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思考与手术径路探讨

    马欣俐顾佳毅邱江锋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管胃结合部癌由于其肿瘤部位的特殊性,外科手术需要同时满足淋巴结清扫范围、切缘及重建安全性,因此在分型方式、手术径路等方面存在争议。传统的Siewert及Nishi分型以肿瘤中心作为分型的主要依据,这种分型没有考虑到肿瘤的上下切缘,尤其是对食管下端的浸润距离缺乏直观的精准的术前术中评估,因此这种分型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及重建方式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系统分析了传统的Siewert及Nishi分型优缺点,阐述了不同分型的规范化淋巴结清扫范围及重建方式,并提出了一种以食管浸润长度为核心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分型的设想。

    食管胃结合部癌分型手术径路

    肝性脑病药物治疗进展

    褚玉莹王雪戴红良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由肝功能不全和/或门体分流引起的,因体内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HE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最为核心的仍然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氨中毒学说。因此,目前HE的药物治疗采用的是以降氨为主,辅以神经系统改善的策略。同时,随着近年来对于氨诱导脑细胞损伤机理的揭示,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些新的HE治疗靶点和相关药物。本文将从降氨、神经系统改善、干预氨毒性靶点三个方面,对于目前HE治疗药物的进展做一简单总结。

    肝性脑病药物治疗高血氨星形胶质细胞

    IncRNA LINC02418通过调控miR-940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方燕陈建欧郑旭旭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lncRNALINC02418在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表达上调,促进肿瘤的发展进程。但是,LINC02418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和机制还未知。LncBase Predicted v。2靶基因预测显示,LINC02418可能靶向结合miR-940。本研究假设LINC02418可靶向调控miR-940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进而影响肝癌发展进程。目的 探讨IncRNA LINC02418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RT-qPCR检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LINC02418和miR-940表达水平。分别转染LINC02418小干扰RNA、miR-940模拟物至肝癌细胞HCCLM3,RT-qPCR检测转染效果,CCK-8、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下调LINC02418表达或上调miR-940表达对HCCLM3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凋亡及CyclinDl、p21、MMP-2、MMP-9、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40与LINC02418调控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LINC02418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940表达水平降低(P<0。05)。下调LINC02418或上调miR-940表达降低了HCCLM3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数及CyclinDl、MMP-2、MMP-9和Bcl-2的蛋白表达(P<0。05),而提高了细胞凋亡率、p21和Bax的蛋白表达(P<0。05)。LINC02418靶向负调控miR-940表达。下调miR-940表达逆转了下调LINC02418表达对HCCLM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结论 LINC02418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上调miR-940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作为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LINC02418miR-940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前瞻性研究

    岳春艳彭一高春斌张贵山...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热点,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是否应常规筛查并根除H。pylori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H。pylori感染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并前瞻性研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根除H。pylori是否获益。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早期是否应积极筛查并根除H。pylori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纳入2018-01/2018-12我院甲状腺工程技术诊疗中心首次就诊的甲功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300例,另选取体检中心300例与之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对两组进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感染.(1)比较H。pylori感染和未感染者桥本甲状腺炎的患病率;(2)桥本甲状腺炎组,比较H。pylori阳性和阴性者TPOAb和TGAb的滴度;(3)将H。pylori阳性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抗H。pylori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治疗结束1mo后复查碳13尿素呼气试验评估根除治疗是否成功。在完成治疗后6 mo、12 mo,再测定两组TPOAb和TGAb滴度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H。pylori阳性组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64。67%(194/300),H。pylori阴性组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35。33%(10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H。pylori感染者TPOAb和TGAb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者。治疗组根除H。pylori后,其TPOAb和TGAb的滴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结论 H。pylori感染者桥本甲状腺炎患病率升高。H。pylori感染可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POAb和TGAb滴度升高。根除H。pylori可显著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POAb和TGAb滴度。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建议早期常规筛查H。pylori感染并积极根除。

    幽门螺杆菌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对消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魏志强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和规范的二级预防治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抗栓(抗血小板和抗凝)、降血脂(尤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和降血糖治疗。但是长期口服二级预防药物可以造成消化系统的损伤,增加出血率,严重时可造成死亡,并极大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减药或停药,使脑卒中复发。所以,了解各种药物的相互不良反应,对于预测很大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损伤的患者早期评估,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二级预防的效果。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消化系统损伤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李俊蓉凌方梅陈翌东徐明旸...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cute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ASUC)是一种医疗紧急情况,有危及生命的风险。随着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临床上ASUC也愈发常见。目前激素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激素治疗3d后应评估疗效,疗效欠佳时及时转换为英夫利昔单抗或环孢素抢救治疗,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时,可选择结肠切除术。本综述阐述了目前ASUC常用治疗方案,有助于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激素抢救治疗强化诱导治疗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肖婷何建秀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已经是胃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医院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目前国内关于腹腔镜手术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对整体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为临床诊疗和护理提供客观依据。目的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2016-10/2019-10在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胃癌根治术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均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认真详细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胃癌分期,术前住院时间,腹腔镜治疗时间,有创性操作,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指标以及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结果 175例胃癌患者术后有20例(占11。43%)发生医院感染。其中肺部感染11例(占6。29%),其次是腹腔感染6例(占3。43%),再者是切口感染和尿路感染,分别2例(占1。14%)和1例(占0。57%)。发生医院感染的20例患者共分离培养出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较多,共15株(占62。5%),革兰阳性菌9株(占37。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胃癌分期,手术时间,糖尿病史,吸烟史等因素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病理类型,术前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饮酒史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胃癌分期≥Ⅲ期,手术时间≥3 h,有糖尿病史及吸烟史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年龄、胃癌分期、手术时间、糖尿病史及吸烟史是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在工作中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时,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发生医院感染。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医院感染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腔道超声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并文献复习

    杨玲英卢强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十二指肠残端瘘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毕Ⅱ式)的一种少见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因瘘口的大小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而异,若不能及时诊断,将引起严重腹腔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病例简介 患者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后6 mo,间歇性腹痛4 mo,加重3 d"入院,急诊增强CT检查提示腹壁及邻近腹腔软组织增厚,并见积气,可疑与十二指肠残端相通,未见明显肿块影。在腹腔引流管已拔出的情况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行腔道超声造影动态显示腹腔瘘口及瘘道形态,并实时引导置管引流治疗,最终瘘口及瘘道闭合,皮肤愈合。结论 腔道超声造影能准确诊断腹腔肠瘘,准确定位,指导置管,为临床提供诊断方法及治疗帮助。

    腔道超声造影十二指肠残端瘘瘘口瘘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投稿指南

    后插1-后插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