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硬化的中医药治疗与展望

    冯全生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医药独特的理论及防治经验,中医药辨治肝硬化具有显著优势。有必要加强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研究,推动中医药在肝硬化中的应用。本文总结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展望,为这一难治性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肝硬化中医药治疗

    门静脉血栓诊治的一些新认识

    吴雯玥孔德润
    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使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加重肝功能失代偿;但由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其重要性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长期被忽视。近年来,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PVT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目前,PVT的常见治疗方式包括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然而临床医生对于各种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困惑。本文就近年来PVT诊断及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PVT病人的临床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门静脉血栓肝硬化诊断抗凝治疗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miR-139-5p靶向PAK5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何璠郑伟伟陈冰冰曾耀明...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人类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发生局部或全身转移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调控因子。然而,miR-139-5p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究miR-139-5p靶向p21活化的激酶5(PAK5)基因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永生化胃黏膜细胞GES1和不同胃癌细胞SGC-7901、AGS和BGC-823中miR-139-5p和PAK5的表达情况;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转染miR-139-5p mimics,qRT-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39-5p对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m blot测miR-139-5p对PAK5的靶向调控关系;Westem blot测过表达miR-139-5p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细胞(P<0。05),而PAK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P<0。05);转染miR-139-5p mimics能够上调SGC-7901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过表达miR-139-5p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39-5p可靶向负调控PAK5的表达;过表达miR-139-5p后,SGC-7901细胞中Wnt3a、p-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l(CyclinDl)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结论miR-139-5p靶向PAK5并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miR-139-5pPAK5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胃癌细胞侵袭迁移

    卡瑞利珠单抗配合TACE对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Egfl7、VEGF、OPN水平及复发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黄健翔骆旭航龚安安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目前,肝癌根治术仍是治疗肝癌患者的最有效方法,术后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可进一步清除残留肿瘤组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肝癌的靶向治疗备受临床关注,程序性死亡分子1 (PD-1)抑制剂可阻断PD-1与其受体配体的结合,从而重新激活T淋巴细胞,并产生持续的抗肿瘤效应,抑制肿瘤生长。卡瑞利珠单抗作为一种新型PD-1抑制剂逐渐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 (Egfl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复发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06/2020-01我院收治的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62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n=31)、对照组(n=31)。两组均行常规肝癌根治术,术后2 mo内,对照组术后予以TACE治疗,研究组术后予以卡瑞利珠单抗配合TACE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mo、3mo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Egfl7、VEGF、OPN水平和疼痛程度(VAS)、生活质量(QOL-LC),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后3 mo、6mo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 mo、3 mo后血清CA199、AFP、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 mo、3 mo后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 mo、3 mo后血清Egfl7、VEGF、O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 mo、3 mo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L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61。29%)高于对照组(0。00%)(P<0。05);研究组根治术后3 mo、6 mo复发率(6。45%、9。68%)与对照组(13。33%、23。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采用卡瑞利珠单抗配合TACE治疗,能进一步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且能有效调节血清Egfl7、VEGF、OPN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虽然加用卡瑞利珠单抗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均未轻微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卡瑞利珠单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桥蛋白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倪彩菊覃小珊黄赞松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已有研究表明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其中,Wnt配体/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肝脏疾病进展的所有阶段,从最初的肝损伤到炎症、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肿瘤的发生及进展均有所参与。异常的Wnt/β-catenin信号会促进包括癌症在内的不同肝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在介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的基础上,讨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和进展的中的作用,并将对目前小分子抑制剂、中药提取物及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等能够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进行阐述,为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肝癌进展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肠道M细胞的功能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秋璇郭玥昕华嵘暄尚宏伟...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M细胞(microfold cell,M cell)来源于肠隐窝Lgr5+干细胞,成熟的M细胞基底膜向上突起,呈“囊袋状”。M细胞分布广泛,在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GALT)、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sopharyngeal lymphoid tissue,NALT)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BALT)均有分布。M细胞分化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调控,非经典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和经典NF-κB通路。其中,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RANKL)和S100A4蛋白至关重要。M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摄取转运抗原,引发免疫应答;又是各种病原体侵袭机体的门户。结核病、朊蛋白病和克罗恩病的发生发展都与M细胞息息相关。

    M细胞信号通路肠道免疫分化克罗恩病肺结核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卢曹念吴健佘强邓彬...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有研究报道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 (gastrin-17,G-17)可用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筛查。目的基于上消化道肿瘤筛查现场探讨血清PG、G-17水平在胃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01/2019-12在扬州市农村地区进行内镜筛查人群中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的492例受检者(胃癌前病变组),根据病理变化分为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和异型增生组,同时以488例正常或浅表性胃炎的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清PG[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 (PG 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采用ROC曲线分析指标诊断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最佳临界值。结果胃癌前病变组PGⅠ和PG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17,PG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肠化生组和异型增生组PGⅠ、PGR明显降低(P<0。05),而异型增生组G-17升高(P<0。01);与肠化生组比较,异型增生组G-17明显升高,PGⅠ,PGR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PGR为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敏感指标,最佳临界值为8。46(敏感度78。3%,特异度75。4%),血清G-17、PGⅠ及PGR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1、0。637、0。820,而PGR联合G-17检测,PGⅠ、PGR联合G-17以及四者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26、0。832、0。841。结论血清G-17、PGⅠ及PGR对胃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胃癌前病变筛查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早期筛查胃癌前病变的准确性。

    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胃癌前病变

    第三届胶囊内镜全球高峰论坛纪要

    江学良王金山何健华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关注胶囊内镜的消化检查防疫,展现2020年胶囊内镜最新发展成果,同时加强国际领域在胶囊内镜产品、质控、研发、临床应用、人才的交流与合作,2020第三届胶囊内镜全球高峰论坛在重庆召开。峰会邀请国外专家线上远程直播专题学术演讲,受邀的国内专家现场带来最新学术报告,共有17位医学专家从5个层面呈现了胶囊内镜领域的多项最新技术和学术成果。世界华人消化学会会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主编江学良教授应邀作了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报告。

    胶囊内镜人工智能深卷积神经网络技术(DCNN)冗余筛除胶囊机器人5G技术无接触技术

    信息动态

    后插1-后插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