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金
黄金

韦华南

月刊

1001-1277

journal@ccgri.com

0431-85529838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大路6760号

黄金/Journal Go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0年创刊,是由原国家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由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主管、长春黄金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也是黄金行业惟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道黄金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在经济管理、黄金市场、工业应用(黄金及贵金属)、黄金地质、采矿工程、机电与自动控制、选矿与冶炼、分析与环保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生产技术经验等内容,同时开辟了首饰之苑、企业之窗、信息纵横、读编往来等栏目。为发展和提高黄金生产技术水平服务,为中国黄金科技进步服务,为厂矿企业、广大读者及用户服务。《黄金》为月刊,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具有权威性。其发行量大,覆盖面广,现已遍布黄金、冶金、地质矿产、有色金属、核工业、化工、金融等系统及金银珠宝饰品行业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缓倾斜中厚矿体微贫损动态控制技术研究

    侯俊卢铀嘉刘彦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倾斜中厚矿体赋存条件较为特殊,采场空顶高度较高,顶板管理困难,采准工程量大,开采难度较大,普遍存在采矿损失率高、矿石贫化率高等问题.针对鑫达黄金矿业公司囫囵图矿区32-2 号脉采场桃形矿柱难回收、贫损指标不理想等问题,研发缓倾斜中厚矿体微贫损动态控制技术,系统运用全方位钻孔测斜技术,反演设计炮孔与实际炮孔的三维空间模型,研究钻孔偏斜规律,大幅度降低矿石贫化率,在回采过程中2 条凿岩巷道之间的桃形矿柱采用多孔深协同组合开采技术,有效降低了采矿损失率,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技术经济指标,可为类似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缓倾斜中厚矿体全方位钻孔钻孔测斜多孔深协同组合开采微贫损动态控制采矿损失率

    地震作用下露天矿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谢仁青刘明淳姜海涛魏锡康...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边坡的稳定性,以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随机节理裂隙网络模型,运用离散元程序3 DEC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底部位振动强度、位移等明显强于坡顶部位,坡体节理裂隙对地震波的传播能量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坡底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模式,日常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坡底结构抗震能力.

    露天开采边坡节理裂隙随机节理裂隙网络地震作用数值仿真稳定性

    基于微观机理的高温后大理岩动态力学特性分析

    宋世兴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温度对大理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常温(25℃)及高温(200℃、400℃、600℃和800℃)后的大理岩试样开展SHPB试验、XRD和SEM微观试验,探究了高温后大理岩动态力学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及微观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后大理岩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屈服、破坏3 个阶段;大理岩的峰值应力及破坏特征均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即随温度的升高,大理岩的峰值应力逐渐下降,破碎程度加剧;大理岩的动态力学特性与其矿物组分及晶体结构密切相关,200℃~600℃时,微缺陷增多,且白云石发生了热分解转化,在800℃时,矿物分解生成CO2 气体和氢氧化钙,且晶体结构发生熔融破坏,内部损伤严重,塑性增强,从而导致宏观力学特性的大幅下降.

    深部开采大理岩高温作用微观损伤机理动态力学特性动态压缩试验

    黄金矿山深部开采井下热源分析

    吴锋李明彭剑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量化黄金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而给出热害治理建议,分析了矿区原岩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并对爆破、围岩、设备等热源散热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地温梯度约为1.7℃/100 m,进入-752 m中段生产时,原岩温度将达到34.3℃;深部开采过程中,夏季主要散热源为机械设备(电能)及空气压缩散热,分别占比38.18%及26.56%,冬季主要散热源为围岩散热及机械设备,分别占比38.74%及24.81%;深部开采通风量为 67.9 m3/s时,可保证深部开采过程中整体环境适宜性,当局部出现高温时,可以针对性采用加大通风进行降温.

    深部开采黄金矿山原岩温度井下热源高温热害

    焦家金矿破碎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

    刘军晓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家金矿-570~630 m中段矿(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易出现楔形不稳定结构,进而发生岩体冒落.对岩体进行了地质钻孔、结构面条件调查等得出,焦家金矿岩体较为破碎,节理发育,节理产状分布范围广.对开采扰动下巷道收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与总结,并通过雷达测试分析焦家金矿巷道破坏深度,损伤深度基本保持在 2m,存在较多的结构弱面,需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此研究对该处矿体的支护等做出合理规划,进一步指导采场结构参数的合理选取,以确保该矿段的安全生产.对类似矿山破碎矿体的治理条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岩体变形破坏分析岩体性质开采扰动破碎矿体结构面雷达测试采场结构参数

    轻质吸能类膏体充填采矿法在深部急倾斜薄矿体开采中的应用

    吴枝亮姜永恒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夹皮沟金矿采用硐室内取料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生产能力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采场地压显现频繁等问题,根据夹皮沟金矿深部急倾斜薄矿体的赋存特点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轻质吸能类膏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取消了原有的采场内取料硐室,简化了回采工序,降低了回采作业循环,同时轻质吸能类膏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较好地支撑采场上下盘围岩,确保采场的稳定,提高采场作业安全.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工艺,平均采场生产能力为 20.66 t/d,提高了47.25%;采矿损失率由12%降低到3.5%,矿石贫化率由8.6%降低到4.2%.效果较好,可供同类型矿山参考借鉴.

    深部开采急倾斜薄矿体轻质吸能类材料膏体充填充填采矿法数值模拟采场稳定性

    基于灰色模型的有色金属矿山巷道支护工程造价预测研究

    肖瑶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价控制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有色金属矿山巷道施工中,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造价预测难度较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的有色金属矿山巷道支护工程造价预测方法.简单介绍了灰色模型,建立了基于灰色模型的巷道支护模型,并进行支护过程的仿真模拟,完成了巷道支护造价的编制与计价工作.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支护工程的成本,为矿山巷道支护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灰色模型有色金属矿山巷道支护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基于SO3浓度控制的火法炼铜技术研究

    沈艳敏刘文晔郭春丽
    35-3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3,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影响最终产品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耗氧剂闪锌矿和方铅矿进行SO3 浓度控制的火法炼铜技术.在充分分析影响SO3 生成温度和组分的基础上,通过向锅炉烟道喷吹耗氧剂闪锌矿和方铅矿降低氧气浓度,以达到控制烟气中SO3 浓度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原来0.5%SO3 浓度相比,加入耗氧剂闪锌矿与方铅矿后,试验中SO3 浓度整体未超出0.01%,铜品位为99.9%~100.0%,而未加任何耗氧剂所得铜品位为99.4%~99.6%.该方法对火法炼铜产品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铜冶炼闪锌矿方铅矿火法炼铜SO3浓度控制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湿法冶金技术优化控制

    李晓冉焦烜李晖邓敏清...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湿法冶金技术的关键工艺,构建了优化控制模型,并利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和模拟退火算子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对湿法冶金技术进行优化控制.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在A风力发电场优化数据集中测试中,AIW-SAO-PSO算法迭代225 次时趋于稳定,适应度值约为0.165,且迭代100 次时,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0080,0.0045 和0.971%;在湿法冶金技术优化控制模型的寻优求解中,得到的综合效益值为1.9×105 元/h,与目标期待值的绝对误差约为0.1×104 元/h.实现了湿法冶金技术的优化控制,并为同类型优化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湿法冶金模拟退火算子自适应惯性权重因子粒子群算法优化控制仿真试验

    精细化管控下提升电解阴极铜质量

    陈世民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是一种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国防等领域.对阳极板物理规格及成分、阴极板质量、电解液成分、电解液循环系统体积、有机添加剂添加量、电解液温度、装槽质量及槽面短路处理等影响阴极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经过多年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控制工艺,不断提升阴极铜质量,阴极铜一次合格率从2017 年88.16%上升至2020 年95.51%,经过修整后的阴极铜最终一次合格率高达99.88%,阴极铜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达到高纯阴极铜标准,显著提升了"紫铜牌"阴极铜品牌形象.

    铜电解阴极铜合格率精细化管理质量