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金
黄金

韦华南

月刊

1001-1277

journal@ccgri.com

0431-85529838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大路6760号

黄金/Journal Go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0年创刊,是由原国家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主管、长春黄金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也是黄金行业惟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黄金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在经济管理、黄金市场、工业应用(黄金及贵金属)、黄金地质、采矿工程、机电与自动控制、选矿与冶炼、分析与环保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生产技术经验等内容,同时开辟了首饰之苑、企业之窗、信息纵横、读编往来等栏目。为发展和提高黄金生产技术水平服务,为中国黄金科技进步服务,为厂矿企业、广大读者及用户服务。《黄金》为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具有权威性。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现已遍布黄金、冶金、地质矿产、有色金属、核工业、化工、金融等系统及金银珠宝饰品行业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与伟德山期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以夼北矽卡岩型铜矿床为例

    王珊珊丁正江滕飞董小涛...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米山断裂为界,威海东部地区是胶东地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构成了威海东部地区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铅锌-金银多金属矿成矿系列.通过对区内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夼北铜矿床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时代、矿床成因进行探究,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伟德山期岩浆岩的侵入活动既是区内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也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条件;S、Pb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指明了含矿热液来源的多源性;锆石U-Pb测年法测得,夼北铜矿床的形成年龄大致与伟德山期岩浆岩的成岩年龄相近,在116.6 Ma左右.该矿床为中生代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矽卡岩型伟德山期岩浆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成矿时代矿床成因

    高精度磁法测量在矽卡岩型铜锌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以大兴安岭南部浩布高铜锌矿床为例

    王开虎杨言辰陈天文蒋职权...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精度磁法测量是矿产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包含丰富的浅源信息和深源信息,在推断隐伏地质构造方面效果良好.根据不同岩性的磁性特征,可以识别地质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而间接指导找矿.浩布高铜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部黄岗—甘珠尔庙锡多金属成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二叠系大石寨组大理岩与粉砂质板岩层间滑动带的矽卡岩中,部分产于大理岩和隐伏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内,具有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特征.通过对高精度磁测数据的精细地质构造解译,对比地质勘查结果,分析总结控矿构造的产状变化和成矿地质体的形态规模变化特征,确定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对深部及外围的找矿方向进行评价,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高精度磁法测量找矿方向磁异常解译矽卡岩型浩布高铜锌矿床大兴安岭南部深部找矿

    氧化-还原界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衙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为例

    邹启平张长青周癸武刘欢...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化-还原界面的分布在矿业生产及找矿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地质勘查、矿山地质和生产勘探等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对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对比分析,查明地层、岩浆岩、构造、水文条件是影响氧化-还原界面分布的主要因素,褶皱对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没有影响.研究氧化-还原界面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并建立较为准确的三维空间模型对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及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可实现资源的高效能利用.

    氧化-还原界面构造水文万硐山矿段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斑岩-矽卡岩型富碱斑岩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床地质、碳-氢-氧和硫-铅多元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耿瑞李怡欣张姗孙景贵...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柞山金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大型金矿床,产于兴蒙造山带东段佳木斯地块中部,是一个经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俯冲叠加与转换的复合构造区.为了揭示成矿流体性质与组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成矿体系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碳-氢-氧和矿石矿物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δ13CPDB=3.932 ‰~5.390‰,δ18OH2O=2.17 ‰~5.60 ‰,δD=-90.569 ‰~-90.482 ‰,指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晚阶段伴随大气降水的混入,并与麻山群碳质岩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换反应;矿体硫化物的δ34S为3.3 ‰~5.1‰,矿化蚀变带硫化物的834S为3.9 ‰~5.3 ‰,混合岩与花岗岩中硫化物的δ34S为3.5 ‰~5.2 ‰,指示成矿流体性质为相对弱还原性;矿石矿物的206 Pb/204 Pb=18.165~18.571、207Pb/204 Pb=15.452~15.613 和208Pb/204Pb=37.764~38.396,岩浆岩的206 Pb/204Pb=18.151~18.655、207Pb/204Pb=15.526~15.634、208Pb/204Pb=37.855~38.050.指示矿体和岩体具有同源性或成矿物质来自岩浆岩.根据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岩是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可进一步推断成矿物质为壳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老柞山金矿床为弱还原矽卡岩型金矿床.

    老柞山金矿床矿床地质碳-氢-氧和硫-铅同位素矿床成因佳木斯地块矽卡岩型

    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永新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卓杨文鹏符安宗郑博...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新金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南部,为了揭示矿床的成因和找矿信息,对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特征为:稀土元素整体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U、Th、Zr和Hf高场强元素,亏损Ba和Sr大离子亲石元素.w(Hf)/w(Sm)值、w(Nb)/w(La)值和w(Th)/w(La)值等反映成矿流体含Cl多于F;负Eu异常,无Ce异常,表明成矿流体形成于还原环境;w(Y)/w(Ho)值、w(Zr)/w(Hf)值和w(Nb)/w(Ta)值反映成矿过程没有混入外来热液物质,未发生交代作用,成矿流体与地幔和地壳关系密切;硫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源较深;w(Co)/w(Ni)值和w(Fe)/w(S+As)值等成因标型特征反映该矿床为中浅成火山热液成因.结合岩浆成因、构造背景、成岩-成矿时代、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本区域代表性金矿床主要特征认为,该矿床属斑岩成矿系统,为早白垩世形成的中浅成相对含C1弱还原性金矿床.

    黄铁矿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矿床成因永新金矿床多宝山铜钼金成矿带斑岩成矿系统

    金属矿小断面硬岩巷道爆破掘进装药结构优化研究

    王春光韩磊
    40-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矿山小断面硬岩巷道爆破掘进中常面临炸药能量利用率低、单循环进尺低、块度大等问题.以蚕庄金矿-780 m四分层大巷为背景,采用爆破损伤、应力和振速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对无封堵、封堵+空气间隔装药、封堵+水介质孔口间隔装药、封堵+水介质两端间隔装药等4种装药结构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最优的装药结构参数用于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封堵有效防止了爆破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孔口加封水袋延长了封堵时间,保持了孔内较高的爆轰压力和较长的作用时间,从而更有效地破碎岩石.孔底放置水袋代替部分炸药,既保持了爆破效果,又防止了超挖现象.综合各方面考虑,封堵+水介质两端间隔装药结构表现最优.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装药结构使炮孔利用率平均达到95%,比优化前提高了 15%.

    小断面硬岩巷道爆破掘进装药结构空气间隔装药水间隔装药炮孔利用率爆破振动

    黄金矿山岩体质量分级知识库与PLS简化预测模型

    李书强刘志祥刘伟军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黄金矿山工程岩体特征,分析了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QD值、节理结构面状态、节理结构面间距、地下水状态、节理结构面方向对工程影响和地应力值这7个主要因素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7个指标进行修正,建立了地下矿山M-RMR岩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RMR岩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焦家金矿直属矿区、寺庄矿区和望儿山矿区工程岩体质量等级,建立了焦家金矿地下矿山岩体质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神经网络知识库模型,达到了焦家金矿工程岩体质量智能分级的目的.为简化M-RMR指标体系中指标数量,更利于实际应用,采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对7个指标所携带信息量的大小进行排序,并逐个删除不重要的指标,利用单因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1)建立了精简指标的简化预测模型.简化预测模型可使用较少的评价指标对岩体质量给出准确的分级,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黄金矿山岩体质量分级岩体稳定性神经网络知识库模型简化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全尾砂微胶结充填性能研究

    李海波朱纪朋蒋忠涛陈新...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全尾砂微胶结处理,并充填至地下采空区是矿山处理尾砂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小庙岭的充填系统,包括充填工艺流程、胶凝材料储存与输送方式及搅拌系统.对小庙岭全尾砂沉降性能和微胶结充填体抗压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全尾砂矿浆浓度为10%,SNF625V型絮凝剂添加量为30 g/t,全尾砂矿浆给料速度约为0.5 t/(m2·h).随着料浆浓度提高,充填体强度提高;随着灰砂比降低,充填体强度降低;随着养护龄期增加,充填体强度增加.同时,在满足矿山充填工艺需求和成本的条件下,推荐小庙岭全尾砂微胶结充填的配比为灰砂比 1∶15、料浆浓度68%.

    单轴抗压强度全尾砂充填体微胶结抗压性能沉降性能强度规律

    废石全尾砂料浆稳定性及力学强度特征分析

    张浩强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某金矿废石全尾砂料浆的稳定性情况及硬化强度特性,对废石全尾砂料浆开展了泌水率、分层度及硬化强度测试.以泌水率及分层度为指标评价了充填料浆的稳定性;对充填体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充填体强度回归模型,并通过补充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料浆浓度68%以下时,废石占比对分层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浓度高于68%时,废石的添加则对料浆离析的程度影响减弱,转而表现为灰砂比的增大或减小使得料浆抗离析性能降低.高灰砂比条件下,废石占比的增大将使得弹性应变值减小;反之,充填体的塑性特性随废石占比增大而减弱.充填体强度增长主要发生在养护龄期0~7 d,此后强度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影响充填体强度增长速率的因素:灰砂比>料浆浓度.建立的充填料浆配比参数预测模型误差控制在±15%以内,模型预测可信度尚可,可为后续配比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废石全尾砂料浆料浆稳定性泌水率分层度硬化强度单轴抗压强度强度回归模型

    基于3Dmine的采空区治理工程实践

    时传龙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某金矿采空区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利用3Dmine软件建立了该金矿采空区+巷道三维数字模型,准确获得了各中段采空区的实际边界和采空区形态等相关信息.针对采空区情况,结合矿区生产实际,经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空区治理方案,即:对矿区已经贯通连成一体的采空区群/塌陷坑(四中段以上)采用地表废石充填,四中段未贯通的采空区采用中深孔强制崩落顶板,将上部自地表"灌入"的废石充填到采空区,同时采取密闭隔离的方式联合治理;对于其余地段的采空区,已经结束回采且无法进入的区域采取在中段石门密闭隔离的方式进行治理,尚在开采的其他采空区采取施工措施工程进行坑内毛石回填并密闭隔离方式治理.通过多项措施的综合运用,彻底消除了发生大面积地压活动并引起地面塌陷的隐患,为井下正常生产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金属矿山空场采矿法采空区治理3Dmine软件地压控制废石充填崩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