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陈善广

双月刊

1002-0837

jianhui_li@263.net

010-66365788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26号(北京5132-25分箱)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Journal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8年创刊,中英文混编,原为季刊,1996年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请将电子档投至信箱suhongyu@vip.sina.com,同时要求邮寄纸质稿件1份,单位介绍信1份(证明无失泄密、无政治问题、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议,在校生还需导师签字)、作者简介1份(必须有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供氧浓度对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典型生物质固废好氧堆肥的影响

    汪震艾为党方浩强吴浩...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供氧浓度对生物质固废好氧堆肥化处理过程的影响机制,以掌握适用于未来地外星球基地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固废资源化处理的供氧参数,提高氧气利用率.方法 利用自研的固废生物反应器试验系统,以小麦秸秆和模拟粪便为处理对象,开展10%、15%和21%三种供氧浓度的好氧堆肥化处理实验,定期采样并分析处理过程中的气体组分(O2、NH3、CH4和N2O)及物料腐熟度(含水率、溶解性有机碳、NH4+-N和种子发芽指数).结果 15%O2处理组耗氧量最大,NH3和N2O排放量最小,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降解效果最好,NH4+-N含量较高;3个处理组中CH4排放均处于较低水平.堆肥结束时,10%O2和15%O2处理组的产品含水率均大于74%,保水性最好,各处理组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达到86.64%、123.81%和97.98%.结论 与10%和21%供氧浓度相比,15%供氧浓度有效减少了NH3和N2O的排放,且拥有良好的保氮、保水和溶解有机碳降解效果,腐熟度更高.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生物质固废好氧堆肥供氧浓度小麦秸秆

    长期模拟失重实验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研究

    石宏志徐冲许家佗范全春...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订适用于长期模拟失重实验受试者整体健康状态评价的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并对其信度与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本研究基于对长期航天飞行不同阶段中的人体中医病机的认识,通过文献调研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制订量表.采用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来检验量表信度;进行为期90 d的头低位卧床实验,采用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效度,采用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各条目与维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长期模拟失重实验中医证候诊断量表包含8个维度、57个条目.信度分析结果:30名受试者前后两次量表评分总分相关系数为0.889,表明量表的稳定性很高;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934,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非常好;分半信度校正后为0.858,表明量表的信度很高.效度分析结果:57个条目在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0.4(P<0.001);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293%;旋转成分矩阵分析结果经医理分析和专家反馈显示,与初始8个维度的重合度高达87.5%,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结论 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进行中医证候诊断,适用于长期模拟失重实验,可为受试者主观感受的评价提供客观量化新方法.

    长期模拟失重实验中医证候诊断量表

    适用于空间站环境的脑力疲劳检测方法的研究

    徐慕华周前祥曹勇张朋...
    15-1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航天员在轨期间可能出现的脑力疲劳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空间站环境的脑力疲劳检测方法.方法 地基实验采用36 h睡眠剥夺实验诱发脑力疲劳状态,采集45名受试者的脑电图(EEG)数据和问卷评分,计算与脑力疲劳相关的一系列EEG特征并运用随机森林分类器构建脑力疲劳检测方法,以区分脑力疲劳水平.结果 在地基实验和天基实验的数据中均取得85%以上的平均准确率,各项评价指标趋势一致.结论 基于EEG信号的脑力疲劳检测方法能够应对环境及任务的差异,在地基实验与天基实验中均展现出准确稳定的性能,未来在空间飞行环境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可行性.

    脑力疲劳空间站脑电信号检测方法

    强骨抗萎方抑制模拟失重肌管细胞萎缩机制的研究

    武睿鹏王佳平李勇枝李玉娟...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QG)对模拟失重效应诱导的小鼠肌管细胞萎缩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诱导分化成功的小鼠肌管细胞(C2C12细胞)分为六组.然后通过三维回转器建立48 h小鼠肌管细胞模拟微重力效应(simulated microgravity effect,SMG)模型(48h-SMG组),其中三组给予2.50、1.25、0.625 mg/mL的QG,一组给予2.70μg/mL阿仑膦酸钠作为阳性对照.通过H2O2、MDA检测试剂盒和TNF-α ELISA试剂盒检测肌管细胞中氧化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肌管细胞中NF-κB/IκB蛋白质分解通路和IGF-1/PI3K/Akt蛋白质合成通路的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并采用7μmol/L IGF-1抑制剂处理后对IGF1/PI3K/Akt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8h-SMG组的肌管氧化水平和炎性水平显著上升(P<0.05),IKK、NF-κB和MURF-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19.9%±6.1%、189.3%±15.9%、445.0%±46.1%,Iκ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6.5%±0.1%(P<0.05).IGF-1/PI3K/Akt通路中IGF-1、PI3K、p-Akt/Akt和mTOR的水平降低23.6%±0.5%、30.7%±2.7%、13.3%±1.1%、21.0%±1.6%(P<0.05).三个剂量的QG均能降低细胞氧化应激和炎性水平(P<0.05),并激活IGF-1/PI3K/Akt通路,抑制NF-κB/IκB通路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剂量QG(2.50 mg/mL)使IKK、NF-κB和MURF-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9.9%±2.4%、48.6%±0.1%、70.0%±2.1%(P<0.05),IGF-1、PI3K和mTOR的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43.1%±1.1%、100.0%±7.7%、71.8%±2.5%、95.2%±12.8%(P<0.05).结论 QG能够通过调控蛋白质合成和分解通路显著抑制模拟微重力效应引起的肌管细胞萎缩.

    模拟失重效应强骨抗萎方C2C12细胞肌管细胞萎缩

    模拟空间相关环境下神经胶质细胞外泌体的可视化快速检测

    尔天漪蓝钰刘倍沁王舒钥...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空间环境下神经胶质细胞外泌体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2 Gy、5 Gy辐照,12h、24 h微重力的处理方式,建立模拟空间环境下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模型,将条件培养基和试剂盒提取的外泌体转移至神经元,明确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产生的影响.通过膜嵌入型荧光染料分子对外泌体进行活细胞荧光标记,以荧光强度为指标对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释放规律进行可视化监测.探究不同保存条件、保存时间对外泌体的数量和粒径的影响.结果 首先,本实验证实模拟空间环境下受损胶质细胞释放的胞外囊泡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神经元,而外泌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确定神经系统外泌体可视化检测方案与传统外泌体验证方案的结论一致;其次,本实验建立了可用于半定量分析的外泌体数量和粒径经验曲线,为细胞培养基中外泌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最后,本实验明确了培养基样本的最佳保存条件,为航天飞行后培养基样本的地基/天基在线分析奠定了基础.结论 通过荧光标记可实现外泌体的快速检测和分析,并用于模拟空间环境下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探究.

    空间环境神经胶质细胞外泌体荧光探针可视化检测

    抗阻训练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的影响

    张军肖楠刘大伟齐效文...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运动疗法和颈肌抗阻训练改善飞行员颈部功能,研究抗阻训练对舰母载机飞行学员颈部疼痛水平和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进行颈部疼痛干预实验,实验周期为3个月.纳入23~35岁的男性舰载机飞行学员,运动前进行健康筛查和风险评估,排除高风险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和中国体力活动调查表.进行颈肌功能测试,包括颈肌最大肌力、颈椎关节活动度和表面肌电.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名.第一组为对照组,每天照常进行部队安排的训练;第二组为抗阻训练组,在照常进行部队安排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自主研发的舰载机飞行员用颈椎病预防训练器,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每周进行3次抗阻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 min,在干预实验结束时再次测试颈肌最大肌力、颈椎关节活动度和表面肌电值.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干预3个月后,抗阻训练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效果显著.(2)干预后受试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自身前后测试结果表明,其颈椎功能障碍水平得到明显好转.(3)干预后,受试者自身关节活动度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抗阻训练组受试者的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和右旋的自身变化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受试者的自身颈部肌力结果显示,抗阻训练组受试者的六个动作自身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后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四个动作测试中抗阻训练组的均方根值(RMS)结果显示,左右胸锁乳突肌和左右侧斜方肌上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前后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四个动作测试中抗阻训练组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显示,左右胸锁乳突肌和左右侧斜方肌上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3个月抗阻训练可有效缓解舰载机飞行学员的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以及颈部被测四块肌肉深浅肌纤维的载荷,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抗疲劳能力和颈部关节活动度,优化颈部深浅层肌肉的激活模式.

    航母舰载机飞行学员抗阻训练颈部疼痛颈部功能运动康复

    不同飞行员抗荷体能训练方案效果评价

    杨景慧耿喜臣杨明浩金朝...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兼顾飞行员无氧及有氧能力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案,探索飞行员体能训练有氧无氧的适宜配比.方法 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选拔两批次健康受试者共16名,年龄18~24岁.两批次受试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有氧无氧配比训练方案,训练周期为3个月.训练前后受试者心肺功能变化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评价,无氧能力变化采用力量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训练后两种训练方案受试者的杠铃深蹲、屈腿硬拉及杠铃卧推10RM及3RM负重均显著增加(P<0.001),并且两组间负重增长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肺功能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前后两组受试者所能耐受的最大负荷、最大心率及呼吸商均显著增加(P<0.01).与方案①试验组受试者比较,训练前后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最大负荷[方案①为(29.12±19.69)W,方案②为(72.00±46.24)W)]及呼吸商(方案①为0.11±0.09,方案②为0.28±0.16)的提升幅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方案②试验组受试者的无氧及有氧能力均有效提升,说明该训练方案中有氧与无氧训练的配比设置更佳.

    抗荷体能训练抗荷耐力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呼吸商

    缺血性神经阻滞状态下神经肌肉电刺激诱发感觉皮层活动的研究

    赵云谢光辉闫艳影秦海燕...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缺血性神经阻滞(INB)技术能够成功剥离出运动阈值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前臂肌肉诱发的肌梭感觉传入信息,本文旨在探究INB状态下感觉运动皮层如何感知运动阈值上NMES所诱发的肌梭感觉传入信息.方法 本文设计了一个2×2因素(INB:前、后;NMES强度:运动阈值上、下)的实验任务方案,任务期间记录健康受试者大脑64通道脑电信号,并利用脑电beta频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beta ERD)量化感觉运动皮层区域的激活水平.通过心理物理学测试评估血压袖带施加于右手腕处后受试者右手感觉与运动的变化.结果 在INB状态下,运动阈值上NMES诱发的对侧感觉运动皮层脑电beta ERD显著减弱,并且在INB施加前,运动阈值上、下NMES诱发的对侧感觉运动皮层脑电beta ERD幅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此差异在INB状态下消失.此外,阻滞成功后NMES诱发的感觉运动皮层脑电beta ERD的对侧优势转移到了同侧.结论 INB导致运动阈值上NMES诱发的皮层活动显著减弱,对侧感觉运动皮层对NMES刺激强度的感知减弱,这可能由INB引起感觉运动皮层产生快速功能重塑造成.

    缺血性神经阻滞神经肌肉电刺激肌梭躯体感觉皮层

    尾悬吊模拟失重对小鼠肝脏及结肠DNA甲基化谱的影响

    卢燕郭明洲李惠凯陈倩倩...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捕获测序技术,在尾悬吊模拟失重条件下,筛选小鼠肝脏和结肠DNA甲基化的差异性位点和区域,探讨失重对基因甲基化的具体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6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J品系小鼠,随机分为尾吊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进行为期42 d的尾悬吊模拟失重实验.实验结束后,从肝脏和结肠组织中提取DNA,并利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捕获测序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肝脏组织的DNA分析显示,共发现7 517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和99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涉及4 892个基因.结肠组织的DNA分析显示,共筛选出70 340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和12 004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影响12 877个基因.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生物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了蛋白质结合、细胞粘附、细胞活化以及多种代谢途径.结论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成功鉴定了模拟失重条件下小鼠肝脏和结肠的差异甲基化位点和区域,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太空长期驻留对生物体基因甲基化的影响,为太空飞行相关疾病的筛选、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模拟失重小鼠肝脏结肠全基因组甲基化位点甲基化区域

    关于本刊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的通知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编辑部
    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