用精准医学原则指导SRC抑制剂临床试验设计、联合应用免疫治疗、研发更高选择性和更高活性的SRC抑制剂以及对SRC调控网络进一步探讨,可为靶向SRC治疗PC带来突破.

    SRCSRC抑制剂胰腺癌靶向治疗化疗临床试验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研究述评

    赵月月张丽杨亚新郝娜...
    628-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但目前已证实心理因素与IBD发生、发展和疾病结局等密切相关.本文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IBD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状况进行分析.

    炎症性肠病互联网+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述评

    信息动态

    632,646,后插1-后插5页

    基于脑-肠轴探讨腹部推拿对促进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海兴华刘芳骆雄飞李华南...
    63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腹部推拿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可以有效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假设腹部推拿作用于腹部后,可以通过脑-肠轴刺激下丘脑,并释放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作用于胃黏膜,进而发挥修复胃黏膜的作用.目的 探讨腹部推拿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验证脑-肠轴在其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方法 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复制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腹部推拿组每天予推拿干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21d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和下丘脑中胃泌素(gastrin,GAS)、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及血清中ITF含量,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下丘脑和胃黏膜中ITF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下丘脑组织中GAS和NPY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GAS含量显著降低,NPY含量显著升高,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下丘脑及胃黏膜中ITF mRNA及血清中ITF水平降低;而经腹部推拿干预后结肠组织和下丘脑中GAS和NPY含量均有改善,下丘脑c-fos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且下丘脑及胃黏膜中ITF mRNA和血清ITF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腹部推拿作用于胃黏膜损伤大鼠腹部可以改善结肠组织和下丘脑中GAS和NPY神经肽的含量,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调控作用,验证了脑-肠轴的存在;且腹部推拿可以调节下丘脑c-fos蛋白表达,下调应激反应强度,同时刺激下丘脑释放ITF入血,并作用于胃黏膜,从而发挥修复胃黏膜的作用.

    腹部推拿胃黏膜损伤修复脑-肠轴肠三叶因子

    胡椒碱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邵忆闵吴湧
    639-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最近许多报道显示胡椒碱(piperine,PIP)具有抗癌活性,而其在结肠癌中的具体作用及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并不完善.目的 探究PIP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分别用0(空白对照)、5、10和20 μg/mL的PIP处理SW480细胞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light chain 3,LC3)、p5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劈裂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e aspartate proteinase-3,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IP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IP能升高SW480细胞中p53、Bax、Cleaved caspase 3的表达并降低Bcl-2的表达.结论 PIP可抑制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信号通路和诱导自噬性死亡相关.

    结肠癌胡椒碱增殖迁移侵袭自噬

    载药脂微球配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肝细胞癌的效果及对生存获益、PD-L1、PD-1水平影响

    王浩马军杰戴献毅
    647-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传统肝动脉栓塞化疗在治疗肝癌时,肿瘤细胞仍会残留,患者预后不理想.载药脂质微球可以帮助进一步杀死残留的癌细胞并发挥重要作用.目的 探讨载药脂微球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肝细胞癌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存获益、程序性死亡配体l(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1)、程序性死亡分子l(programmed death 1,PD-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10/2018-10我院老年肝细胞癌患者112例,根据对照设计试验原则,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6)、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传统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采取HepaSphere载药脂微球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组织PD-L1、PD-1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后6mo、1年及2年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93%,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AFP、CEA、CA199、TK-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bFGF水平及MV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组织PD-L1、PD-1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发热、乏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载药脂微球结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老年肝细胞癌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癌组织中PD-L1、PD-1表达,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情况.

    肝细胞癌载药脂微球肝动脉栓塞化疗生存程序性死亡配体1程序性死亡分子1

    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

    陈晨李业荣吴金术米杨...
    65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肝胆管结石常见于我国南方地区.而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由于其病情复杂、手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较高,成为胆道外科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外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各种解剖技术、内镜系统以及碎石手段的联合应用,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 探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01/2018-12的115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例.比较44例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及71例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残石率有无差异.结果 术中使用纤维胆道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237.5 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4.2 d,术后残石率13.6%;术中使用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手术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85.2 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0 d,术后残石率2.5%.本研究中输尿管硬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残石率均优于纤维胆道镜组.结论 输尿管硬镜及钬激光结合高位胆管切开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上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此临床技术仍需要在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胆道外科专科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术前建议常规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明确胆树形态及可能存在的胆道变异,结合术中超声的使用,以减少术中意外胆管损伤及胆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残石率.

    输尿管硬镜钬激光复杂肝胆管结石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诊疗进展

    李昊孙培鸣孙宏伟崔彦...
    662-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m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受阻后,机体为维持肝脏血流灌注,在肝门区代偿性形成的大量海绵样侧支血管丛.该病较罕见,临床实践中缺乏对其病因及诊疗原则的认识.对于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的患者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防治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以及恢复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需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每种治疗方式最佳适应症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本文就CTPV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因诊断治疗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诊治的探讨

    丁靖诺赵卫峰
    670-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肝功能分级、血凝状态、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速度等.合并PVT患者的治疗较非PVT患者有着更大的难度,且预后不佳.但PVT起病往往隐匿,不易察觉,因此早期识别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PVT的形成机制有着不同的观点,研究热点也在逐步推进.本综述将对PVT形成机制进行探讨,针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指导临床.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